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婕
摘 要:易混淆詞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最早于2005年由張博先生提出,本文著重對易混淆詞的辨析方法和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易混淆詞的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探究,希望能為對外漢語詞匯教學提出一些建設(shè)性意見,進而促進留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
關(guān)鍵詞:易混淆詞;辨析;教學方法
易混淆詞是漢語詞匯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留學生難以避免的詞匯問題。那么,怎樣找到更好的辨析方法及教學方法,十分值得人們探究。
一、易混淆詞的辨析
對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同義詞”“近義詞”的辨析方法研究已較為成熟,它們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辨析。
一是理性意義,即詞匯意義,是指詞所表示的客觀世界的事物、現(xiàn)象和關(guān)系的意義。這是同義詞、近義詞辨析的基礎(chǔ)。辨析的時候有以下幾個要點,即指稱范圍不同;詞義著重點不同;詞義輕重不同;詞義的抽象和具體。
二是色彩意義,指的是詞所表示的某種傾向或情調(diào)的意義,這種意義是社會約定俗成的。而色彩意義又包括兩個方面: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具體辨析方式有:感情色彩的不同;語體色彩的不同;形象色彩的有無和差異。
三是語法意義,指的是詞表示語法作用的意義。大多數(shù)學者指出辨析時需要注意詞語的用法,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詞性不同;搭配對象不同;句法功能不同;構(gòu)詞能力和構(gòu)形變化不同。
綜上所述,傳統(tǒng)意義上的“同義詞”“近義詞”辨析方法研究較為成熟,從這些辨析方法中我們可以有所借鑒,總結(jié)易混淆詞的辨析方法。
(一)對癥下藥
易混淆詞的辨析首先必須從詞匯意義出發(fā),義近則按上述方法進行具體辨析,義遠就應(yīng)純粹從語義的角度進行區(qū)分,首先將其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如英語),再進行具體的漢語釋義。這一點在楊寄洲、賈永芬所編《1700對近義詞語用法對比》中有所體現(xiàn)。雖然這部詞典是以“近義詞”為名,但是收錄了很多語義并無多大關(guān)系的詞語,并進行了辨析,以下是具體的例子。
1.從和離
從:[from(a time,a place,or a point of view)]起于,“從……”表示時間或空間的起點;[through, or past (a place)]經(jīng)過時間或地點。
離:[from],表示時空的距離或間隔。
2.練和煉
練:[practice; train; drill]練習,訓練;[experienced;skilled;seasoned]經(jīng)驗多,純熟。
煉:[smelt]用加熱等辦法使物質(zhì)純凈或堅韌,燒;[weigh ones word;seek the right phrase]用心雕琢,使詞句簡潔優(yōu)美。
(二)貫通詞語組合關(guān)系
1.從和離
2.練和煉
(三)熟悉用法
1.從和離
用法示例:
介詞“從”和“離”都可以和它們的賓語或介詞詞組放在動詞前作狀語,但是意思和用法不同?!皬摹北硎酒瘘c,“從……時間起/地點起/開始”的意思,而“離”表示兩地之間的距離或兩個時點之間的間隔時間。
語境示例:
A:離北京到上海坐火車大概要多長時間?(從)
“離”表示時間或空間的距離。
B:北京從天津有多遠?(離)
2.練和煉
用法示例:
“練”和“煉”發(fā)音相同,但是意思和用法都不同,書寫時應(yīng)注意。
語境示例:
A:練字:業(yè)余時間我常練字。(練習寫漢字或書法)
B:煉字:要注意煉字造句。(寫文章時要認真選擇恰當?shù)淖志洌?/p>
C:要想學好漢語就要多聽多說多煉。(練)
D:我們正在煉節(jié)目。(練)
E:真金不怕火練。(煉)
易混淆詞的辨析方法多種多樣,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習者和不同母語背景的學習者,人們應(yīng)該有不同的策略。例如,就母語背景這一點來看,蒙古學生常在當用“長/久”時誤用“慢”,即用“慢”修飾時間,這一現(xiàn)象是不會出現(xiàn)在其他母語背景的學習者身上的。如:
(1)我很想去旅游和慢時間給他們談“咱們一起去吧”。(我很想去旅游,用很長時間勸他們,說“咱么一起走吧”。)
(2)可是巴圖等我,他太慢的時間等我。今天我一定要見面他。我該怎么辦?(可是巴圖在等我,他等了我太長的時間。今天我一定要見他了,我該怎么辦呢?)
可見易混淆詞的辨析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方法也必須對癥下藥。
二、易混淆詞的教學
漢語中的易混淆詞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正確辨析和區(qū)分每一個容易出現(xiàn)誤用情況的詞語。經(jīng)過上述分析,筆者可以給出以下教學建議。
首先,教師在教學時,要盡量避免直接給出對譯的外語詞,而不做進一步的解釋,如“這個詞就是英文中的……”,因為這種看似簡單直接的方式有時會人為地加劇詞語之間的混淆。同時,教師應(yīng)該引導學生改變依賴對譯詞理解詞義的習慣,要特別細心地去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或偏誤,及時講清詞語之間的差別,引導學生正確使用詞匯。
其次,在教學時,教師要特別注意針對不同母語背景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在給日韓等漢字文化圈的學生授課時,教師要特別重視漢字教學,避免由此而引起的詞語混淆,把母語漢字詞和真正的漢語詞匯區(qū)別開來。無論學生處于什么樣的水平階段,這都是不能忽視的。
最后,一些看似簡單的詞語在留學生那里也可能被用錯,教師不能大意,要有意識地進行漢外對比分析,鼓勵學生大膽使用,但是一定要及時糾正,并在教學中仔細講解。例如,教材中用“switch”對應(yīng)“開關(guān)”,學生可能會說出“讓我們開關(guān)一個話題”的句子,即把“switch”的動詞義“轉(zhuǎn)換、調(diào)換”錯誤地對應(yīng)到“開關(guān)”上。如果教師粗暴地對待這樣看似簡單的問題,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參考文獻:
[1]葛本儀.漢語詞匯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
[2]張蕾.淺析對外漢語易混淆詞教學[J].科教文匯,2009(11):104-105.
[3]楊寄洲,賈永芬.1700對近義詞語用法對比[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
[4]張博.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漢語詞匯專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