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摘要】 目的 對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標準化管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進行分析, 以期為提高精神分裂癥標準化管理水平提供借鑒。方法 66例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 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36例)與對照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 觀察組則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癥狀改善情況。結(jié)果 觀察組護理后社會能力、個人衛(wèi)生、個人興趣評分分別為(27.162±2.752)、(28.463±4.372)、(22.041±2.371)分,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2.743±5.132)、(17.253±3.144)、(17.132±3.242)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精神病表現(xiàn)、退縮、抑郁、激惹評分分別為(7.561±2.733)、(7.831±1.144)、(6.163±1.153)、(7.123±4.174)分,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2.671±2.872)、(13.142±4.324)、(8.643±4.011)、(13.252±5.564)分,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標準化管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成效顯著, 可促進患者的精神分裂癥狀的改善, 對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有利, 應大力推廣實施。
【關(guān)鍵詞】 住院精神分裂癥;標準化管理;臨床護理路徑;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116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 部分患者最終出現(xiàn)神經(jīng)衰退和精神殘疾, 導致生活質(zhì)量嚴重下降, 更增加了患者家庭及社會的負擔[1-3]。臨床中患者常未能堅持治療, 造成疾病復發(fā), 因此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極其有必要。本次研究給予精神分裂癥患者臨床護理路徑, 在促進患者標準化管理方面取得了滿意成效,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6例經(jīng)臨床確診為精神分裂癥患者, 按照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36例)與對照組(3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2∶8, 平均年齡(38.764±5.146)歲, 平均病程(2.681±0.642)年;臨床分型:偏執(zhí)型16例, 青春型6例, 緊張型2例, 單純型4例, 未分化型及殘留型各1例。觀察組男女比例23∶13, 平均年齡(38.142±5.251)歲, 平均病程(2.843±0.732)年;臨床分型:偏執(zhí)型20例, 青春型8例, 緊張型2例, 單純型3例, 未分化型2例, 殘留型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護理方案在患者及其陪同家屬的知情同意下開展, 同時征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受其監(jiān)督;排除存在嚴重軀體疾病者。
1. 2 方法 給予所有患者包括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等在內(nèi)的常規(guī)抗精神分裂癥藥物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主要包括對精神分裂癥相關(guān)知識進行宣教。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成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 制定標準護理路徑表(表1)并嚴格實施, 同時護士長隨時進行檢查與評估, 積極采納患者及其家屬的意見與建議, 對護理路徑表的具體實施內(nèi)容進行補充與完善。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癥狀改善情況。以護士用住院患者護士觀察量表(NOSIE)進行測評, 其30個項目分7項因子, 為0~4分的5級評分法, 其中各項積極因子評分越高表示癥狀改善越好, 各項消極因子評分越高表示癥狀改善越差[2], 該量表的積極因子和消極因子的增減情況主要觀察患者的生活功能和社會功能。由患者所在病室經(jīng)量表評定訓練的護理人員將相關(guān)條目進行詳細解釋后評定。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觀察組護理后NOSIE各項積極因子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各項消極因子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 病程一般遷延, 呈反復發(fā)作、加重或惡化, 部分患者最終出現(xiàn)衰退和精神殘疾[4-6]?,F(xiàn)階段針對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治療主要以藥物控制為主, 但許多患者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堅持治療, 因此實施相應護理方案以提高患者堅持用藥率具有積極的意義[7, 8]。臨床護理路徑將患者作為一切護理工作的中心, 充分了解并尊重患者的需求, 對患者的治療程序進行合理安排, 通過制定個性化的護理路徑表, 將每一天的護理措施、具體檢查內(nèi)容及時間、患者出院條件等進行合理安排, 并嚴格按照表格內(nèi)容開展護理, 變傳統(tǒng)護理的盲目機械執(zhí)行醫(yī)囑為預見性護理, 實現(xiàn)護理的標準化與程序化, 提高了護理效率, 從而有利于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徑式, 分別從急性治療期、康復治療期及鞏固治療期對患者的臨床護理內(nèi)容作出詳細安排,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結(jié)果顯示, 觀察組護理后NOSIE各項積極因子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各項消極因子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臨床護理路徑式護理可取得更好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 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標準化管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成效顯著, 可促進患者的精神分裂癥狀的改善, 對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有利, 應大力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 王雅萍, 張晨, 張燕華, 等. 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抑郁癥狀的影響因素分析. 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6, 26(6):405-407.
[2] 王艷婷, 侯凌峰, 沈素花. 強化式健康宣教護理對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6, 45(1):101-103.
[3] 肖愛祥, 雷華為, 葉君榮. RAIDS體質(zhì)量管理模式在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6, 22(24):3438-3442.?
[4] 韓冰, 趙勁松, 徐冰, 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48):18-19.
[5] 孫晨, 王奎. 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 心理醫(yī)生, 2016, 22(2):27-28.
[6] 田厚芬. 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6, 18(27):58.
[7] 譚鳳玲, 崔倩, 汪云芳, 等. 臨床護理路徑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 臨床醫(yī)學工程, 2017, 24(8):1167-1168.
[8] 李蓮坤, 張長虹. 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8, 16(6):94-95.
[收稿日期:2018-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