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某通過中介公司的居間介紹,在某小區(qū)購買了劉某的一套二手房,雙方簽訂了《房屋買賣合同》。
因劉某稱自己著急用錢,故合同簽訂后第三日謝某便一次性支付了全部購房款,隨后雙方到房管局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xù)。拿到房產證后謝某很是歡喜,心想終于有自己的一個小家了??墒橇钪x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剛搬進去不久,鄰居們便議論紛紛,最后他竟然聽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原來,在一年前,劉某的妻子在該房屋內自殺,后來劉某很快就搬走了并把房屋掛牌出售。房子被謝某買走了,謝某是外地人,他哪里知道這個房子死過人,如果知道的話他是絕對不會買的,當初中介公司也沒有告訴過他這個情況。
謝某知道后,一下子癱坐在地上,當晚他便沒有再回這個家,而是選擇了住在賓館里。此后,謝某多次給劉某打電話,質問他:“當初為什么沒有告知房屋內有人自殺?如果你說了,我是絕對不會買你房子的!”劉某態(tài)度很強硬:“房子是你自愿買的,白紙黑字你自己簽的,死人又不影響住,你現在想反悔?門兒都沒有!”然后“砰”的一聲就掛了電話,再后來劉某干脆連電話都不接了。
謝某買了一個這樣的房子感覺很倒霉,整天心神不寧,他想把房子賣出去,可是覺得這樣做太缺德,任何人都不愿意住死過人的房子。謝某在極度郁悶中希望能撤銷房屋買賣合同。
律師解答:
大家一聽到“兇宅”這個詞都比較忌諱,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買房子都想圖個吉利,如果在購房之前知道某個房子死過人或者發(fā)生過命案,大多數人都不會購買。通常意義上的“兇宅”一般是指發(fā)生過兇殺、自殺及其他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住宅,如果僅發(fā)生過屬于正常的生理死亡及意外事件死亡則不應被界定為兇宅。
其次,兇宅的房屋價格要遠遠低于正常房屋的價格。通常按照交易慣例,如果某套房屋發(fā)生過兇殺、自殺等事件,往往房屋再次出售時會面臨很多問題,一般情況下普通民眾都不愿意購買此類房屋,因此,其價格也會明顯低于市場價格。
最后,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誠實信用原則,出賣人在出售房屋時應如實告知買受人房屋的基本情況,如果出賣人故意隱瞞足以影響買受人是否愿意購買房屋的重大事實,則很有可能最終會因欺詐而致使合同被依法撤銷。
本案中,劉某故意向買受人及居間方隱瞞了其妻子在屋內自殺的事實,其沒有盡到相應的告知義務,而這一事實直接影響到買受人做出是否購買此套房屋的判斷,謝某在決定購買房屋時對這一情況并不了解,因而,其基于錯誤的認識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誤將此房作為正常房屋來對待。
事實上,依據我國相關的法律規(guī)定,劉某的行為已經構成了欺詐,對于出賣人劉某故意隱瞞“兇宅”事實的欺詐行為,我國的《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相關條文,均賦予了買受人行使撤銷權的權利。所以謝某可以撤銷自己的《房屋買賣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