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梅
摘要:留守學生心理問題是當前農村教育中關注的重要問題,根據(jù)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有將近兩千萬名留守學生,由于長時間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留守學生的心理相較于其他學生來說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本文將在此背景下,具體對農村普通高中中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現(xiàn)狀和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教育;留守學生;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7-0253-01
在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過程中,許多人都選擇將自己的孩子放在農村撫養(yǎng)長大。這些孩子被成為“留守學生”,并成為了當前社會所關注的熱點。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他們更加容易出現(xiàn)心理方面的問題,對社會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農村普通高中必須要正確認識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現(xiàn)狀,并找到有效應對措施。
1.當前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與原因
1.1以自我為中心。
留守學生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他們缺少了父母的陪伴看與關心,很容易出現(xiàn)自私,孤僻,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缺少熱情,擁有較強的叛逆心理,品行較差,經常會出現(xiàn)違反學校紀律的現(xiàn)象。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這是由于家庭缺少規(guī)范化互動模式而形成的。在正常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之間應該具有長幼有序、相互妥協(xié)的互動模式,孩子在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中會按照正常有序的規(guī)則活動,而這必然就會經歷妥協(xié)、忍讓的過程。但是對于留守學生來說,父母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人代為監(jiān)護,這些監(jiān)護人通常不忍采用強迫手段來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導致他們在生活中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產生了性格方面的問題。
1.2自卑感相對較強。
留守學生長期得不到父母的疼愛,導致他們普遍會出現(xiàn)自己被拋棄的想法。有些學生會認為,之所以會這樣是由于自己的問題,因此他們在面對其他同學或是鄰居的時候會產生一種自卑心理。在面對生活和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時,這些留守學生沒有父母的指導,所有的問題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出現(xiàn)問題之后,也會產生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的負罪感,導致自卑感更加嚴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在自卑感的影響下,他們會因為怕被別人看不起,不愿意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其他同學和教師,也不愿意參加任何的集體活動,將自己封鎖起來。
1.3易產生偏激行為。
由于監(jiān)護人的教養(yǎng)行為和方法不同,留守學生常常會生活在矛盾的環(huán)境中。一方面,監(jiān)護人會因為留守學生父母不在身邊,所以對他們更加愛護、嬌慣。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學生父母將管教的責任留給了自己,所以要對他們進行嚴格管理,以此培養(yǎng)出循規(guī)蹈矩的孩子。監(jiān)護人矛盾的心理和行為讓學生感到無所侍從,這種環(huán)境下,他們即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又被驕縱灌養(yǎng)著,不知不覺中就養(yǎng)成了在不同環(huán)境下采用不同行為和態(tài)度的生活習慣。這種不確定環(huán)境加上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特點,留守學生相對于其他學生來說更加容易產生偏激行為。
2.應對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策略分析
2.1提高對留守高中生身心發(fā)展狀況的重視程度。
對于農村高中學校和教師來說,關注留守學生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學校是留守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與學生父母共同承擔起了學生教育的責任。為了應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問題,首先,學校要為他們搭建起一個健康發(fā)展的平臺,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特別是對于班主任來說,更應該通過積極的交流來構建良好的師生感情,以此彌補學生在家庭方面的缺失。了解學生真實情感十分重要,這有利于隨時把控學生的情緒,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其次,要讓留守學生的情感有所依托。學??梢詾榱羰貙W生專門建立心理咨詢室,并定期邀請心理教師舉辦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講座,以此及時解決留守學生情感方面的困惑,開展更加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活動。
2.2幫助留守高中生樹立起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
對于農村高中學校來說,在引導留守高中生健康成長方面有著十分突出的優(yōu)勢,學校和教師必須要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教育功能,對留守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起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首先,學生在校期間,學校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宣傳優(yōu)勢,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來讓學生了解并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其次,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要做到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并采用有效的引導幫助他們樹立起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形成對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再次,學校還要還要做好對留守學生的管理工作,根據(jù)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幫扶,并定期召開家長會,與監(jiān)護人或父母達成一致意見,做好校內外溝通。
2.3加強對留守高中生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解決留守學生情感缺失問題的有效手段。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感恩是一個人生活中的最基本道德素養(yǎng),也是最能夠觸動一個人內心情感的重要話題。但是,在當前農村高中教育中,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感恩教育體系,教師也不知道如何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因此,為了讓學生學會感恩,我們必須要積極尋找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徑并進行推廣。首先,教師可以從感恩父母入手,讓他們了解父母的辛苦與不易,然后再去引導他們主動去關心身邊的同學,關心周邊的事物,學會對自己負責。同時,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把握住所有可以進行德育教育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學會感恩,努力學習。
總之,作為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必須要承擔起保證留守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職責,正視當前留守學生心理問題,通過有效的方式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為我國培養(yǎng)出新一代的社會棟梁。
參考文獻:
[1]王靜.農村初中班級“留守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管理對策研究[D].延邊大學,2016.
[2]朱學群.農村“留守學生”的教育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學周刊,2012(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