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艷
筆者因為工作關(guān)系,參與了幾次教師招聘、班主任能力大賽以及教師資格證認定的評委評審工作。在面試或評審中一般都會有結(jié)構(gòu)化的試題,如小明在教師上課的時候,突然大聲叫喊,假如你是班主任,你會怎么辦?
這類問題,通常是一個簡單的情景,考察教師對課堂突發(fā)狀況的應(yīng)變能力,考察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規(guī)范,處理的方式是否合理,邏輯是否清晰,口頭表達是否規(guī)范,對事物的基本判斷以及分析能力。而教師在面試快結(jié)束的時候,往往會補充一句:“我還會舉行主題班會課,讓全班同學對這一問題進行討論,讓大家意識到要遵守課堂紀律……”
教師資格認證的考生這樣回答是可以諒解的,畢竟他們?nèi)狈逃龑嵺`的經(jīng)驗;作為新教師招聘對象的師范生,也只具備少許的實習經(jīng)驗,了解班級問題處理的方法與技能較為有限,在分析完事情之后,再進行一次班會,盡管重復(fù),也無可厚非。而作為富有教學經(jīng)驗的班主任,往往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后,再補充用主題班會課進行教育,就有“畫蛇添足”之感,班會課就成了一種托詞。
把班會課看作解決班級問題的一種方式是普遍的看法,但是把班會課作為解決班級的“通用法寶”“萬能鑰匙”,就不妥了。首先,班會課的課時一般是一周一個課時,一個學期也就21節(jié)班會課,若想全部都用來解決學生個體的問題,勢必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排期”,班會課的課時量必然會不夠。其次,部分學生單獨的問題可以私底下解決,如果還把它當作全班的問題,勢必引起學生的反感。再者,班級中突出的、共性的問題要怎樣處理?如果什么問題都“丟”給班會課,這一方面會造成班會課的“負擔”過重,一周的一個課時容不下過小、過碎的問題,另一方面會造成班主任過度操勞。什么問題都交給班主任的班會課,那科任教師的教育責任又在哪里呢?教育,不能讓科任教師缺位?;谝陨系乃伎?,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班會課,要給班會課減減負。
當然,減負的同時也要做到增效。一來不讓班會課負重前行,二來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并通過一些有效的舉措,實現(xiàn)班會課的“減負、提質(zhì)、增效”。
班會課不是簡單的“思想教育課”,也不是單一的“問題解決課”,更不能要求班會課“包治百病”,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班級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主題班會課,應(yīng)該確定主題,制定目標。通過一節(jié)課,解決一類問題,通過一個主題,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讓其自主遷移、舉一反三。如知識型班會、問題解決型班會、節(jié)假日型班會的側(cè)重點各不相同。針對學生完成作業(yè)拖拉、完成值日拖拉、集隊拖拉等現(xiàn)象,可以確立怎樣提高做事效率的班會主題;針對上課說話、開小差,不認真等問題,可以確立如何提高上課學習效率的班會主題??傊?,要確定好主題,從而達到“以點觸動片,以片帶動面”的教育效果。
班會課開展的形式要注意“小、近、新、實”。小是指班會課切入點要小,做到小中見大,即在問題梳理,確立主題的過程中,對若干的素材、情景要進行有效的整合,擷取能集中反映問題的,能蘊含教育哲理,隱藏教師契機,凸顯解決策略的情景,防止瑣碎的單獨事件降低班會課的效率,也要注意泛泛而談、空洞的說教難以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近,指班會課的內(nèi)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主題貼切,讓學生有話可說。新,是指班會課組織的活動形式新穎,可以是具體的事件、視頻、小品、話劇、表演等形式呈現(xiàn)問題,讓學生在一些喜聞樂見的形式中觀察、思考,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實,即班會課必須直面問題,要實實在在達成原定設(shè)計的教學目標,把該解決的問題有效解決,讓學生參與前期的問題收集、方法的提出、策略的提出,教師在總結(jié)環(huán)節(jié)應(yīng)引起學生的探討,獲得學生的認同,深化主題。同時,后續(xù)要持續(xù)地跟進和完善,從而達到持久的教育效果。
班會課要處理好個別問題與集中突出問題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可以作為班會課的主題,這是因為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接受,讓學生內(nèi)心體會、接受自己的錯誤。如果用班會課解決學生的個性問題,把學生的隱私夸大,學生的自尊心反而受到傷害,處理不當,還會造成對學生的傷害。如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發(fā)生了沖突,學生在家偷拿家長的錢等,這些事情不宜作為公共的問題進行全班的討論,只要教師以合理的方式,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即可。
班會課是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仍然是當前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要主導(dǎo)者,仍然是負責學生的問題解決的主體。但是,我們不能忽視其他教師育人的缺位,要實現(xiàn)全員育人。提升科任教師解決問題的能力,減輕班主任的負擔是實現(xiàn)全員育人的重要途徑。有問題發(fā)生,有問題解決的地方就是教育。不能把所有責任推給班主任,不能把任何問題全堆砌在班會課。
育人是教師的使命。無論是在考證路上的考生,還是對教師職業(yè)滿懷憧憬的師范生,還是在崗教師,班主任工作都會是我們將來必將從事的一項工作。我們有必要正確地認識班會課到底是什么,它應(yīng)該怎樣開展,具體怎么開展,怎樣開展比較好。這些都是我們在育人道路上需要正視的問題,真正讓班會課“減負、提質(zh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