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虎
一、教材分析,制定差異目標
1.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58頁至60頁“練習四”是對本單元知識的整理和復習。
2.教學目標
(1)基礎目標:使學生經(jīng)歷整理、交流、解決問題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加深對面積含義的理解;體驗面積單位的大小,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面積單位,會進行單位換算;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2)發(fā)展目標:通過整理和復習,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能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熟練解答綜合應用面積和周長知識的問題。
(3)創(chuàng)造性應用目標:熟練應用所學的面積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整理過程中,樹立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識,養(yǎng)成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好習慣。
二、課堂前測,了解差異
1.學生課前觀看復習微課,完成課堂前測。
2.“問卷星”調(diào)查。
3.“一起作業(yè)”APP練習。
三、收集整理,分析差異
1.“問卷星”調(diào)查結(jié)果分析
(1)有效問卷23份,完成率100%。
(2)全班23人中,有9人自評“掌握很好”,占39.1%;有14人自評“基本掌握”,占60.9%。
(3)錯誤較多的題
第②題: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選A“相等”的有11人,占47.8%;選B“無法比較”的有12人,占52.2%。
第⑧題:12平方分米(??? )120平方厘米。選A“大于”的有14人,占60.9%;選C“等于”的有9人,占39.1%。
2.“一起作業(yè)”APP結(jié)果分析
(1)有效作業(yè)23份,完成率100%。
(2)錯誤較多的題
第⑦題:一塊正方形菜地的周長是28米,它的邊長是多少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有6人方法或答案錯誤,占26.1%。
四、針對差異,有效教學
第一環(huán)節(jié):回顧整理,明確聯(lián)系
(1)面積:封閉圖形或物體表面的大小。
(2)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生活中單位面積的大小、進率;介紹其他的面積單位。
(3)長方形面積=長×寬,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觀看復習微課、做調(diào)查問卷、做“一起作業(yè)”APP練習,課堂集體整理,明確面積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識結(jié)構(gòu)。
第二環(huán)節(jié):問題反饋,討論分析
(1)邊長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
A.相等??????? B.無法比較
分析:周長4×4=16(厘米),面積4×4=16(平方厘米),算式和得數(shù)相同,周長結(jié)果是長度單位,面積結(jié)果是面積單位,不是同類單位,無法比較。
(2)12平方分米(???? )120平方厘米。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分析:面積單位換算,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2×100=1200平方厘米,所以12平方分米大于120平方厘米。
(3)一塊正方形菜地的周長是28米,它的邊長是多少米?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綜合應用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知識,28÷4=7(米),7×7=49(平方米)。
五、課后反思
1.課前通過問卷調(diào)查、觀察記錄、交流溝通等方法,了解學生的差異,為實施差異教學提供依據(jù)。
2.制定不同層次的差異性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不同程度設置不同層次的差異性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這種多層次的差異性目標更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也便于教師檢測反饋。
3.進行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和潛在的可能,創(chuàng)設各種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重點關注學生的起點差異、思維差異、探究能力差異,讓這些差異成為互補性的學習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