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少博
?
“說卦”在詮釋《易經(jīng)》卦爻辭中的作用
史少博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6)
《易經(jīng)》六十四卦爻辭中有“陰陽”和諧的“天道”,也蘊含“自強、厚德、誡驕、守正、中正、和諧”等“人道”。歷代哲學家、易學家解讀《易經(jīng)》六十四卦的卦爻辭,象數(shù)派一般注重“象數(shù)”進行解讀;義理派一般注重“義理”進行解讀;象數(shù)、義理兼容派一般既關(guān)注“象數(shù)”又重視“義理”進行解讀。但是,任何派別對《易經(jīng)》六十四卦卦爻辭的解讀,都離不開《說卦》。朱熹說“易本是卜筮之書”,只有精道德教化通卦象,才能真正理解、闡釋卦義。正因如此,歷代哲學家大都借助《說卦》的象例解讀《易經(jīng)》六十四卦之卦爻辭,釋其“天道”以明“人道”,從而闡釋《易經(jīng)》博大精深之意蘊。脫離《說卦》解讀《易經(jīng)》六十四卦之卦爻辭,一般會出現(xiàn)對人文關(guān)懷義理理解的偏頗問題。
“說卦”;《易經(jīng)》;卦辭;爻辭;作用
漢武帝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建議,把儒學經(jīng)典《易經(jīng)》列為五經(jīng)之首。之后,班固在撰寫《漢書》時,正式把《易經(jīng)》列為五經(jīng)之首,至此《易經(jīng)》的地位得到官方認可。一直到清代的《四庫全書》,《易經(jīng)》仍為群經(jīng)之首。在歷史上被列為群經(jīng)之首的《易經(jīng)》,實際上指的是《周易》。至今,中國港臺地區(qū)有專家把《易經(jīng)》與《易傳》都稱為《易經(jīng)》,而中國大陸的哲學家、易學家則一般把《易經(jīng)》和《易傳》統(tǒng)稱為《周易》。朱伯崑說:“在先秦典籍中,只有《周易》為儒、道兩家所共尊——儒家尊之為‘六經(jīng)之首’。漢以后,儒家說理幾乎沒有不依據(jù)《周易》的。”[1]2張岱年說:“《周易》是中華文化之根,是中華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它相當深刻地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結(jié)構(gòu),以及生活方式、倫理道德、風俗習慣、心理結(jié)構(gòu)等,對數(shù)千年來中國文化乃至整個世界文化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2]3可見,《周易》一直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及生活,且為歷代哲學家、思想家所重視。
《易傳》分為“系辭 · 上”“系辭 · 下”“象 · 上”“象 · 下”“文言”“序卦”“雜卦”“說卦”等十個部分,后人稱之為“十翼”。《易經(jīng)》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設(shè)有卦辭,一共有六十四個卦辭;每卦有六爻,每爻都設(shè)有爻辭,又因為乾、坤被認為是父母卦,乾卦和坤卦各又多了一個“用九”和一個“用六”,故六十四卦共計有三百八十六個爻辭。歷代哲學家、思想家主要從“象數(shù)”或者“義理”的角度解讀《易經(jīng)》。例如,漢代的焦贛、京房、孟喜、鄭玄、虞翻,宋代的陳摶、邵雍、劉牧、周敦頤等人是有名的象數(shù)派;以魏晉時期王弼為代表的是義理派;宋代朱熹調(diào)和象數(shù)派、義理派,既重視象數(shù),也重視義理。關(guān)于《易經(jīng)》六十四卦卦爻辭的作者問題,實際上,我們至今也找不到研究《易經(jīng)》六十四卦卦爻辭作者的文字資料,卦爻辭的來歷只有各方人士的猜測??追f達認為:“驗此諸說,以為卦辭為文王,爻辭周公。馬融、陸績等并用此說,今依而用之?!盵3]9
人們探究《易經(jīng)》六十四卦的卦辭、爻辭,大都依據(jù)《易傳》“十翼”對《易經(jīng)》的闡釋,特別是其中的“說卦”?!兑捉?jīng)》六十四卦卦辭、三百八十四爻爻辭,雖然沒有嚴謹?shù)倪壿嬓?,看起來雜亂無章,但是每一卦卦辭都與該卦的卦象緊密關(guān)聯(lián);每一卦的爻辭也都與其對應(yīng)的陰爻或陽爻在其卦中所處的位置有關(guān)系;《易經(jīng)》六十四卦卦爻辭中有“陰陽”和諧的“天道”,也蘊含自強、厚德、誡驕、守正、中正、和諧等“人道”。歷代哲學家、易學家一般都利用《易傳》“說卦”的象例,詮釋《易經(jīng)》卦爻辭的深刻意蘊。
