齊丹 汪莉 王玉杰
摘? 要:文章分析了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環(huán)境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進行教學改革。通過問卷調查可知: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較好的教學效果,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環(huán)境微生物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 ? ?文獻標志碼:B? ? ? ? ?文章編號:1673-8454(2019)10-0061-03
微課是以多媒體技術為載體,以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為核心內容,對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或學科知識點,進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可視化、情景化、趣味性的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包[1,2]。翻轉課堂是依托教學視頻等實體,學生在課外事先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師生之間互動交流、教學相長,完成知識內化,最終達到更好教學效果的一種新型教育教學形式[3]。微課屬于全新的教學資源,翻轉課堂是教育發(fā)展新模式的體現(xiàn)[4],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微課與翻轉課堂二者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為師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平臺和學習空間,能夠最大化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進一步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能力[5]。
2017年開始,隨著我校向海洋轉型、向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的變革要求,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也相應地增加了海洋類和應用類實驗內容。根據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環(huán)境微生物學實驗課程僅有18學時。調整前的實驗項目主要是微生物學基礎操作,學生只是掌握了微生物檢驗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很難達到培養(yǎng)海洋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在學時不變的前提下,調整后的實驗教學項目在內容上增添了環(huán)境工程、環(huán)境監(jiān)測和海洋環(huán)境相關的實驗項目,不再單獨學習微生物基礎操作,而是將其融入各實驗項目中,大大增加了教學難度。筆者將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教學活動中,研究其在優(yōu)化課堂結構、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的成效。
一、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圖1)中,教師是教學活動主體、中心和主導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決定了預習效果的好壞和實驗技能的掌握程度,且缺乏對其準確全面的監(jiān)督和評價手段;在課堂講解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學時限制,教師無法完整地演示全部實驗過程,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能觀看到操作細節(jié);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受教師和學生人數(shù)限制,無法保證糾正每一個學生的操作錯誤。因此,傳統(tǒng)實驗教學模式無法確保學生在實驗中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打擊了學生實踐學習的積極性,無法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和熟練規(guī)范地進行實驗操作。
此外,環(huán)境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1.學時有限,教學內容多
許多學生的微生物實驗基礎薄弱,教師必須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著重基礎性知識講解,且實驗操作相關知識點瑣碎,學生的練習時間有限,給知識的內化和技能的熟練帶來極大困難。
2.學生預習積極性不高,自學能力差
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完全依賴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教與學過程。
3.課堂秩序不理想
目前,學生全部都有手機,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玩手機情況普遍,分散了注意力,影響了學習效果。
4.考核不全面
實驗考核的依據主要是學生實驗報告書寫情況和教師對學生實驗操作過程規(guī)范程度的評價。而學生實驗報告抄襲情況普遍,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實驗操作規(guī)范情況不能全面準確地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沒有考核評價機制。因此,目前的考核方式無法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1.微課資源建設
微課資源是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的基礎。
(1)分析:微課資源建設前,首先通過分析掌握本專業(yè)課程的教學目標、期望學生達到的水平、學生目前水平、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目前的教學內容等[6]。
(2)設計:由分析結果確定微課資源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廣度和深度等,并制定評價標準。
(3)建設:微課資源包括文本模塊、視頻模塊、測試模塊、結果反饋模塊和交流模塊。文本模塊和視頻模塊用于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自學以及課中回看;測試模塊用于預習后和課后測試;結果反饋模塊用于學生實驗過程中的操作規(guī)范性反饋、實驗現(xiàn)象反饋和實驗后的實驗結果反饋;交流模塊用于師生溝通交流和疑難解答等。教師根據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和教學大綱等資料,將實驗原理知識、實驗步驟、注意事項制作成微課文本資料;基本操作方法制作成微課視頻資料;在線測試、在線交流、結果反饋制作成微課模塊。
2.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
實驗項目學習前,學生通過微課文本資料和微課視頻資料的觀看進行預習,了解實驗原理、實驗技術路線、實驗操作要點。預習后進行在線測試,鞏固主要知識點。同時教師通過反饋的數(shù)據和預習測試數(shù)據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并掌握學生學習的疑難點和易錯點。
課堂實踐教學時,教師根據疑難點和易錯點對教學重點進行調整、強調或深度講解,縮短或省略原理和實驗步驟的講解,更加合理地分配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在課堂實踐學習中,可重復觀看視頻資料和文本資料,規(guī)范操作步驟和方法。實驗過程中和結束時,學生通過結果反饋上傳實驗操作技術、實驗過程現(xiàn)象、實驗數(shù)據及實驗結果視頻或圖片,方便教師及時指正和課后評價。
課堂教學后,學生完成課后測試;教師根據上傳的結果反饋、課前課后在線測試結果和書面實驗報告冊,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在全部教學過程中,師生可以通過在線交流模塊進行交流探討、疑難解答,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此外,教師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反饋不斷地完善改進微課資源包。
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負責提供微課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評價學習效果、改進完善資源包。學生根據自身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自由掌握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另外,學生通過微課的學習,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翻轉課堂的模式,激發(fā)了學習興趣,促進了實踐探索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在此教學模式中,實驗操作技術完整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學重點被凸顯;課堂時間重新分配,原來課堂講授部分的內容已通過微課資源在課前完成,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多的實踐練習時間,增強了課堂時間的利用率;師生交流更加順暢,疑難問題的解答更加有效和充分;監(jiān)督評價體系完整,可以更加有效地反應學生的學習狀況。
3.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調查
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形式,調查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認可度,見表1。調查問卷共發(fā)放 53份,回收53份,回收率100%。由表1可知,學生普遍認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整體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基本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個別學生課中視頻或圖片反饋完成較差,主要原因是實驗中忘記拍攝或錯過拍攝時機,部分學生感覺中途拍攝比較忙亂。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對動手操作能力、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能力、學生間交流與協(xié)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環(huán)境微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中,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能夠解決實驗課學時有限、學生操作技能練習不夠等問題。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在實踐過程中仍有一些缺點,比如知識點過于碎片化、邏輯性和連貫性不足[7];學生學習時空分離,因學生自身自控性的不同,造成自主學習效果的差異。因此,該教學模式在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仍需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和改進。
參考文獻:
[1]張金萍.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人體形態(tài)學》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5(17):2441-2442.
[2]王燕,李國明,王欣等.微課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的探討[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6,32(21):3390-3392.
[3]侯金麗.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高職微生物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山東化工,2015,44(17):137-138+140.
[4]王婧,卜令雷,陳娜.基于“微課”與“翻轉課堂”的生物化學教學探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17(9):184-185.
[5]王忠華,谷躍麗.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應用探究——以“使用PPT制作電子相冊”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6):118-120.
[6]潘沛沛.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模式構建——以“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程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5,14(9):71-73.
[7]王靜,符云鵬,時向東等.淺析慕課、微課、翻轉課堂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決策探索(下),2018(12):63.
(編輯:李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