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巍
摘 要:羽毛球運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動素養(yǎng),為此,普通高校進行羽毛球運動教學時,應當充分結合羽毛球運動特點及其教學現(xiàn)狀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首先就羽毛球運動特點及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普通高校;羽毛球運動;分組交替教學法
前言:目前,高校羽毛球運動教學中,許多普通高校教師都過多地注重基礎訓練,將教學時間與教學精力過多地消耗在對學生動作的規(guī)范上,實踐訓練不足,存在教學模式的單一化等問題,為此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運動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與革新。
一、羽毛球運動特點及高校羽毛球教學現(xiàn)狀
(一)羽毛球的運動特點
相較于其他運動項目,羽毛球運動對于場地與器材的要求較少,在運動過程中,很少會產(chǎn)生身體的摩擦與碰撞,運動難度較低。同時,在進行羽毛球運動時,由于運動員需要在場地內進行不斷跳躍與移動,并不斷進行回臂運動,因此能夠鍛煉運動員的全身肌肉,可以提高其肺活量,幫助其舒展關節(jié),可以起到提升身體機能的重要作用。同時,在運動中,運動員可以根據(jù)自身身體差異及實際需求進行運動調節(jié),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羽毛球運動具備較強的適應性,在運動中可以很好地對學生競爭意識與規(guī)則意識進行培養(yǎng),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品格。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社會競爭壓力極大,高校學生早早適應這種競爭環(huán)境,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高校羽毛球教學現(xiàn)狀
實際上,運動教學更加偏重于運動實踐,在實踐中不斷訓練并得以提升。但這并不是表明,羽毛球運動只重實踐而忽視理論知識,在進行羽毛球教學時,教師也應當注重對于羽毛球理論知識的教學,包括比賽規(guī)則及比賽要求等。但現(xiàn)階段,普通高校在進行羽毛球教學時,往往過于注重羽毛球的訓練教學,對于理論教學有所忽視。同時,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羽毛球教學內容也缺乏統(tǒng)一性,許多教材未能將理論充分結合實踐,過多地討論羽毛球運動的作用與價值,缺少真正有用的理論知識,在開展羽毛球教學時,理論教學普遍不受教師及學生的重視。除此之外,羽毛球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的問題,也會影響教學效果。而體育運動的教學,應當以“以賽代練”為宗旨,即要求學生在比賽實踐中進行訓練,當羽毛球運動教學缺少比賽實踐時,羽毛球運動的實踐性與競爭性價值就難以充分發(fā)揮,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難以德大有效檢驗,影響羽毛球運動的后續(xù)教學。
二、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方法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高校羽毛球教學活動的開展,應當充分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理論教學幫助學生明確羽毛球運動與比賽的規(guī)則及要求。在教學中,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及教學內容,對教學機制加以優(yōu)化。教師需要意識到高校羽毛球運動教學對于學生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的巨大作用,在運動教學中始終貫徹素質教學的理念及方法,適當增加理論教學,深切貫徹素質教育理念,不僅注重羽毛球運動理論知識的傳授,也要注重對于羽毛球運動技能的分析,注重對于實戰(zhàn)規(guī)則的培養(yǎng),同時也要通過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相互結合,分析羽毛球運動技能。另外,在進行羽毛球運動教學時,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羽毛球運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中,可以以故事教學、游戲教學等多種方式,寓教于樂地幫助學生掌握羽毛球運動規(guī)則與要求。在羽毛球運動教學中,還應當注重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在學習與運動中所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引導,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羽毛球運動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運動素養(yǎng)。
(二)羽毛球運動的分組交替教學法
許多高校在開展羽毛球運動教學時,場地匱乏是其中主要問題,由于教學場地資源的不足,導致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過于擁擠,在實際教學時難免造成混亂,許多學生因此而得不到運動與訓練機會,影響羽毛球運動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針對在這種情況,在羽毛球運動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分組交替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合理配置教學場地資源,有效處理資源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分組交替教學法的應用,主要是將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可分為兩個小組并進行分組訓練,給各組以足夠的訓練機會。例如,當A組利用場地進行發(fā)球、擊球等訓練時,B組學生則利用場地外空間進行揮拍及步伐訓練,并在課程的下半節(jié)進行輪換訓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錯開兩組的練習項目及練習時間,很好地安排教學資源,給學生以充分的練習條件與練習空間。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定期組織兩組進行比賽,在比賽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協(xié)作能力,從整體層面上提高羽毛球運動水平及教學質量。通過小組教學方式,將基礎水平不同的學生劃分在一個小組,以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能力較差的學生,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學生之間會相互感染與相互引導,從而更好地樹立運動信心與團隊榮譽感。
(三)合理調整羽毛球運動教學內容
高校羽毛球運動中,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優(yōu)化,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羽毛球運動的學習興趣及參與意愿。羽毛球運動,就是在一方發(fā)球之后,雙方來回往復擊打羽毛球,而發(fā)球就是羽毛球運動最為基本的動作,許多學生最初接觸羽毛球時,往往無法準確把握放球與擊球時機,且需要進行轉體以配合發(fā)球,就會導致學生很難擊中羽毛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進行反復訓練,不斷練習,但在進行發(fā)球訓練時,學生往往會感到十分枯燥,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調整與合理搭配,比如在發(fā)球訓練時,教師可穿插以動作相似的擊球運動對學生進行鍛煉,比如挑球運動中,正手挑球運動要求學生右腳邁前,將重心放在右腳,右手向后并自下而上進行挑球。挑球運動中,球拍的運動線路與發(fā)球的運動線路相似,且在挑球時,并不需要對放球與擊球的具體時機加以考量,因而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這一運動。在挑球運動訓練的基礎上,在進行發(fā)球運動時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采取羽毛球運動分解教學方式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分解教學法,主要是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分解,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一步一步地掌握羽毛球運動技能,提高羽毛球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在實際的羽毛球運動教學中,學生擊球與打球時,了解身體的轉向,但轉向步伐卻抓不住運動時機。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分解教學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步伐進行單獨練習,從而提高學生腿部力量及腿部運動的協(xié)調性。
首先,可進行固定線路的步伐訓練。教師可制定固定的移動線路,要求學生進行重復練習,比如要求學生重復左前方上網(wǎng)的步伐練習,對同樣動作進行不斷重復。在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步伐進行不斷指導與完善,從而在反復訓練中使學生形成一種身體慣性,反復訓練與循環(huán)練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上網(wǎng)步伐及后退步伐,實現(xiàn)多種步伐良好銜接,以避免在實際比賽中出現(xiàn)基礎性錯誤。
其次,可進行非固定線路的步伐訓練。即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多種步伐的轉變訓練。羽毛球比賽過程中,賽事形勢變化萬端,固定線路的教學方式需要與非固定線路訓練相結合,幫助學生掌握多種步伐的轉變,從而在實際賽事中,可以更好地應對不同狀況下的比賽情況。在訓練中,教師可以與學生約定口令或手勢,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口令及手勢進行步伐移動訓練。
結語:針對現(xiàn)階段普通高校羽毛球運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則應當合理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分組交替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并靈活運用羽毛球運動分解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江蘇省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宋永成,翟豐.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03).
[2]普通高校羽毛球選項課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J].吳暅曄.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2).
[3]吉林省五所高校體育選項課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的研究[J].許書琦,戴紅燕,王志敏.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1).
(作者單位:焦作大學太極武術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