“系辭 · 上”也明確提出了“一陰一陽為之道”[4]539。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基本范疇之一。老子認為“陰”“陽”是“道”派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的“二”即指陰、陽。顯然,《系辭 · 上》中的“一陰一陽為之道”,把陰、陽上升到了最高的哲學范疇。六十四卦陰陽爻錯綜不同的排列,顯示了整個宇宙的千姿百態(tài)?!兑捉?jīng)》六十四卦的卦爻辭離不開陰、陽,每一爻辭都對應(yīng)陽爻或者陰爻,每一卦辭都對應(yīng)有陰爻、陽爻或陰陽爻混合的六爻卦,爻辭、卦辭都是建立在陰、陽爻的基礎(chǔ)之上的,故而陰、陽是《易經(jīng)》六十四卦卦爻辭的根基。
由《易經(jīng)》六十四卦陰陽和諧的“天道”,我們就會明了“人道”和諧的至關(guān)重要。任何災(zāi)禍的發(fā)生都與失去陰陽平衡、破壞和諧有關(guān)。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自我的和諧都是人健康發(fā)展的首要條件。如果人類一味地破壞自然界的陰陽平衡,就只會導(dǎo)致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fù)。恩格斯曾告誡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nèi)祟悓ψ匀唤绲膭倮?。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fù)?!盵5]383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guān)系時,只有注意“剛?cè)岵⒂谩薄胺ā薄暗隆惫仓?,才能使社會和諧發(fā)展。此外,自我的個體如果失去陰陽平衡,也會得病。比如像中醫(yī)所講的那樣,如果人體自身“陽”盛“陰”衰,則肝膽容易出現(xiàn)問題;如果“陰”盛“陽”衰,則腎臟就容易出問題。宇宙、社會、人都存在自身的平衡系統(tǒng),如果每一個系統(tǒng)陰陽平衡、和諧,那么它就會健康地運行和發(fā)展。
任意挑選《易經(jīng)》中的一個卦辭,我們都能看到歷代哲學家、易學家采用“說卦”詮釋《易經(jīng)》卦辭之象例,從而透過其“天道”闡釋“人道”。
乾卦卦辭曰:“乾。元亨,利貞?!盵4]437“說卦”解釋說:“乾,健也;乾,天也;乾為天、為圜、為君、為夫?!敝祆渥⑨尀椋骸啊D’者,奇也,陽之數(shù)也。乾者,健也,陽之性也。本注乾字,三畫卦之名也。下者,內(nèi)卦也;上者,外卦也。經(jīng)文‘乾’字,六畫卦之名也。伏羲仰觀俯察,見陰陽有奇偶之數(shù),故畫一奇以象陽,畫一偶以象陰。見一陰一陽,有各生一陰一陽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見陽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擬之于天也……此卦六畫皆奇,上下皆乾,則陽之純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⒑?、利、貞’,文王所系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兇,所謂‘彖辭’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文王以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于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變者,言其占當?shù)么笸ǎ乩谡?,然后可以保其終也?!盵3]21―22由此可見,看似朱熹用“彖”詮釋乾卦卦辭,實際上是利用了“說卦”中“乾為天”之象例,正如孔穎達用“說卦”的闡釋:“此乾卦本以象天,天乃積諸陽氣而成天,故此卦六爻皆陽畫成卦也。此既象天,何不謂之天,而謂之‘乾’者?天者定體之名,‘乾’者體用之稱。故‘說卦’云:‘乾,健也?!蕴熘w,以健為用?!盵3]1
