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是人類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教師。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許多家長為了子女能獲得更好的教育,不惜花費重金,將子女送到貴族的幼兒園,用最先進的教具,拼命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在這一過程中卻忽略了生態(tài)資源,自然資源對幼兒的成長也有著很關鍵的作用。通過讓幼兒去接觸自然,觀察一草一木,從中獲得感悟。相比用高科技的事物,這是最為環(huán)保和安全的,也會使幼兒從小就與大自然結下深厚的友誼,獲得一種強烈的幸福感。
關鍵詞:自然資源;幼兒;幸福之路;體驗
一、 引言
幼師是幼兒接觸到的第一任正規(guī)教師,幼兒園也是幼兒第一次接觸到的正規(guī)的教育機構,從這里開始了教育生涯。因此,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幼師都是在幼兒的成長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沒有良好的教學方法,就會給幼兒的心理帶來揮之不去的陰影,對幼兒未來的成長十分不利。無論是幼師還是幼兒園都有義務引導幼兒去接觸大自然,善于利用天然資源來教育幼兒,讓幼兒從小就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與大自然建立和諧的關系。
二、 幼兒在體驗自然資源時受到的阻礙
(一) 幼兒園在將幼兒帶入大自然的初期,普遍存在著一種奇怪的現象。即出現兩種極端。第一種:教師過于強勢,總是將自己置于主導地位,忽略了幼兒在親自接觸自然當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在幼兒對自然進行探索時,給幼兒定下了太多的規(guī)矩來約束幼兒的行為,扼殺了幼兒的天性,最終產生了本末倒置的效果。第二種:教師完完全全將幼兒置于主導地位,放任自流。幼兒年紀還太小,對大自然中的潛在危險并不知情,可能會被有毒的蟲子或者蛇咬傷。還可能誤食有毒的果子,使幼兒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二) 家長總是秉承著“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原則,從幼兒時期便給幼兒報了眾多的興趣班,琴棋書畫、英語、作文、舞蹈等等一樣也不落下,一定要讓幼兒多才多藝,絕對不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幼兒的時間被安排得非常滿,很難有空閑的時間去接觸自然。另外,現在許多的家庭已經住在城市,很少有人住在農村。幼兒一出去,生長的環(huán)境便是高樓大廈,燈紅酒綠的繁華都市。不像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大家都住在農村,接觸到的都是一片廣袤無垠的田地和郁郁蔥蔥的樹林。春天,跟隨長輩去田地播種;夏天,坐在樹蔭里聽著蟋蟀歌唱;秋天,去體驗收割成果的樂趣;冬天,去雪地里和伙伴們打雪仗?,F在的幼兒早已經沒有機會體驗這種快樂,而目前幼兒的快樂來自手機游戲,電視里的動畫片……不知不覺間,已經和大自然產生了巨大的隔閡。
三、 如何有效利用資源使幼兒感到幸福
(一)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首先要積極開導幼兒,讓其敢于接觸自然。并且要適時地放手,以便能讓幼兒真正和自然成為惺惺相惜的好朋友,謹記幼兒始終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環(huán)保是近幾年一直很重視的主題,全社會人士都在呼吁環(huán)保。因此,幼師們也要響應這一號召,用環(huán)保資源,作為教具。例如:幼兒園經常會舉辦一些大型的活動。就拿運動會來說,一般運動會都會選擇夏季。這時,會有很多幼兒包括家長帶來礦泉水或者飲料。在活動結束后,會發(fā)現場地里會扔很多空瓶子。幼師可以帶頭將瓶子收集起來,在手工課時拿出來進行廢物利用。幼師可以教幼兒如何將廢棄的礦泉水瓶變成花瓶。首先準備個瓶子,從飲料瓶瓶身上部剪開。剪成兩截,留下下半部分然后再豎著剪,一直剪到花紋的位置。將瓶身的一周全部剪成細條,將瓶身朝下扣,讓剪出的細條全部展開。壓平,使瓶子正放時細條也不再回縮反彈。如此反復,就能做一個非常好看的花瓶了。選擇既好看又好做的物品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產生一種幸福感。
(二) 從“光盤行動”開始,我國早就大力提倡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的政策。讓幼兒從小就樹立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更是教師應該做的。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大自然中可以廢物利用的材料并及時收集起來,從一舉一動中影響幼兒,使其可以做到廢物利用。例如:當幼兒過生日剩下來紙盤時,教師可以教幼兒做一些可愛的物品。首先要準備一個干凈的純白色紙盤,對折畫出小魚的身體組成部分,并剪出來,在紙盤中間與左右兩側,各開一條縫,中間的縫最長,插入剪好的“魚鰭”,接著,先將紙盤完全對折,黏上靠近尾部的鰭,再沿著另外兩側的縫往內折,最后,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力,自由地涂鴉,給小魚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三) 在引導幼兒進行廢物利用,制作物品時,一定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東西。例如:男孩子都喜歡玩小汽車,教師可以將自己做好的成品展示給幼兒,使幼兒對廢物做出來的東西產生熱愛。首先將牙膏盒裁剪成角度在30度的開口。然后把上面的部分壓到下面的部分上,用雙面膠固定。再用多余的紙片剪成車的頭部和尾部,用雙面膠固定起來。把橡皮泥塞到瓶蓋的里面,把吸管插到瓶蓋中間,就做成了一個輪胎。把做好的兩個輪胎用膠帶粘貼在牙膏盒底部。翻過來調整一下,這樣一個廢舊物品做的小汽車就完成了。
四、 結束語
大自然永遠是幼兒最好的教師,會在不經意間教會幼兒一些平常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和道理。教師要引導幼兒保護環(huán)境,善于發(fā)現大自然中可以變廢為寶的物品,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出一個可以利用的物品,在享受自己親手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提升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司秋亮,唐振,馬永非,等.大興安嶺中段蘑菇氣地區(qū)哈達陶勒蓋組火山巖年代學研究[J].地質論評,2017(S1):277-278.
[2]李奇.精準扶貧政策執(zhí)行過程中的問題研究——以白沙黎族自治縣為例[J].統(tǒng)計與管理,2017(11):124-125.
作者簡介:
楊琴妹,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三井街道華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