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全
摘? 要:2017年,教育部出臺了《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將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定為該課程的總目標。新的《課程標準》將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作為學生在高中學段的三大核心素養(yǎng)。其中運動能力和體育品德是以往的體育教學過程中,作為大部分高中體育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和評價內容。而健康行為,作為新《課標》指導思想“健康第一”的重要體現(xiàn)方式,卻很少出現(xiàn)在體育課程的評價內容里。其關鍵原因在于評價的維度多、時間跨度大,實踐操作復雜等。
關鍵詞:新課標? 鍛煉意識? 可穿戴技術
中圖分類號:G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c)-0136-02\
1? 研究背景
通過對30位學生和10位一線體育教師的訪談中得知,很多學生都清楚地知道健康行為包括哪些方面,也明白哪些行為是不利于健康發(fā)展的,但過重的學業(yè)壓力和惰性導致大部分學生能回答出標準答案但并不會改變錯誤的生活習慣。學生這種高意識形態(tài)和低行為表現(xiàn)使得“終身體育”往往成為一句空話。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評價手段,許多教師往往也對此無可奈何。體育課的時間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改變學生的生活習慣,我們該如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行為成為擺在一線體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2? 研究對象和方法
該文研究對象為學生健康體育行為中的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調查對象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研究方法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實驗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
實驗標準選取了美國“K-12”和加拿大“CA Physical Literacy”標準中“日常行為”和“身體能力”的關鍵評價點,并結合運動手環(huán)監(jiān)測功能,將每日步數(shù)、每日MVPA時間、體脂含量、每日睡眠時間4項作為健康行為的實驗監(jiān)測項目。實驗設備為運動手環(huán)、體脂秤、智能手機等。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健康行為”是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版)中體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研究在確定實驗參數(shù)之前,閱讀了大量國內外學者關于“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其中陳思同、唐炎等學者在對比國內“體育核心素養(yǎng)”研究和國外“Physical Literacy”研究后指出:我國學者對“體育素養(yǎng)”的研究雖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相對于國外的研究仍顯滯后,且對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不夠深入和統(tǒng)一,對問題無明顯確定論。建議之后的學者可參考美國的“K-12”標準和加拿大的“CA Physical Literacy”標準。故該研究選取了每日步數(shù)、每日MVPA時間、體重指數(shù)(BMI)3項。
3.1 實驗前數(shù)據(jù)測量
通過表1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身體基本形態(tài)(身高、體重、體脂含量),以及800m、50m、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等一般體能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
3.2 實驗后數(shù)據(jù)測量
由表2可以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監(jiān)測后,實驗組在每周中高強度活動時間和平均每日步數(shù)的數(shù)據(jù)都在統(tǒng)計學分析上顯示為極顯著差異,表現(xiàn)出了實驗組較好的個人鍛煉習慣。從體脂含量測試成績上同樣可以證明。通過訪問實驗組的學生得知,因為教師在課堂上傳授了減脂運動的健康運動知識,所以,學生們的每次運動都盡量保持40min以上的MVPA活動。說明可穿戴設備不僅能延長學生的運動時間,而且還能指導學生更加科學地運動,提高健康行為意識。但可惜的是,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在睡眠時間上都少于平均每天7h。學業(yè)壓力使得學生不得不擠占睡眠時間用于學習,這也是目前高中學校學生的通病。
根據(jù)以上實驗與調查數(shù)據(jù)結果分析,學生擁有豐富的健康理論知識并不等于擁有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幾乎所有參與此次研究的學生都擁有較全面的健康理論知識,卻只有實驗班的學生表現(xiàn)出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這說明佩戴可穿戴設備并不足以影響學生的健康行為,評價才是影響學生健康行為的主要因素。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地說此次教學實驗中評價干預的作用大于可穿戴技術的作用。筆者認為是可穿戴設備的使用促進了評價干預學生健康行為實驗的成功。實驗組里有超過90%的學生在學期結束后制定了個人鍛煉計劃,借助可穿戴設備能更清楚地獲取個人運動健康信息。在運動中獲得喜悅,在愉悅的心情下運動,這才是真正的“終身體育”。
4? 結論
(1)采用可穿戴設備干預,能提高學生一般體能水平尤其是耐力水平,而且能有效提高學生MVPA時間、步數(shù)、體脂率等方面的健康行為,但不能提升學生的睡眠水平。
(2)運用可穿戴設備,有利于提高學生科學鍛煉、合理運動的體育鍛煉意識,增強學生在運動中獲得的成就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 謝佳輝,林萌,汪焱.可穿戴設備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科學研究,2018(1):84-88.
[2] 陳思同,劉陽,唐炎,等.對我國體育素養(yǎng)概念的理解[J].體育科學,2017(6):41-51.
[3] 董麗,陳仕品.可穿戴技術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應用探究[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5(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