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
摘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朗誦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能體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朗誦能力也控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就一定要注重學生朗誦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誦;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7-0094-01
在語文教學中朗誦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誦是學生與作者溝通的紐帶,它緊緊地聯(lián)系了學生和作者思想感情的交流。有感情的朗誦課文有利于加深學生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能夠更深層次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誦訓練是十分重要的。
1.朗誦教學的現(xiàn)狀
朗誦教學就是讓學生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nèi)容,同時,在朗誦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朗誦教學能夠有效的鍛煉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朗誦能力的高低直接與影響語文學業(yè)的發(fā)展。所以老師一定要高度重視朗誦教學。但是目前學生朗誦教學的現(xiàn)狀卻并不樂觀,其中主要原因是學生朗誦積極性不高,在朗讀過程中沒有高漲的情緒,只是平平淡淡的讀完就可以了,完全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但是,這樣的朗誦的結(jié)果并不能達到希望的效果,學生不能很好地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不能深入的了解課文內(nèi)容,進而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所以老師一定要及時地改變這一現(xiàn)狀,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朗誦習慣,從根本上提高學生朗誦教學的效率。
2.朗誦教學的作用
2.1有利于小學語文知識的積累。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還處于學習積累階段,朗誦訓練可以規(guī)范學生們對詞句的發(fā)音,幫助學生提高認字能力和發(fā)音的準確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朗誦課文可以加深學生對重點詞字的認識,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進而增加了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
2.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朗誦教學除了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外,還能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水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朗讀課文可以深入的理解文章知識,能更好的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從而增強學生對課文整體的掌握程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促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展開。
2.3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許多文章都都要求學生進行背誦,而朗誦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記憶力,當學生在朗誦的過程中,思維也會跟著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思考,而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對內(nèi)容進行記憶,所以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朗誦習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知識的記憶,進而增加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儲存。
3.提高語文朗誦教學質(zhì)量的方法
3.1節(jié)奏劃分法。
在朗誦的過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讀的準確,這里讀的準確不僅僅是要讀清楚文章的內(nèi)容,更重要的是,要讀準節(jié)奏,要把握好詞字之間的停頓。要想準確的把握好詞句之間的停頓,在朗誦過程中,可以采用節(jié)奏劃分法幫助學生找準朗讀節(jié)奏。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課文《我真希望》一課最后一小段時,老師指導學生們先進行劃分節(jié)奏:我/真希望/啊,我/真/希望,我們/居住的/地球上,樹/更綠,花/更紅,小鳥/的歌聲/更動聽/更悠揚。這樣一劃分,學生們就很容易掌握節(jié)奏,當學生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快速掌握節(jié)奏感時,就能讓學生對文章的朗讀更準確,增強學生們的語感,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3.2比較辨析法。
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對于朗誦的技巧掌握會有一定的困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就可以用比較辨析法幫助學生們進行課文了朗誦。比較辨析法就是同一篇文章,老師用兩種不同的讀法,讓學生進行比較來領會在閱讀過程中的閱讀語氣、聲調(diào)、速度等變化,然后再讓學生對老師的讀法進行模仿,進而有效地掌握朗誦技巧。例如,在學習語文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課文《窗前,一株紫丁香》一課時,老師先用平淡的語氣讀一遍,再用充滿感情的語氣讀一遍,然后讓學生們進行比較看哪一遍讀的好,學生們肯定會馬上就指出第二遍讀得好,這時老師就讓學生們模仿老師的讀法去讀一讀。在不知不覺間就培養(yǎng)了學生們在朗誦課文過程中對情感的投入,進而有效的加深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
3.3分角色朗誦法。
在文章中人物的對話,不僅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性格、身份,更是人物品格的流露。讓學生對課文進行角色朗讀,有利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讓學生更深度的解析文章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語文版三年級下冊課文《生死攸關的燭光》一課時,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先聯(lián)系實際生活想一想應該怎么讀,然后再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讓學生根據(jù)不同人物的身份讀出不一樣的語氣,學生們進入了角色,把情感沉浸到課文中,就能快速的抓住人物特點如伯瑙德夫人的從容鎮(zhèn)定,雅克從焦急到鎮(zhèn)定的心理,杰奎琳的機靈聰慧……讓學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
4.結(jié)語
由此可見,老師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朗誦教學,并且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朗誦習慣。讓學生逐漸熱愛朗誦,愿意主動進行朗誦。在朗誦教學過程中,老師也要不斷地對朗誦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不斷的提高朗誦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江敏.讓瑯瑯書聲成為語文課堂跳動的音符——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6(6):35-36.
[2]唐文榮.讓語文課堂充溢瑯瑯書聲——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8(13):44-44.
[3]胡娟娟.讓語文課堂書聲瑯瑯——淺談低年級朗讀教學[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11):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