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摘 要:時代在不斷地進步和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要求學生能夠從小養(yǎng)成一定的審美意識以及藝術品鑒能力,那么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就應該承擔起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的責任。教師應該巧用語言藝術,從而將音樂知識與語言藝術二者進行有效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感受音樂教學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語言藝術;音樂教學;教學策略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語言文化,通過語言類型的多元化能夠傳達不同的含義,語言這一優(yōu)點在國內(nèi)以及國外都備受推崇,這也是為什么我國語言在藝術領域也頗有成就的原因。語言的魅力使得寫作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那么如今教育部也應該積極發(fā)揮語言的特點以及藝術魅力,將語言藝術與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制定出趣味性的教學模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有助于學生參與課堂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一、語言藝術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1.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一種具有靈性的藝術,通過簡單的旋律或者音調(diào)就能表達創(chuàng)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古往今來,國內(nèi)外層出不窮的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及內(nèi)涵。向?qū)W生介紹不同類型的音樂時,難免會產(chǎn)生小學生不理解的情況,因此教師就可以積極借助生動的語言,將枯燥無味的知識轉變?yōu)橛腥さ男」适?,從而向?qū)W生娓娓道來。
2.實現(xiàn)心靈陶冶,塑造健康人格
小學階段開展的音樂課堂教學,主要是帶領學生感受各種類型的音樂,從而使其接受這種藝術的熏陶,得到身心的放松。不同的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展現(xiàn)的心情也有所不同,那么教師應該積極借助語言的魅力,從而引導和感染學生得到文字的安慰以及激勵,在音樂的旋律之下實現(xiàn)心靈的陶冶。通過這樣的方式還能有效幫助小學生塑造健康人格。
二、語言藝術與音樂課堂有效結合的教學策略
1.運用語言要準確,概念表述要精確
教師在開展音樂課堂教學時,需要明確課堂的主體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而這個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認知能力還比較薄弱,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還難以理解,教師應該注重對運用的語言進行合理的規(guī)范。教師應該運用準確的語言將音樂概念進行完整的表述,從而將理論知識生動化,這有助于學生聽懂教師所說的話,并能慢慢跟隨教師,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和交流的關系,對教師也能表示一定的親切感以及好感,這對學生的學習是有積極作用的。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含義進行理解,對于不同類型的音樂有不同的概念以及特點,因此教師需要注重所使用語言的精確性,找出各種類型音樂的特點以及聯(lián)系,從而提高學生對不同類型音樂的識別以及理解能力。
2.運用語言要形象,表述要生動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最好的老師就是自己的興趣。那么教師應該對這個時期的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實際需求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在課前能夠合理規(guī)劃教學內(nèi)容,并積極采取趣味性教學模式,提高音樂課堂的生動性。教師應該積極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講述,無論是音樂類型概念的闡述,還是各種類型音樂的特點以及藝術性,都需要教師運用一些生動的詞匯或者句子,或者借助藝術家創(chuàng)作音樂的歷程,將晦澀難懂的知識轉變?yōu)橥ㄋ?、易懂的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小學生能夠一改以往對課堂的印象,從而對充滿趣味性的課堂給予充分的積極性以及參與度。教師還可以適當開一些小玩笑,講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給學生聽,有助于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
3.運用語言要“聲情并茂”
不同類型的音樂會具有不同的吸引人之處,那么對于一種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音樂來說,其突出的特點就在于旋律的獨特性,創(chuàng)作者采取各種調(diào)子對音樂旋律進行豐富,使有的地方音調(diào)高,有的地方音調(diào)低,從而形成抑揚頓挫的藝術旋律。所以教師在運用語言的時候,也應該注重其“聲情并茂”的特點,在講述曲譜時可以使用不同的語氣或者音調(diào),從而表現(xiàn)和反映音樂旋律的轉折與反復之美。因此教師需要對以往采取的教學方式進行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為了極力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在音樂知識的講述過程中,采取生動的語言,積極發(fā)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從而使音樂知識變得更加通俗,有助于學生受到音樂魅力的感染,得到藝術的熏陶。
綜上所述,語言的魅力在小學階段的音樂課堂中的廣泛展示不僅能夠提高小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還能通過語言的引導和感染,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參與度。這不僅有利于教師順利開展音樂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還能幫助教師合理制定教學內(nèi)容,從而借助語言藝術將音樂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形象,便于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良好的審美意識。
參考文獻:
[1]孫曉婕.俄羅斯音樂教師的教育培養(yǎng)體系[J].中國音樂教育,2016(1):98-99.
[2]肖玉蘭.俄羅斯的音樂教育[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7(3):18-19.
[3]魏蘭,彭程.俄羅斯傳統(tǒng)公共音樂教育體系及近年來的發(fā)展[J].兒童音樂,2018(7):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