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
【摘要】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深入理解課文,讓其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有助于推動他們的語言發(fā)展。另外,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獲取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就應該在開展朗讀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然而,由于一直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制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卻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語文不僅是小學教學中的一門主要學科,而且還能夠為小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朗讀教學,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應該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引起重視,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朗讀時間不充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大多數語文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基本未針對學生進行過大量的朗讀訓練,整堂課當中,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的時間僅僅有五分鐘左右。比方說,進行預習性的朗讀訓練時,要求學生朗讀整篇文章,了解新的字詞,然而,大約有30%的學生尚未讀完整篇課文,教師就開始講解下面的內容,從而導致朗讀成為了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
2.缺少指導,教學效率低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在教學中開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大多數教師均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朗讀時間。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盡管激發(fā)出了學生的朗讀熱情,但是,由于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均以朗讀為主,因此,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較好地指導。這樣學生一旦在朗讀中遇到問題,常常難以得到教師的及時指導,從而降低了教學效率。
3.朗讀形式多樣,拘泥于形式
新課改背景下,多媒體教學資源在語文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多媒體課件能夠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畫面,因此,贏得了小學生的青睞。另外,大多數教師為了符合小學生的需求,還會在他們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播放一段音樂。雖然采用多樣化的朗讀方法,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朗讀興趣,但是,由于過于重視對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因此,造成了師生均成為了朗讀的配角,長此以往,必然會打消小學生的朗讀積極性。
4.教師評價缺乏較強的針對性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做到及時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但是,大多數教師在實際進行評價時,并未提供給學生一些合理有效的指導意見。部分語文教師在進行評價時,常常運用“你真棒”或者是“很好”等評語。從而不僅打消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而且還阻礙了他們的發(fā)展。
5.朗讀面不夠寬泛
在朗讀教學中,無論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感情朗讀,教師常常會讓幾個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反復朗讀,大多數學生只是坐著聽讀,并未得到朗讀訓練。
二、解決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的有效策略
1.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朗讀訓練時間
進行朗讀訓練前,教師應該向學生講解朗讀要求。尤其是當學生進行自主朗讀的過程中,必須確保所有學生均能夠朗讀一遍全文。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有感情地進行朗讀,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朗讀時間,引導他們將課文中描述的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其次,朗讀結束以后,留出一些時間進行評議,以此來激勵與評價學生的朗讀。
2.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
興趣是學好一門學科最好的老師。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始終困擾著每名語文教師。因此,教師應該積極采用激勵評價措施。學生的朗讀興趣同教師的評價息息相關。他們在朗讀課文時常常想贏得教師的認可。大量實踐表明,一旦兒童對某項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會經常在此方面發(fā)揮出自身的潛力。然而,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大多數學生均未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難以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
3.將朗讀同指導進行有機結合
在開展語文朗讀教學的過程中,只采用朗讀的方法無法有效地發(fā)揮出教師的指導作用,從而難以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基于此,教師應該采用朗讀同指導進行有機結合的方法。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中的《烏鴉喝水》這篇課文為例,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朗讀全文,接著,按照課文的內容提出問題,問:“同學們,在朗讀此篇課文的過程中,你覺得文中的烏鴉是一只什么樣的烏鴉?為什么瓶子里的水會升高?此篇課文講述了哪些道理?”從而既激發(fā)出了學生的朗讀熱情,同時還提高了他們思考和探究問題的積極性。然后,教師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再次朗讀,找出問題的答案。此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答案,讓其懂得遇到困難,應該認真思考、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道理。最后,再讓學生朗讀整篇課文,由于學生已經對此篇文章的內涵進行了深入理解,因此,在進行朗讀時,必然會表達出真情實感,進而達到了朗讀的目的。
4.將朗讀同思考進行有機結合
現(xiàn)如今,由于大多數小學語文朗讀課的教學方法均呈現(xiàn)出了多樣化,因此,學生在朗讀時并未仔細思考文章的真正內涵,只充當了“讀”的角色。然而,此種教學現(xiàn)象卻常常會造成教學目標和教學形式的顛倒,從而阻礙了語文教學的正常開展。另外,由于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因此,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他們認真思考文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他們的主體地位。如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中的《小壁虎借尾巴》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么名字嗎?”(壁虎),那么,小壁虎生來就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可是有只小壁虎卻要去借尾巴,這是為什么呢?然后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朗讀,以此來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結合之前的知識和經驗,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
5.將朗讀同評價進行有機結合
由于每名學生的個性特點有所不同,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客觀評價,接著再對其進行相應地指導,以此來推動他們的發(fā)展。另外,在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采用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以及師生之間評價的方法。如在開展語文朗讀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所有學生來評價朗讀課文的學生,從而既充分地調動起了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同時還確保了評價的客觀性。
6.拓寬朗讀訓練面
要想提高學生的朗讀訓練效果,就一定要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尤其是低年級段的學生,由于他們年齡較小,難以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調,因此,常常導致學生讀得口干舌燥。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閱讀情境,以此來激發(fā)他們的朗讀熱情。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與文章相關的背景音樂,或者是將學生的朗讀進行現(xiàn)場錄音,然后開展比賽等。另外,由于每名學生的水平和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開展朗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采用分層教學法,做到因材施教。難易程度不同的段落應該因“材”而讀,要求不同的朗讀訓練應該量“材”選用,水平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以此來激發(fā)其朗讀熱情。
綜上所述,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小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然而,現(xiàn)如今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卻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憑借自身的教學經驗為小學生構建合理的朗讀計劃,以此來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
參考文獻:
[1]方曉蘭.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外交流,2017,(38).
[2]劉長河.淺議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6,(24):16.
[3]李志敏.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快樂閱讀,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