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包子
1773年,在故鄉(xiāng)潛心寫稿多年后,亞當(dāng)-斯密認為《國富論》已基本完成,攜書稿到倫敦準(zhǔn)備出版,不料因勞累而極度衰弱。他擔(dān)心書未付梓自己便去世了,于是委托好友——蘇格蘭啟蒙運動時期另一位思想家大衛(wèi)·休謨?yōu)檫z稿管理人。
誰知當(dāng)年委托好友處理遺稿的斯密,反過來成了被委托人。
1775年春時,休謨感到身體不適,他雖不懼死亡,卻放心不下他的《自然宗教對話錄》 (以下簡稱《對話錄》)。這本在1750年就寫完的書因為涉及宗教問題一直沒有出版,時過境遷,主流社會逐漸表現(xiàn)出對異見的包容,他希望能出版這本書。
休謨首先想到的就是斯密,1776年1月,他立下遺囑將手稿毫無保留地交給斯密,委托他出版《對話錄》。但因閱讀《人性論》差點被學(xué)校開除的經(jīng)歷和一貫的謹(jǐn)慎性格,斯密不想承擔(dān)此事可能帶來的任何不利影響,但又無法拒絕好友,于是遲遲不肯回應(yīng)。1776年3月,不僅因為遺囑,更因為思念,休謨于病中寫信給斯密, “我家里為您騰出的房間一直空著,還是來吧,我一直在家等著……您如果還遲遲不來,可能就再也見不著我了?!?/p>
當(dāng)月出版的《國富論》為斯密帶來了巨大的聲譽,身處鮮花與掌聲中的他對休謨的來信無動于衷。直到斯密從倫敦返回時,在半路上和病情加重去倫敦治療的休謨偶然相遇,無法再逃避,當(dāng)面拒絕了休謨。
深受打擊的休謨選擇退一步,在5月寫信給斯密, “有鑒于該著作的性質(zhì)以及出版對您的處境可能帶來的影響……什么時候出版或者出版與否都由您自由決定?!币巡∪烁嚯恋男葜兪冀K等不到回信,只得修改遺囑,委托出版商斯特拉恩作為自己全部遺稿的管理人。
但直到去世當(dāng)月,休謨還在給斯密寫信,幾近懇求,“如果我死后五年還不見出版,本書版權(quán)就歸您,您看如何?請立即回信,我的健康狀況不容我等幾個月才看到您的回信了。”對于一個臨死之人的請求,斯密再也無法漠視,但也充滿推諉, “您認為怎樣就怎樣吧?!?/p>
休謨死后,斯特拉恩準(zhǔn)備不折不扣地履行休謨的囑托,他知道《對話錄》對于休謨的意義??芍钡竭@時,斯密還在試圖阻撓,發(fā)現(xiàn)無法阻止后,為了避免與《對話錄》產(chǎn)生任何聯(lián)系,他拒絕將他幫助修改過的休謨自傳與《對話錄》 -起出版,斯特拉恩只好將兩本書分開出版。
多年以后,依然是出于一貫的謹(jǐn)慎,斯密臨終前焚毀了自己的所有手稿,關(guān)于遺稿歸屬問題的故事就此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