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冰
摘要:進入新時代,學校作為培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者的主陣地,對包括學校制度文化在內的學校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日益顯現出其重要性。適宜的制度建設能形成良好的學風與校風,起到激勵約束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辦學效益,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本文從闡述學校制度文化起手,分析個案技術學校原有制度文化的現狀與問題,提出加強技術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措施對策。
關鍵詞:技術學校 制度文化 建設作用 措施對策
學校制度文化建設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它對學校師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師生共同人生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學校制度文化的主要載體為學校規(guī)章制度,它規(guī)范著學校的辦學宗旨、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學生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
技術學校制度文化建設在學校中的重要體現有兩個方面。
一是學校制度文化具有思想導向作用,作為一種文化,制度必然緊密聯系著國家、社會與時代的要求,強調人的發(fā)展。良好的制度環(huán)境能使學校師生自覺增強責任感良好的價值觀,從而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促進學校師生的良好發(fā)展。如“大國工匠”、“技能比武標兵”、“校園之星”、“十佳學生”等,用這些榮譽獎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激發(fā)學生潛能,使學生自主的向學校制度文化所要求和體現的目標努力。
二是良好的學校制度文化能“以人為本”,把人的主體意識和自主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學校的制度文化規(guī)范和強化著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健康的學校制度文化可以關愛呵護師生的成長,可以激發(fā)和調動廣大師生在教學、生活、學習、娛樂、工作各個方面的積極性,推動學校進一步發(fā)展,產生強大的凝聚力。
一、問題現狀
1.制度文化建設認識不夠,缺乏人文關懷
在制度文化建設中,有些技術學校對于制度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學校注重對教育教學過程的管理,卻忽略了教師和學生的個性需求,缺少人文關懷,“以教師和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體現不夠。例如,有些學校實行的按點打卡上下班制度,規(guī)定老師要每天按照上下班指定時間拷指紋,上傳本人視頻,要是有一天沒打上就算曠勤。學生從早晨起床到晚上上床一天中實行6~8次全體點名制度,雖然看似規(guī)范了校園秩序,卻讓師生們怨聲載道。
2.制度文化建設不規(guī)范,缺乏認同感
學校制度文化建設體系不規(guī)范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影響、限制著學校向前發(fā)展的腳步。例如,技術學校生源大多來自升學無望的初中生,在初中學習時習慣就不好。喜歡玩手機、打游戲,對于這些學生就不能按照一般學校的制度來要求,在制定學校制度時,要考慮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制定出更加完善,更加有利學校發(fā)展的制度。
3.制度文化建設無實效,缺乏針對性
學校制度文化建設實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15~17歲學生正處于青春的叛逆期,遇事容易沖動,不喜歡條條框框的約束,開始有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打架斗毆、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事時有發(fā)生,常規(guī)的制度文化建設對技術類學校學生缺少針對性。沖動、暴躁、易怒、蠻橫無理是這個時期學生的表現,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活探索性、創(chuàng)新性和求知性都被束縛在制度和規(guī)范中,阻礙了學校的發(fā)展。
4.制度文化建設不具體、缺乏思品德行
學校制度文化建設不能很好地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片面追求效率、就業(yè)率、升學率和名譽。工業(yè)化的理念使學校蛻變?yōu)椤肮觥?,學校為了高升學率、高就業(yè)率以及各種名譽,學生淪為可以任意塑造的原材料,缺乏對學生整體教育、品德、情操的塑造和培養(yǎng)。例如,技術學校學生在校上課沒多久就可以下放到企業(yè)安排實習,因為現在的企業(yè)普遍招工難,所以也樂于接收這種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學生作為他們廉價的勞動力。
5.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比較落后,缺少創(chuàng)新
學校原有的制度文化建設比較落后,現有的制度資源不能滿足或支撐學??茖W發(fā)展的需要。有的學校一項制度可以多少年的循環(huán)使用,學生換了一批又一批,可是學校墻的制度依舊老樣,不考慮現在學生所需所想,一味考慮學校的管理,表現為制度的缺失、疏漏、過時、滯后,學校制度缺乏完善,制度體系結構失衡,不利于學校與學生的和諧發(fā)展。
二、措施對策
制度主要是和人打交道,學校所有的制度體系設計都要體現“以教師和學生為本”,做到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幫助人、激勵人,而不是一味生硬地“管”人和“卡”人。技術院校所招收的學生層次不高,生源質量差,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是大多數學校存在的事實。為此,學校更應該“以人為本”建設適合自己學校的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建立是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也是為社會服務、為家長服務、為教師服務,為學生服務。只有本著“以教師和學生為本”的去制定制度,才會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合理、規(guī)范,保證學校向更高層次發(fā)展。