“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體,故名‘乾’,不名天也。”[3]1其實,《易經(jīng)》乾卦卦辭沒有“天”字,所有爻辭中也只有“九五,飛龍在天”中出現(xiàn)了一個“天”之字??追f達“乾卦本以象天”是根據(jù)“說卦”中的“乾為天”象例論述的,對體用問題的探討也是根據(jù)“說卦”中的“乾為天”象例而進行的,只不過孔穎達以“乾卦本以象天”為根據(jù)闡釋了其“人道”的“健”,從而達到“《易》本以教人”的目的。“天”有“天道”,即自從混沌開天地以來,“天”就以其光明普照大地、溫暖人間,按照“天道”周流運轉(zhuǎn),不依仗它物而自強不息。闡釋“天道”,是為了教導(dǎo)“人道”,孔穎達說:“因天象以教人事。于物象言之,則純陽也,天也。于人事言之,則君也。父也?!盵3]1《易經(jīng)》乾卦卦辭“乾:元亨利貞”,也是在根據(jù)“說卦”中“乾為天”之象例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的,“‘元、亨、利、貞’者,是乾之四德也。《子夏傳》云:‘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源素灾拢屑冴栔?,自然能以陽氣始生萬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諧,各有其利,又能使物堅固貞正得終。此卦自然令物有此四種使得其所,故謂之四德:言圣人亦當法此卦而行善道,以長萬物,物得生存而為‘元’也。又當以嘉美之事,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為‘亨’也。又當以義協(xié)和萬物,使物各得其理而為‘利’也。又當以貞固干事,使物各得其正而為‘貞’也。是以圣人法乾而行此四德,故曰‘元、亨、利、貞’”[3]1?!疤臁币晕锵蠖?,純陽,“以長萬物”而使萬物得以生存而為“元”;“天”會合萬物,使萬物開通而為“亨”;“天”協(xié)和萬物,而使萬物各得其理而為“利”;“天”貞固干事,而使萬物各得其正而為“貞”??梢?,歷代對乾卦卦辭“乾:元亨利貞”的詮釋,都是基于“說卦”之“乾,天也”進行的,闡釋其“天道”而明“人道”。
可以說,歷代易學家利用“說卦”中的象例“坎為水”“離為火”,發(fā)明占筮方法,闡釋“天道”。在闡釋“天道”的基礎(chǔ)上,歷代哲學家也闡發(fā)了“人道”。例如,孔穎達在詮釋既濟卦的卦辭時,特別指出:“既濟之初,雖皆獲吉,若不進德修業(yè)至于終極,則危亂及之,故曰‘初吉終亂’也?!盵3]249所以,透過“天道”闡釋“人道”,也是孔穎達等易學家闡釋《易經(jīng)》之目的。
旅卦上九爻爻辭云:“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喪牛于易,兇?!盵4]530臺灣大學傅佩榮教授這樣詮釋道:“上九在上離中,離為雉為鳥類,又為火,有鳥焚其巢之象……本卦有互兌與互巽,兌為悅為笑,巽為風為哭。這不是先哭后號啕嗎?‘喪牛于易’,因為離為牛;又有互兌,兌為毀折;‘易’為‘埸’為邊界,下卦艮為止為界。”[8]377其中“離為雉”“為火”“兌為悅”“巽為風”“兌為毀折”“艮為止”,都是根據(jù)“說卦”中的象例進行闡釋的。朱熹解釋說:“‘喪’、‘易’,并去聲。上九過剛,處旅之上,離之極,驕而不順,兇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盵7]161一般是在利用“說卦”的象例闡釋“天道”,而明世間的“人道”。
綜上,歷代哲學家、易學家對《易經(jīng)》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辭的解讀,都利用了“說卦”的象例,離開“說卦”,可以說無法闡釋陰、陽變動而體現(xiàn)的“天道”,更無法從易的本意理解其蘊含的“人道”??梢姡罢f卦”在解讀《易經(jīng)》六十四卦的三百八十四爻辭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歷代哲學家、易學家解讀《易經(jīng)》六十四卦的卦爻辭,象數(shù)派一般注重象數(shù)而解讀;義理派一般注重義理而進行解讀;象數(shù)、義理兼容派一般既關(guān)注象數(shù),又重視義理而進行解讀。但是無論任何派別,對《易經(jīng)》六十四卦的卦爻辭的解讀,都離不開“說卦”。
現(xiàn)代國學家陳來指出:“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大象傳,‘君子’的詞出現(xiàn)于五十三卦中,所談皆與個人如何修養(yǎng)德性有關(guān)?!盵9]這就是說,《大象傳》闡釋了六十四卦每一卦的深刻意蘊,即道德教化。其實,道德教化也是我們今天解讀《易經(jīng)》六十四卦卦爻辭的意義和目的。現(xiàn)代易學家劉大鈞指出:“《周易》‘今義’凸顯的是一種德性優(yōu)先的人文關(guān)懷,而‘古義’突出的則是陰陽災(zāi)變思想?!盵10]142“凸顯”“突出”兩詞匯,說明了無論怎樣解讀《周易》,都不可能只是解說其中的“人文關(guān)懷”或者“陰陽災(zāi)變”。古人對《易經(jīng)》的解讀,即使“凸顯人文關(guān)懷”,也不能脫離“說卦”的象例,否則在不理解“易本是卜筮之書”的基礎(chǔ)上解讀,容易出現(xiàn)對其蘊含深意理解的偏頗;利用“說卦”的象例對卦象的分析,“突出陰陽災(zāi)變思想”更是利用“說卦”的象例進行的闡釋,因為“突出陰陽災(zāi)變思想”的闡釋中也往往蘊含了“人文關(guān)懷”的義理。
