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茹
摘 要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積累三十年的經(jīng)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可見閱讀在現(xiàn)代學習和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意義。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人類進入網(wǎng)絡信息社會,閱讀成為人人必備的生活技能,誰的閱讀能力強,誰就能把握最新信息。正如課程標準所說,“閱讀能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能溝通人與人的心靈,吸收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yǎng);能發(fā)展人的語言,發(fā)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思維和審美的能力?!币虼耍瑤椭鷮W生從小學會閱讀,學會有效地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便使他們在未來生活中成為學習的強者,社會發(fā)展的主人,這是語文教學中頭等重要任務。 縱觀教師們的閱讀教學課堂,瀏覽老師們撰寫的教學反思,我覺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值得我們?nèi)ミM一步反思與探究。
關鍵詞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1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應該如何落實
學生是發(fā)展的主體,學生則應當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舞臺,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去思考??墒牵谡故镜拈喿x教學課堂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教師“牽”著學生向前走的課堂。在有的課堂中,教師有極強的表達和表現(xiàn)欲望。教師成為課堂中的“語霸”,教師控制著課堂的節(jié)奏和時間,學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間,失去了活動的天地,學生只是教師提問的“應聲蟲”。從語言到精神,教師完全控制了整個課堂。這樣的課堂看上去很熱鬧,但卻是低效率的。 也許是迫于比賽的壓力,為追求“穩(wěn)妥、穩(wěn)健”,老師們不敢放開。也許在平時的課堂里,在家常課中,老師們并不是這樣,此時只是“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是我們的閱讀教學中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大問題。我們必須認真反思。這次在劉永豐、向振華、昌麗、朱君儀等老師的課堂中所體現(xiàn)出的以學生為本,通過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全體學生在自主地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語文能力的教學思想很值得我們借鑒。
2注意閱讀教學策略
(1)在教學過程上,“整體——部分——整體”是最基本的教學教程。先是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交流初步感受,提出問題、困惑。再是深讀課文,沉浸其中,透過語言文字,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時抓住典型語言信息(如內(nèi)容精彩之處,語言運用經(jīng)典之處),領悟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精妙,并積累語言。按下來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啟發(fā),揣摩文章的寫法。最后是適度拓展。如開展相關閱讀,進行靈活多樣的小練筆。我們既要遵循語文教學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又要針對不同課型、不同課文,探索簡約、有效的教學模式。
(2)在閱讀技能訓練上,要加強朗讀、默讀、誦讀。 朗讀,首先是讀正確,即字字讀準,包括生字、輕聲、變調(diào)、兒化等,還要重視糾正地方音;要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顛倒、重復字句;讀出長句子中詞語之間的停頓和段落之間的停頓。讀正確非一日之功。在訓練朗讀的初期,要把重點放在學習用普通話正確地朗讀上。在每篇課文的朗讀中,要體現(xiàn)這樣的教師指導和學生學習的過程:由讀得不完全正確到讀正確,讀得不大通順到讀得通順、流利,讀得平淡到讀出感情。 默讀,在日常閱讀中最有用。在學生有了一些朗讀的基礎之后,就要加強默讀訓練。默讀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一邊讀一邊想,要在逐漸提高默讀速度的同時,指導學生逐漸學會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樣想,把讀和思,把閱讀和獲得個人感受、提出疑問結合起來。 誦讀,特別適用于古詩文的理解,讀出語感、情趣和韻味。
(3)在閱讀方法上,既要重視精讀,又要重視略讀和瀏覽。 精讀,要堅決摒棄離開語言文字進行繁瑣的內(nèi)容分析,注重整體把握,重視對文章的總體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對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因此,閱讀教學要從整篇入手。無論年級高低,課文長短、深淺,都要重視自讀自悟、整體感知,重視閱讀后感受,切忌肢節(jié)課文。只有整體把握是不夠的,還要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聯(lián)系全文,抓住少量重點、難點、精彩的句段,引導學生理解、揣摩、內(nèi)化、吸收,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不斷提高分析概括和品味積累的能力。精讀教學還要重視引導借鑒,從讀學寫。由詞句到語段到篇章,不僅要抓理解,還要抓表達。還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表達的特點、閃光點,鼓勵他們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遷移、運用。 略讀,即粗略的、不進行探究的閱讀。這種閱讀方法旨在通過比較快的閱讀,粗知文章大意。略讀更接近于平常讀書、讀文章,以了解大致內(nèi)容為主要目的。略讀能力要從三年級開始培養(yǎng)。 瀏覽,指大略地看。多用于平時消遣性閱讀,如讀報、看雜志、上網(wǎng),以增加知識、見聞。瀏覽一個重要目的,是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根據(jù)需要快速地看,可以先看標題,再看正文;可以一目十行進行跳讀,與需要無關的略去不看,相關的比較認真地看,并對信息進行處理、加工,為我所用。
3要讀寫結合
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讀好課文。做到讀有要求,讀有層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悟情傳情,培養(yǎng)語感。學景的文章,要體味如何借景抒情;寫事的文章,要體會如何記事傳情;寫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情感。 要引導學生讀中悟?qū)?,從讀學寫,加強讀寫的聯(lián)系。不要把閱讀僅僅作為理解內(nèi)容的手段,還應把閱讀和品詞品句、揣摩表達作用、學習文章寫法結合起來。否則,是跛腳的閱讀教學。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教,是為了不教。”老師的主導作用不是給學生“魚”,而是教會他們怎樣“漁”。讓學生盡可能多讀書,拓寬閱讀的視野,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掌握會讀書的本領,為終身讀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如果我們能正確地確定閱讀教學在語文學習中的地位,科學合理的落實閱讀教學全過程,給學生廣闊的閱讀空間,那么,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