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洲海
摘 要:我國小學生體質不斷下降,體育鍛煉對小學生的發(fā)展十分重要,因此,更要重視小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讓學生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讓學生主動進行體育鍛煉。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鍛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學生 體育教學 興趣培養(yǎng)
小學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在認知能力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體育學習過程中難免會自己的興趣點為重,為此,小學體育教師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進行教學改革,力求使小學生在好的學習氛圍中以良好的態(tài)度自覺培養(yǎng)體育學習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中,提高身體素質。
一、當前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全國各個小學基本都設有體育課,但小學體育教學的總體現狀不容樂觀,其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學校、教師對于體育教學不夠重視,上課馬馬虎虎,教授內容不成體系,甚至隨意取消體育課,這樣就很難充分起到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加強學生體質鍛煉的作用。其次,體育教學資源以及硬件設施匱乏,日常體育教學內容單一,嚴重阻礙了學生對于體育活動的了解接觸和興趣培養(yǎng)。再次,體育課堂上,教師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的服從教師的指令,自主性和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被壓抑,以致于很多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不高。最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大都是按照教師上課的進度和安排統一開展某項體育活動,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差異,不利于學生自身體育潛能的挖掘和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
二、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
2.1生理特點。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數處于兒童時期,是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學生在這一時期的生理發(fā)育特點是大腦結構與機能迅速發(fā)展,骨骼也快速增長,他們的神經系統也進一步完善,很容易興奮,比較活潑好動,基于小學生生理發(fā)展的特點,體育運動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生理特點,給學生安排適合他們這一時期的體育鍛煉,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從而達到勞逸結合。
2.2心理特點。大多數小學生的心理是不成熟的,他們的精力充沛,但注意力往往不集中;他們自我意識明確,但不夠客觀、全面;他們表演欲望強烈,但情緒容易多變。處于小學階段的他們會對很多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這一時期的他們對游戲也會特別感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應用新的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讓學生在快樂中進行體育鍛煉,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體育的興趣。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策略
3.1根據不同學生身體素質因材施教。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彼此間的身體素質差異也較為明顯。因此,教師應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的體能訓練,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教師在因材施教中應注意:首先應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將學生進行分層;然后應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進行教學;最后,教師應發(fā)現學生的潛能,并加以培養(yǎng)。
例如,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發(fā)現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對體育的興趣不同。教師可以讓興趣相同、身體素質相近的學生進行相同的訓練。教師可以設置足球、籃球、排球、跑步、跳遠、跳繩等項目,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幫助選擇同一項目的學生分好小組,并選出一個體能好、性格外向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體能和不同的身體素質,為學生設置不同強度的訓練。如男生的訓練可以適當比女生的訓練強度高一些,對身體情況特殊的學生給予一定照顧。
3.2加入游戲教學。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他們對于體育的學習主要是依賴興趣,因此教師就應該保護和激發(fā)他們對于體育的熱愛。所以體育課上適時穿插體育游戲,就能使課堂不至于枯燥無味。因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趣味性、生動活潑的游戲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很快融入到課堂,融入到學習新知的活動中。鑒于此,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采用競賽和游戲的方式,適當地編排一些競賽性游戲去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趣味性。如在小足球的教學中,首先強化學生的“足球意識”和游戲概念,如邊路戰(zhàn)術,通常采用畫板戰(zhàn)術圖、石子擺戰(zhàn)術陣型或是利用班班通的資源,來進行講解,把他們跑動的路線、位置、任務定下來,再按圖解要求進行實戰(zhàn)演練、有球訓練。從講解示范,到戰(zhàn)術路線、跑位等,教師都親自示范操作,并與學生在互動中完成。當學生出現錯誤時,就立即停止,并及時進行示范。學生通過在游戲中學、在游戲中練、在游戲中樂、在游戲中快樂成長,他們的天性在“游戲”中得以充分釋放。多種形式的游戲活動,豐富了體育課,同時也避免了學習的枯燥感和單調感,學生獲得了學習體育的無窮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育學習興趣在游戲的引領下得以激發(fā)
3.3比賽競爭。小學生在學生生活中有著極強的好勝心,這也是小學生最為重要的一個心理特點。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可充分利用該特點,策劃、組織、開展相關比賽,通過比賽競爭讓小學生在該過程中了解體育知識,掌握體育項目技能。小學生在比賽中往往會更加興奮活躍,思維更加靈活,為贏得比賽會充分融入其中,調動自身能動性參與比賽項目,在這一過程中,小學生自身的運動技能將會明顯提升,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另外,在比賽形式上,教師可劃分小組進行比賽,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小組成員為取得比賽勝利,會團結一致,互幫互助,從而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例如,在投籃活動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人數相同的幾個小組,讓學生逐一進行投籃,在限定時間內,投籃命中多的小組勝利,利用比賽競爭的形式進行籃球教學,極大的提升了小學生對籃球的興趣,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競爭的樂趣與勝利的喜悅,還促進了小學生投籃水平的提升,使學生更加樂于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結 語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高無論是對當今社會的發(fā)展還是對祖國未來的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同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小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愛好和興趣是實現宏偉目標的第一步和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 臧磊。淺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J].中國校外教育。2017(12):163+166.
[2] 張龍。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J].當代體育科技。2016.6(10):93+95.
[3] 王廣輝。淺議小學體育教學中興趣的培養(yǎng)與疏導[J].學周刊。2016(0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