《易傳》“十翼”是對《易經(jīng)》的權(quán)威詮釋,歷代易學者、哲學家對《易經(jīng)》的解讀大都依據(jù)了“十翼”。《易傳》“十翼”中的“說卦”專門闡釋八卦象例的專論;“文言”闡釋《乾》《坤》兩卦意旨;“彖”闡述六十四卦各卦的卦名、卦辭及一卦的大旨;“象 · 上”“象 · 下”闡釋六十四卦的卦象、爻象;“序卦”揭示六十四卦卦序的意蘊。其中,即使“象 · 上”“象 · 下”闡釋的卦象、爻象,也是基于“說卦”專門闡釋八卦象例的專論。朱熹說“易本是卜筮之書”,只有精通卦象,才能真正理解卦的義理,釋其“天道”以明“人道”,闡釋其博大精深的意蘊。
[1] 朱伯崑.易學[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
[2] 張岱年.文化與價值[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3] 李學勤.周易正義[M].十三經(jīng)注疏(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4] 四書五經(jīng)[M].北京:中華書局,2009.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楊天才,張善文.周易[M].北京:中華書局,2011.
[7] 朱熹.周易本義[M].北京:中央編譯局,2010.
[8] 傅佩榮.易經(jīng)入門[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
[9] 陳來.一部義理派的著作:讀傅佩榮的《易經(jīng)入門》[N].中華讀書報,2011-04-27.
[10] 劉大鈞.《周易》古義考[J].中國社會科學,2002(5):142―150.
On the Explaining of the Hexagrams in
SHI Shaobo
(Xidian University, Xi'an 710126, China)
In the 64 hexagrams of, there are “heaven's way” of “Yin and Yang” harmony, and “humanity” of “self-improvement”, “good morality”, “admonishing arrogance”, “upholding integrity”, “neutrality” and “harmony”. The School of Similarities general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image number”; the school of Righteousness general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the school of compatibility of image number and righteousness generally pays attention to both “image number” and “righteousness principl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64 hexagrams is inseparable from. Zhu Xi said thatis a book of divination which can be understood through moral education. For this reason, philosophers of all dynasties mostly interpreted the 64 hexagrams in with the help of.
hexagram-interpreting;; diagram; trigram; functions
2018-12-24
史少博(1965―),女,山東德州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導(dǎo)師。
B221
A
1006–5261(2019)03–0048–08
〔責任編輯 趙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