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美 孫海蓮
【摘要】 目的:分析補陽還五湯+血塞通注射液,對腦梗塞后遺癥患者治療的效果。方法: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共收治46例腦梗塞患者,遵循患者入院尾號的奇偶數(shù),將所有患者分為A組、B組,兩組患者人數(shù)均為23例。A組經補陽還五湯+血塞通注射液治療,B組經血塞通注射液治療,比較A組和B組的臨床療效。結果:A組與B組治療效果比較,前者的治療效果更加理想,組間比較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A組與B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A組的NIHSS評分明顯低于B組(P<0.05)。結論:腦梗塞患者經補陽還五湯+血塞通注射液治療,可達到非常理想的臨床效果,并能改善患者神經功能。
【關鍵詞】 補陽還五湯;血塞通注射液;加減治療;腦梗塞后遺癥;臨床效果
腦梗塞也可以叫作腦梗死、缺血性腦卒中,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等,均會引發(fā)腦梗塞。主要表現(xiàn):頭暈、頭痛、偏身感覺障礙、步態(tài)不穩(wěn)等[1]。腦梗后遺癥,即為腦梗塞發(fā)病12個月后,仍存在明顯的臨床癥狀、體征。臨床多通過血塞通注射液治療,但單獨通過該方法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隨著醫(yī)療事業(yè)的不斷完善,臨床方面建議聯(lián)合用藥。本文作者將腦梗塞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評價應用補陽還五湯+血塞通注射液治療、血塞通注射液單獨治療的臨床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患者入院尾號奇偶數(shù)分組,將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6例腦梗塞患者,分為A組與B組,每組各23例。A組中男性和女性各有15例、8例;年齡為58~80歲,平均年齡(69.5±6.6)歲。B組男性和女性各有13例、10例;年齡為63~78歲,平均年齡(70.5±6.8)歲。A組和B組的上述資料比較,差異性均不存在,P>0.05。入選標準:通過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者[2]、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者[3],接受頭顱CT檢查確診者。排除標準:對本次研究治療藥物禁忌者。
1.2方法
A組和B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療法治療,給予腦神經藥物處理,并加強語言功能、肢體功能方面的訓練,實行肢體理療治療。A組通過血塞通注射液,聯(lián)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每次取400mg的血塞通注射液,添加于250mL 0.9%的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治療,1次/d。補陽還五湯藥方成分和劑量:黃芪、當歸、川芎、地龍、赤芍、當歸尾,以及桃仁、紅花、甘草分別為50g、15g、15g、15g、15g、15g、15g、10g、10g。藥方加減治療,對上肢功能障礙者,建議加入桂枝和桑枝,均為10g;下肢無力者,添加杜仲、續(xù)斷分別為:18g、15g;半身不遂表現(xiàn)者,加水蛭、穿山甲均為12g;語言不利者,添加遠志、石菖蒲各12g、15g。上述藥方水煎服,1劑/d,200mL/劑,分2次服用。B組通過血塞通注射液治療,治療方法和A組相同,兩組治療的時間均為12周(1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腦梗塞后遺癥患者的治療效果、NIHSS評分。
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對兩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實行評分,總分42分,分數(shù)更低表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輕。
臨床療效的評判: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減分率降低≥90%為顯效。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減分率降低50%以上,但沒有達到90%為有效。治療后,沒有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顯效+有效)/總和×100%=治療總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A組和B組腦梗塞后遺癥患者的臨床相關數(shù)據,均經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分析。計數(shù)資料,兩組治療效果的對比,均使用%表示,運用χ2的方式行統(tǒng)計學檢驗。計量資料,兩組NIHSS評分的對比,均使用(±s)表示,運用t的方式行統(tǒng)計學檢驗。兩組間的數(shù)據對比為P<0.05,則表示差異性存在。
2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情況的分析
A組與B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具有對比差異,P<0.05。如表1。
2.2兩組NIHSS評分對比情況的分析
兩組患者NIHSS評分進行對比,具有明顯的差異,P<0.05。如表2。
3討論
腦梗塞為腦部血液供應不足,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壞死病癥,臨床方面多見語言不利、步態(tài)不穩(wěn)、大小便失禁等表現(xiàn)[4]。為降低腦梗塞后遺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采用了血塞通注射液+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中醫(yī)方面表示,腦梗塞為中風的范疇,發(fā)病原因和瘀血阻絡、血不養(yǎng)氣、腦脈痹阻等,存在直接的聯(lián)系。補陽還五湯中的黃芪,補脾胃元氣效果較佳,并且能補氣固表、脫毒排膿、利尿生肌。當歸,補血和血、潤燥通便的同時,還能提高患者機體免疫能力。川芎,解郁、通達、鎮(zhèn)痛的效果,均非常理想。地龍,可清熱定驚、通絡利尿。赤芍,清熱涼血和活血祛瘀的作用較強。當歸尾,活血補血作用較強。桃仁,活血祛瘀的功效較佳,不僅如此還能潤腸通便。紅花,活血化瘀及散濕祛腫的效果較佳[5]。而甘草能夠調和諸藥。上述藥方聯(lián)合,擴張血管的同時,還能改善患者腦部血液循環(huán)、血液流變性、腦缺氧等情況。血塞通注射液,具有活血祛瘀及通脈活絡的作用,配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可達到非常理想的臨床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組和B組比較治療總有效率、NIHSS評分,A組均存在明顯的優(yōu)勢,組間比較,均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說明,腦梗塞后遺癥患者的治療中,運用補陽還五湯加減、血塞通注射液聯(lián)合治療,可達到非常理想的臨床效果,確保治療的安全性。
總之,經補陽還五湯加減+血塞通注射液,對腦梗塞后遺癥患者加以治療,在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方面的優(yōu)勢也比較突出。
參考文獻
[1] 朱顏,紀永毅.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療缺血性腦中風療效及對血脂水平的影響[J].陜西中醫(yī),2017,38(10):1388-1390.
[2] 張煥萍.康復療法配合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腦梗塞的效果評價與方法建立[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43):8471-8471.
[3] 鄒銘斐.補陽還五湯加味用于腦梗塞臨床治療的優(yōu)勢探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09(23):49-50.
[4] 劉慧.補陽還五湯配合針灸治療腦梗塞后遺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7,36(11):17-18.
[5] 楊姣玲.加味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腦梗塞的療效分析[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02(20):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