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青青
如何有效利用統(tǒng)編低年級語文教材資源,更好地提升閱讀起步階段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潛心探索,現(xiàn)以低年級教材為例,談談一些做法和收獲。
1.讀好課文與語義感悟并舉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一年級下冊《端午粽》的朗讀重點是:“讀好長句子?!币x好長句子,除了根據(jù)句讀讀好停頓外,還要根據(jù)語義感知、理解、感悟語言。如“粽子外面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里面裹著白白的糯米,中間有一顆紅紅的棗”這一長句中,“外面、里面、中間”是表示方位順序的詞語,指導學生感知這句話運用了三個方位詞,介紹了包粽子的程序、材料,同時又從“青青的箬竹葉、白白的糯米、紅紅的棗”中體會作者對吃粽子的喜愛和盼望之情。又如學習“我們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還要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分給鄰居吃”這一長句時,可以抓住表示動作順序的詞“吃、帶、分”,指導學生感知這一長句的三層意思,并從中感悟到外婆不僅愛我們,還愿與大家一起分享快樂。
2.字詞理解與積累運用共生
字詞是文章構成的基本單位,教師應從課文提供的豐富多彩的語言材料生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主動積累,積極實踐,最后指向運用。一年級下冊課文《樹和喜鵲》中,“孤單”一詞下面吐了泡泡:“讀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單的意思?!敝笇W生抓住第一段中的三個“只有……”的句子,反復朗讀,便能很形象地理解“孤單”在文中的意思。二年級上冊《葡萄溝》中,第二小節(jié)下面吐了泡泡:“聯(lián)系上文,我知道了‘五光十色的意思?!敝笇W生聯(lián)系前文發(fā)現(xiàn)“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正是“五光十色”的具體體現(xiàn)。二年級下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第四小節(jié)旁邊吐了泡泡:“聯(lián)系下句的‘稀我能猜出‘稠的意思?!睂W生可以聯(lián)系已有認知學習理解新詞。在教學中教師要重點指導,并引導學生在后續(xù)的閱讀學習中,反復操練和鞏固,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
3.學習閱讀與語言表達相融
(1)依托句式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如一年級下冊《一分鐘》的課后練習,要求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說一說:“要是早一分鐘,就能趕上綠燈了。要是能趕上綠燈,就 。要是能及時通過路口,就 。要是能趕上公共汽車,就不會遲到了。”學生讀懂文本后,很快就能從中提取到信息,并學會運用“要是……就……”的句式將課文的主要內容串聯(lián)起來,在規(guī)范的語言運用中培養(yǎng)了學生提取信息和邏輯推斷的能力。又如二年級上冊《霧在哪里》的課后練習,要求學生仿照例句,“說說霧都把什么藏了起來,藏起來之后的景色是什么樣的”,由問題引發(fā)學生聯(lián)系課文思考,在運用關聯(lián)句式“無論……都……”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概括和邏輯思維能力。
(2)從仿到寫培養(yǎng)具體表達能力
如二年級上冊《葡萄溝》課后練習“讀讀下面的句子,照樣子寫一寫”“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五光十色,美麗極了”是對前半句的補充和總結。那么在補充句子“公園里的花都開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時很快感受到花的各種各樣,爭奇斗艷。而“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 ,處處歡聲笑語,熱鬧極了”,學生馬上會聯(lián)想到“同學們有的跳繩,有的踢毽,有的做游戲”。這樣形式上有梯度、內容上有層次的仿寫,降低了說寫的難度,從而學會如何使表達更具體形象。
1.內容選擇:1+X群文閱讀
以語言為線索,如一年級下冊的《小猴子下山》《小壁虎借尾巴》,這些童話故事,每一段的語言結構相似,教師可推薦類似的讀物《小豬變形記》《鴨子騎車記》《爺爺一定有辦法》等。以文體為線索,如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為科普,《小蝌蚪找媽媽》《我是什么》是科普童話,《植物媽媽有辦法》是科普詩歌,三篇課文蘊含了自然現(xiàn)象、動物的生長過程、植物種子的傳播等科學常識。為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教師可以推薦閱讀《奇妙的自然》《一粒種子的旅行》《神奇校車》《智慧鳥叢林信箱》等。以人文為線索,如二年級上冊的《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通過故事傳達了一個道理:做人要為善,做事要求真,不能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教師可推薦閱讀相似主題的寓言《狐貍和烏鴉》。面對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善意的謊言有時也是一種智慧。教師可推薦閱讀繪本《咕嚕牛》《咕嚕牛小妞妞》。發(fā)揮閱讀在立德樹人方面的優(yōu)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兒童詩歌以其短小精悍、語言優(yōu)美,讀起來朗朗上口等特點,成為低年級學生學習語言的好素材,深受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教師可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推薦學生朗讀《鵝媽媽童謠》《365夜兒歌》《豌豆·蝴蝶花》《世界金典兒童詩集》等。
2.組織方式:1+1家校攜手
(1)豐富課外閱讀課
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閱讀課,豐富課外閱讀課的課型。在閱讀推薦課(讀前指導)中通過老師推薦(同書)、同學互薦(異書)等方式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指導課、閱讀欣賞課(讀中指導)中有針對性地滲透適宜低年級孩子的閱讀策略,帶領學生共讀一本好書,或一個片段,進行鑒賞與評價。在閱讀交流課(讀后指導)中鼓勵學生交流分享閱讀的體會及收獲。
(2)開展閱讀展示會
開設課前三分鐘展示會,讓愛讀書的孩子講述書中的故事,吸引,激發(fā)其他學生一起閱讀;鼓勵孩子制作讀書卡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書名、作者、故事內容等;還可組織學生進行戲劇表演,將書中有趣的故事,通過角色扮演、情景劇、舞臺劇的形式表演出來,為喜愛讀書的孩子搭建起閱讀展示的舞臺。
(3)共享美妙閱讀樂
“和大人一起讀”既是共讀也是伴讀和陪讀。低年級主要推薦童謠、兒歌及情節(jié)簡單有趣的童話、兒童故事。教師可根據(jù)“和大人一起讀”書目,制作課外閱讀指導微課,設計課后讀書單。邀請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讀,一起說,一起談,一起演,父母填寫閱讀情況反饋表,并將故事朗讀的視頻或音頻在班級群中推送,老師、家長、同伴共評,每月評選“親子閱讀明星家庭”。這里的“和大人一起讀”還可以是和自己的哥哥、姐姐讀,伙伴讀,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美妙的共讀時刻中。
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和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推行使用,是近幾年來教育教學改革討論的熱點,語文教師應了解教材,用好教材,為今后的閱讀和寫作奠定扎實基礎。
作者簡介:江蘇省溧陽市第二實驗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