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炳建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任何事前都必須充分準備,學習也是如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準備,特別是新課學習前的準備,也叫課前預習,同樣十分重要。科學的課前預習是課堂學習的重要步驟,也是增強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當下的實際情況是不少學生不會科學的預習,因此科學的預習指導就變得尤為重要。我校提倡自主編寫教學案,科學合理指導學生預習,以學代教。因此在整個師生教學過程中,教學案的地位變得非常突出。
(1) 預習過程中對新單詞、短語的梳理,熟知新課的關鍵句式。如果把學習新知比作一場戰(zhàn)役的話,充分的課前預習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新課的信心,從而達到溫故知新的良好學習效果。
(2) 在預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的主動介入,精心準備,會大大激發(fā)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這種發(fā)自內心的求知欲,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大有裨益。
(3) 一方面,課前預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課文的重點、難點,就是新課的情報素材。帶著問題去聽課,根據(jù)預習的重點、難點來確定聽課的重點,就是一個情報搜集的過程,從而使聽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增強了學習新知的針對性,做到了“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疑難知識點的“情報搜集”過程中,通過手腦并用,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預習后,把自己預習的思路和教師講課的思路進行比較,看教師是如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并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
基于預習的作用和重要性,一個好的英語教學案應給出本節(jié)課要達到的明確的教學目標,預習指導部分應包含本節(jié)課應掌握的新單詞、短語、目標句式。在預習反饋過程中,對學生易出錯的知識點進行跟進鞏固。隨后結合本節(jié)課應掌握的目標句式結構套入應掌握的短語反復操練,并通過當堂訓練進行書面落實。
下面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經(jīng)驗來加以比對說明。
在準備八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第一課時聽說課的過程中,通過研讀教材和教輔,確定第一課時的重難點為if引導的第一條件句,本節(jié)課的所有準備都是圍繞該重心來備課。但是在備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如果想要緊扣一案三段六環(huán)節(jié)的步驟,通過學案預習部分落實并導入新課的話非常困難。學案預習第一部分僅涉及到新課的部分單詞和短語,自主糾錯并鞏固后很難導入新的話題;預習學案的第二部分設計了一個brainstorm,讓學生思考“如果你快樂的話,你會做什么?(If you are happy, what will you do?)”由于指導不到位,部分學生不知道該環(huán)節(jié)究竟是干什么的,所以答案就五花八門。
(1) 導入重要單詞短語
如:玩的愉快;和朋友一起去派對;穿夾克去派對;待在家里;乘公交車;讓某人進入;班級派對;班會;一半的學生不會來;觀看錄像帶;
(2) 導入目標句式
1:我想我會……;2:如果你這樣做,你將會……;3:如果他們今天參加派對的話,會發(fā)生什么事?
不再設置頭腦風暴或者將頭腦風暴放在達標檢測中,作為選作檢測。如果學案預習指導是如此設計,則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基本掌握了聽說課要達到的掌握核心單詞短語的語言目標之一;在掌握短語的基礎上,呈現(xiàn)目標句式(目標句式1導入從句且從句時態(tài)為一般將來時;句式2導入if條件句-主將從現(xiàn),對比句式3總結if條件句的位置),學生即可順利地將目標短語帶入進行口語表達,在反復練習的基礎上再進行總結,一些顯得水到渠成。
再以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案為例。該課時要達到的目標是能運用所學語言簡單地描述自己的健康狀況并會詢問對方的身體健康狀況,要達到的情感目標是教育學生學會關心他人,通過詢問他人的健康情況及時給予幫助,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那么該課時的學案又是如何結合教學目標設計的呢?
(1) Whats the matter with sb.? ? 呈現(xiàn)對身體不適的提問(通過該句式可擴充其它同義句)
(2) I have a cold.
(3) I have a stomachache.
(4) I have a sore back.
(5) She has a very sore throat now.
(6) She talked too much yesterday and didnt drink enough water.
(7) lie down and rest
(8) drink some hot tea with honey
(9) get an X-ray
(10) take your temperature
(11) put some medicine on it
(12) My head feels very hot.
預習時學生通過學習課本掌握這些短語和句子,預習反饋時就學生易出錯的地方進行強調并跟進鞏固,比如:have a/an..., a/an不可省略。隨后即可帶入句式進行練習,在扎實掌握如何詢問和回答身體不適之后,導入情態(tài)動詞should給出適當建議。整個預習反饋過程中既能檢查學生掌握情況,也能讓學生充分地展示預習成果。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僅通過預習指導和預習反饋已基本達成,隨后再進行多環(huán)節(jié)反復操練。
通過這兩個學案設計就可看出一個好的學案對教學的推動和對學生課前學習的精確指導。要想設計一個好的學案,則絕對離不開對《課標》、教材、教輔和學生的深層挖掘。只有對教材的意圖有了一個清新深刻的認識,才能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科學高效的教學案。
盧光聰. 轉化初中英語“學困生”的策略分析[A]. 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論文集卷二——教改新視野[C]. 2018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