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 賈丁 張立華 曾建林 馮恬楓 徐月琴
兒童正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視覺的損害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就業(yè)及其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嚴重,因此,兒童視殘問題越來越受到眼科界的關注。為了解太原市盲童學校兒童視力損害現(xiàn)狀及近年來致盲原因的變化情況,促進兒童盲的防治工作,于2013年12月對太原市盲校118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太原市盲童學校共計118名學生完成檢查,年齡在7~23歲。根據(jù)視力情況分為盲班和低視力班。
橫斷面研究。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防盲計劃(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prevention of blindness programs,WHO/PBL)盲與低視力兒童檢查記錄表格和工作手冊[1]。工作團隊由眼科專家、視光專家各3名以及數(shù)名一般工作人員組成。受檢學生均在家長或教師的陪同下進行各項檢查。工作流程:先問詢基本信息和眼病史、全身病史、家族史,結合學校登記的內容進行記錄;采用標準對數(shù)視力表檢查裸眼遠視力、近視力,最佳矯正遠視力;采用 Hand Held Peripheral Field Perimeter ECI—Pakistan P/N:HH. PFP 10102ECI進行初步視野檢查,部分學生輔以電腦驗光和主覺驗光;采用裂隙燈和眼底鏡進行眼前段和眼底檢查。各項檢查由專人負責。所有學生在同一天集中完成各項檢測。檢查結果及相關建議以“致家長的信”的形式反饋給家長。
將數(shù)據(jù)錄入Excel,采用SPSS13.0進行數(shù)據(jù)核查、歸類及分析,求百分比。根據(jù)WHO/PBL標準[3]對視力損害進行分級,較好眼最佳矯正視力為無光感~0.05或視野半徑小于10°(無論中心視力是否受損)定義為盲,0.05~0.1為嚴重視力損害,0.1~0.3為一般視力損害,≥0.3為視力無損害。按照WHO原則[1,2],綜合眼病史、家族史和每眼的檢查記錄結果進行視力損害原因判斷,選擇其中主要者作為致視力損害的病變解剖部位和病因。
118例受檢兒童中,男性84人(71.19%),女性34人(28.81%),平均年齡(15.25歲)。其中,盲及嚴重視力損害(severe visual impairment and blindness,SVI/BL)者81人,占68.64%(其中71.60%為無光感或僅存光感);一般視力損害者34人,占28.81%;視力無損害者3人,占2.54%(詳見表1)。
表1 太原市盲校受檢兒童視力損害分級
致盲的解剖部位依次為視網(wǎng)膜(24.69%)、視神經(18.52%)、角膜(16.05%)、全眼球(14.81%)、晶狀體(9.88%)等,其中首要致盲眼病為視神經萎縮,其次為視網(wǎng)膜營養(yǎng)不良和角膜瘢痕(見表2)。
在34例一般視力損害兒童中,致一般視力損害的異常解剖部位按主次依次為晶狀體(26.47%)、視網(wǎng)膜(23.53%)、視神經(14.71%)、全眼球(8.82%)等,首要致一般視力損害眼病為無晶體眼,其次為視神經萎縮和視網(wǎng)膜營養(yǎng)不良/弱視(見表3)。
在81例SVI/BL兒童中,首要致盲原因為先天性和遺傳性因素(40例,49.38%),其中先天性視網(wǎng)膜病變12例,先天性小眼球和眼球發(fā)育不良7例;先天性青光眼4例;先天性白內障8例:圍產期因素17例(20.99%),其中ROP2例,視神經萎縮15例;出生后因素18例(22.22%),其中角膜白斑9例;不明原因6例(7.41%)。
表2 太原市盲校兒童盲及嚴重視力損害兒童的病因分布
表3 太原市盲校兒童一般視力損害(0.1~0.3)的病因分布
在81例SVI/BL兒童中,可避免盲25例(30.86%)。在3例可預防性盲中,ROP 2例,皮脂盲和白化病各0例;在22例可治盲中,角膜白斑9例,白內障8例,青光眼4例(見表4)。
表4 太原市盲校81名盲及嚴重視力損害兒童中25例可避免盲的病因
在先天性/遺傳性致病因素中,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目前尚無治療方法,應從預防措施方面入手,加強孕期及圍產期保健,建立遺傳咨詢,防止近親結婚,盡量減少先天性眼病的發(fā)生。對于先天性白內障及先天性青光眼這兩種常見兒童致盲眼病,隨著近年來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術、玻璃體切除術、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術等眼科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眼科手術設備的不斷改進及眼科新型藥物的研制開發(fā)應用,愈來愈多因上述兩種眼病致盲的兒童可通過手術收到較好效果[5~8],患兒視力可得到一定改善,其中關鍵在于是否得到及時的診治。
相對于成人,兒童還需經歷身心發(fā)育、受教育的重要階段,應通過合理的低視力康復手段積極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視潛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質量[3]。有研究表明,低視力兒童使用助視器后不僅能提高閱讀成功率,而且還可以改善閱讀姿勢,提高其閱讀時長[4]。通過適當?shù)氖侄?,一般低視力兒童還可以進入普通學?!半S班就讀”。
從2013年太原市盲校學生視力情況調查發(fā)現(xiàn),118名學生中無有用視力者,即視力為光感與無光感者17例,僅占總數(shù)的14.41%。而該盲校學生中有可利用殘余視力(101)者為85.59%。按照WHO《視力損害的分類》分級,該盲校盲目者58占49.15%,低視力及以上者占 58.85%。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該校學生中存在大量有殘余視力者。美國DeCarlo等報告[9],在Alabama盲校中,視力在0.05~0.1者占總例數(shù)的 83.6%。在DeCarlo等的報告中也提到“事實上,在Alabama盲校的多數(shù)學生有足夠的視力使用印刷品”。在北京、上海的盲校也有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盲校中低視力的比例明顯大于盲目者。這說明國內外盲校中有大量學生具有可利用的殘余視力。故在盲校應分成盲和低視力班,使低視力兒童盡量使用其殘余視力,鼓勵他們盡最大努力看。2004年德國漢堡大學與太原市盲童學校合作開發(fā)低視力兒童康復項目,針對低視力兒童特點,編寫數(shù)學、語文等低視力專業(yè)教材,對該類學生因材施教。該類學生通過使用各種光學及非光學注視器,學習低視力專用教材課本而不是盲文課本。經過9年的實踐,該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時還能消除學生自卑心理,增強他們的自尊、自信心。
通過我國十幾年低視力康復工作的臨床實踐,深深體會到兒童眼病早期防治的重要性,兒童低視力的視覺康復是一項有深遠意義及開拓性的工作。為適應各個殘疾兒童的不同需要,建立一種具有選擇性的預防、治療、康復和教育系統(tǒng),使視力殘疾減低到最低限度,是眼科工作者毋庸置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