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作文一直以來都是讓人頭疼的教學內容,教學質量一直難以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層遞式教學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學生的學習階段、寫作特點、思維方式等多方面出發(fā),通過基本造句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進一步引導小學生掌握作文寫作技巧,實現(xiàn)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階梯式進步?;诖?,本文展開以下幾點論述,以供參考。
小學生由于生活經歷有限,理解能力薄弱,在語文學習中經常會遇到難以理解的詞匯,在未深入理解詞匯的基礎上開展作文組詞造句,必然會出現(xiàn)組詞困難、造句不恰當?shù)那闆r。語言詞匯上的運用不當,搭配錯誤,機械化的造句方式,導致小學生在寫作中語句不通順,缺乏創(chuàng)意與美感。因此在作文造句能力培養(yǎng)中,首先需要提升小學生基本的詞匯理解與運用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造句的語言優(yōu)美性、情感豐富性。教師在造句的情感豐富性引導上,如“我喜歡家鄉(xiāng)透著收獲喜悅的秋天”,以簡單句式向情感豐富性句式轉變的基本造句能力訓練,為小學提供更加容易的組詞造句機會。又如將上述的句子轉變?yōu)榫邆鋬?yōu)美語感的句子:“我懷揣著一顆真誠的心,喜歡著生養(yǎng)我的家鄉(xiāng)?!蓖ㄟ^多次訓練,能提升小學生對于詞義的理解能力,進而提升基本造句能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促進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的提升,消除對作文寫作的恐懼感。
寫作素材在作文寫作中發(fā)揮著重要核心作用。只有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并且圍繞寫作素材作文,其內容才會有情感。大量實踐證明,缺乏寫作素材的作文會給人空洞之感。此時運用層遞式教學法,在小學生具備基本造句能力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觀察、感悟、體會生活中的美好,并將生活中的發(fā)現(xiàn)與感悟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將所思所感加入到寫作中,增加作文寫作的趣味性。為了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多多記錄觀察到的事物不同之處,以日記、周記等方式表達出來,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此外,為了增加小學生的生活經歷,積累寫作素材,學校可以組織師生郊游活動、革命先輩紀念館參觀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豐富學生的閱歷。在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氛圍中學會感悟生活,積累更多寫作素材,并且懂得一篇好的作文需要具備引人深思的特點。從生活小事中看到本質,深入思考與感悟,對于小學生寫作能力以及辯證思維發(fā)展均具有重要作用。
想象力是寫作中的一種關鍵能力,缺乏想象力的文章是空洞、乏味的。想象力在寫作中的運用,可以增加寫作素材的色彩,讓作品具備可讀性,更加生動,富有情感與趣味性。發(fā)展想象力,以豐富寫作中的精神內涵,此為層遞式教學法中的關鍵因素。如“道路兩旁的楊樹發(fā)芽了”,這種描寫方式過于生硬,缺乏情感,不容易吸引讀者閱讀興致??梢栽谶@句話中加入想象,將這句話改為“道路兩旁的楊樹在大風中依舊如軍人般站得筆直,樹枝上鉆出來的嫩芽,似乎在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可愛極了”。這種描寫手法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將原本毫無生氣的事物賦予人的形象與感受。在寫作中發(fā)揮想象能力勾畫出美好的情景,讓楊樹發(fā)芽的場景更加具備畫面感,賦予了楊樹更加生動的形象。其中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描寫更為生動形象,如上述句子中,運用想象力加入擬人手法,可改寫為“楊樹枝上的嫩芽像是一個襁褓中的小孩,一個個迫不及待地露出了頭,想要逃脫出來,感受一下外面世界的美好”,就更為靈動了。想象力的培養(yǎng),可以增加小學生在寫作中的生動性、趣味性,學生在寫作時也更容易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在小學生具備以上三種能力的情況下,教師進一步加強寫作技巧的指導,提高學生在寫作中的邏輯性、條理性,梳理文章結構,提升整篇文章的審美感受,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應優(yōu)化作文題目設計,文章題目的審美性對于小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審美性發(fā)揮具有一定作用,以具備審美感受的文章題目吸引學生的興趣,題目標新立異,具備創(chuàng)新性,能為小學生提供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力的平臺。如“我的虎媽”“搖曳的綠”等。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觀察與感悟融入其中,發(fā)揮造句能力、感悟能力、想象力,運用寫作技巧,圍繞主題將語言有邏輯性、趣味性、富有情感的方式表達出來,擺脫生搬硬套的寫作方式。最后,需要重點培養(yǎng)小學生對修辭手法的掌握與靈活運用能力,通過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提升學生寫作作品的整體形象度。如在“我的虎媽”寫作中,教師應有意識引導學生運用比喻、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讓文章中的“虎”更加生動,使得作品大放異彩。
綜上所述,層遞式教學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需要結合小學生現(xiàn)有的寫作能力,從基本的遣詞造句能力入手,逐層遞進,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感悟與想象力。豐富句子的內容,增加文章的情感,提升作品的情感。取材于生活,靈活運用寫作技巧,增加文章的飽滿度與可讀性,以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者簡介: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實驗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