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26-27日 新中國的第一次體育會議,全國體育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在講話中指出:“現(xiàn)在我們的體育事業(yè),一定要為人民服務(wù),要為國防和國民健康的利益服務(wù),不但是學生,而且是工人、農(nóng)民、市民、軍隊機關(guān)和團體都要搞體育。”
1950年7月1日 新中國第一本體育專業(yè)雜志《新體育》創(chuàng)刊,毛澤東主席為新體育題寫刊頭。
1951年 5月4日-18日 全國籃球、排球比賽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全國性比賽。
1951年11月24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公布和推行第一套廣播體操,從12月1日開始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體操口令和配樂。
1952年6月10日 毛澤東主席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代表大會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
1952年7月29-8月7日,中國代表團游泳、籃球、足球隊40人赴芬蘭赫爾辛基參加第15屆奧運會。因受阻遲到,僅游泳運動員參加了比賽。這是新中國首次參加奧運會。
1952年11月8日 ,華東體育學院在上海成立,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體育學院。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任命賀龍為主任。1954年改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簡稱國家體委。
1954年2月11日,政務(wù)院批準頒布推行《“準備勞動與衛(wèi)國”體育制度暫行條例》 (簡稱勞衛(wèi)制)。
1955年10月2-9日,全國第一屆工人體育運動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工人體育運動大會。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出席開幕式。
1956年1月11日,國家體委第一次正式公布全國紀錄。102項紀錄中,78項是1955年創(chuàng)造的,18項是在解放后其他年份創(chuàng)造的,6項是解放前創(chuàng)造的。
1956年2月15日 ,新華社、人民日報、工人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體育雜志社等新聞單位和有關(guān)部門春節(jié)期間舉辦北京市勝利杯環(huán)城賽跑,全程12000米,1400人參加。
1956年6月7日,舉重運動員陳鏡開以133公斤的成績打破最輕量級雙手挺舉世界紀錄,這是我國運動員第一次打破世界紀錄。此后,鄭鳳榮、戚烈云、穆祥雄、黃強輝、趙慶奎等先后刷新田徑、游泳、舉重等項目的世界紀錄。
1956年,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故事片《兩個小足球隊》公演。此后,上影謝晉編導(dǎo),劉瓊、秦怡主演的《女籃5號》,長影拍攝的《冰上姐妹》和北影的《水上春秋》等體育電影先后問世。
1957年1月7日,國家體委公布第一批150名國家級裁判員名單。
1958年6月21日,國家體委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競賽制度》(草案)和《運動員等級標準》。
1959年3月27-4月5日,在西德多特蒙德舉行的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容國團獲男子單打冠軍。這是我國選手第一次獲得世界冠軍。
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在北京舉行。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出席開幕式。參賽的有各省、市、自治區(qū)、解放軍等29個單位10658人。比賽項目36項,表演項目6項。有7人4次打破世界紀錄,664人884次打破106項全國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