1.充分認識對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學校制度文化建設
思想政治工作在學校各項工作中占有比較重的地位,學校要充分認識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強制度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將其列為學校工作的大事來抓,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辦事機構,研究落實工作措施,保證學校制度文化建設各項工作順利進行,抓出成效。辦事機構要明確職責分工,精心組織、落實到位。例如,在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制度制定部門可以找學校相關部門的師生代表談話,可以到各系部調查研究,可以懸掛匿名意見箱,利用信息技術公布網絡郵箱,微信公眾號等多種途徑來了解、聽取師生們的心聲,在學?,F有規(guī)章制度的前提下,逐步吸收師生們的意見,完善現有制度,制定出更有利學校發(fā)展的可行性制度。
2.建立健全制度,堅持科學性、注重穩(wěn)定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把握學校定位,根據學校在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學校傳統(tǒng)、文化、規(guī)章、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等實際情況,制定出相對應的適合自己學校各具特色的制度文化。
(1)學校方面。例如,筆者所在技師學院建校歷史久,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根據本校基本情況,在原有制度基礎上,師生共同努力制定出了《規(guī)章制度匯編》一書,裝訂成冊人手一本。里面涉及五大類,一是黨政管理類;二是教學、科研管理類;三是學生安全管理類;四是招生、就業(yè)、培訓類;五是后勤保障類;共計193小項。每一大類又細分多項,方方面面一目了然,從而形成筆者所在院獨具特色的制度文化。利用學習和貫徹《規(guī)章制度匯編》等契機,有意識地對教師進行正面引導,使老師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并成為制度的執(zhí)行者和傳播者,促進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
(2)學生方面。由學生工作處、團編委合作編寫《學生手冊》一書,里面涉及《學院文化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公民道德規(guī)范》《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guī)定》《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學生社團管理辦法》《學院大型活動管理辦法》等共計85項制度規(guī)定。大到《學生傷害事故》處理,小到《走路靠右行走》,學生依據此手冊,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娛樂,一切皆有制度可循,每一個細則的出臺都體現著學校對師生的人文關愛。
3.“以人為本”,建立新的學校常規(guī)制度。
學校制度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我們還要不斷創(chuàng)設新型的常規(guī)制度,實行人性化、人文性管理,促進人的發(fā)展,以適應學校的發(fā)展和師生的健康成長。學校各種組織機構在創(chuàng)設新的規(guī)章制度中,要突出“以人為本”,體現學校核心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突出尊重與參與、學習與創(chuàng)新,通過民主決定不斷推出新型的常規(guī)制度,積極創(chuàng)建富有人文情懷的學校管理制度。通過行之有效的管理和實踐,最后要上升到自然秩序的學校文化,真正做到學校文化管人這個層面,就是制度管理的最高境界。
例如,筆者所在技師學院在制定規(guī)章制度時考慮到本校學生的特點,成立了“學生會”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制度的思想導向作用,讓學生管理學生,學生給自己制定適合自己的規(guī)章制度?!皩W生會”下設六大部門,分別是紀檢部、學習部、體育部、生活部、外聯部、衛(wèi)生部。各部都有崗位設置及人員編制,各部有自己的崗位職責,分工明確。有部長,副部長,秘書長、干事等職務。學生管理起來有聲有色,既體現了學校制度制定的“以人為本”,又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促進了學校的和諧發(fā)展。
4.加強學校制度文化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新時代新形勢,要全面提升國民的素質,建設教育強國,需要抓住機遇、提前布局,做到視野要寬廣,眼光要高遠;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組織機構,保證校園制度文化建設能夠落實到位,讓制度為“人”服務而不是用制度約束“人”。完善合理的制度文化建設,能讓學校師生擁有更好的學習資源、發(fā)展空間和良好的學校文化氛圍,將學校變成為令人愉快的學習與工作場所。
三、結束語
加強學校制度文化建設,促進學校校風與學風的建立,有利于保證學校開展各項工作。有利于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技術學校制度文化建設要明確導向、大膽創(chuàng)新,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大力構建學校制度文化,為祖國培養(yǎng)擁護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津成.文化才是真正的學校.人民教育[J], 2004(11).
[2]顧建德,喻志杰.關于學校制度文化建設的思考[J],2008.
[3]劉立新,孟洪武.學校制度文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教學與管理,2010(30).
(作者單位:濰坊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