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艷 袁書卷 程利娜
(陜西理工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1)
老年人精神愉悅和身心健康是保證其生活質(zhì)量的關(guān)鍵因素。成功老齡化是老年人對老齡化階段適應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標。成功老齡化理論認為,在進入老齡化的過程中,老年人應該保持生理健康,重視心理健康,維持良好的社會關(guān)系,享受有意義的老年時光。研究表明,在生理層面上降低疾病或失能的風險,在心理層面上保持良好的身體和認知功能,在社會層面上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這三種行為能力的保持是成功老齡化的重要組成部分〔1〕。成功老齡化不僅是個人追求的目標,也是家庭的愿望和社會回應老齡化挑戰(zhàn)的重大戰(zhàn)略,老年人的主觀幸福感(SWB)和自我效能感是成功老齡化的重要指標。本研究引入積極(自我價值感)和消極(抑郁)兩類變量,探討老年人主觀年齡對SWB的影響,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zhì)量提供創(chuàng)新思路。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選取戶籍在陜西省漢中市年齡≥60歲的城區(qū)老年人238名,實際調(diào)查219名(92.02%),年齡60~82歲,平均(65.16±5.13)歲。其中男91人,女128人;經(jīng)常參加休閑活動93人(42.47%),偶爾參加休閑活動126人(57.53%);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38人(17.35%),初中62人(28.31%),高中或中專76人(34.70%),大學43人(19.64%)。
1.2研究工具 ①主觀年齡段量表(ADS)由4個項目組成,評價4種不同的主觀年齡特征:感覺年齡、外表年齡、行為年齡和興趣年齡〔2〕。每個項目回答分別填寫0~120的一個數(shù)字,作為主觀年齡的數(shù)值,數(shù)值比實際年齡越小,說明主觀年齡越年輕。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864,驗證性因素分析:χ2/df=2.847,相對擬合指數(shù)(CFI)=0.923,規(guī)準擬合指數(shù)(NFI)=0.939,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0.017,信效度良好。②紐芬蘭紀念大學幸福度量表(MUNSH)包含4個分量表24個條目,測量老年人的正性情感(PA)、負性情感(NA)、正性體驗(PE)和負性體驗(NE),幸福感總分=PA-NA+PE-NE,總分越高表明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越高〔3〕。每個項目回答“是”計2分,“不確定”計1分,“否”計0分。4個分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789~0.837,驗證性因素分析:χ2/df=3.166,CFI=0.913,NFI=0.925,RMSEA=0.022,信效度良好。③老年人自我價值感量表(GSWS)由25個條目組成。從結(jié)構(gòu)上分為人際價值感、影響力價值感、生理價值感、規(guī)則價值感和心理價值感5個分量表〔4〕。采用5點計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老年人自我價值感越高。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876,驗證性因素分析:χ2/df=3.311,CFI=0.945,NFI=0.937,RMSEA=0.019,信效度良好。④老年抑郁量表(GDS-11)共11個項目,每個項目回答“是”計1分,“否”計0分,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癥狀越明顯〔5〕。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834,驗證性因素分析:χ2/df=3.941,CFI=0.906,NFI=0.922,RMSEA=0.034,信效度良好。
1.3施測程序 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由心理學專業(yè)擅長測量的本科生擔任主試,問卷由老年人自行填寫,采用匿名作答。對一部分文化程度低或不識字的老年人,主試逐條解釋和詢問,將作答代其填寫。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guān)分析、層次回歸分析、路徑分析并用Mplus7軟件進行中介效應分析。
2.1老年人主觀年齡的特征 老年人感覺年齡〔(58.13±9.03)歲〕、外表年齡〔(61.78±6.05)〕歲、行為年齡〔(56.63±10.29)歲〕、興趣年齡〔(53.10±12.74)歲〕顯著低于實際年齡(t=14.21、8.99、14.94、16.46,均P<0.01)。主觀年齡的4個維度在受教育年限和休閑活動頻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受教育年限長、經(jīng)常參加休閑活動,其主觀年齡越年輕。見表1。
2.2不同主觀年齡老年人SWB比較 根據(jù)統(tǒng)計學前后27%的分組原則,將老年人分為主觀年齡年輕組、中等組和年老組。方差分析結(jié)果顯示,不同主觀年齡老年人SWB、正性因子、負性因子得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老年人主觀年齡越年輕,SWB得分、正性因子得分越高,而負性因子得分越低(均P<0.01)。見表2。
2.3主觀年齡、自我價值感、抑郁與SWB相關(guān)分析 主觀年齡、自我價值感與SWB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1),抑郁與SWB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1);主觀年齡、自我價值感與老年人抑郁呈顯著負相關(guān)(P<0.01);主觀年齡與老年人自我價值感呈顯著正相關(guān)(P<0.01)。見表3。
表1 老年人主觀年齡在受教育年限和休閑活動參加頻度比較歲)
表2 不同主觀年齡老年人SWB得分比較分)
表3 主觀年齡、自我價值感、抑郁與老年人SWB相關(guān)分析(r值)
1)P<0.01;圖1同
2.4主觀年齡、自我價值感、抑郁對老年人SWB的預測分析 以主觀年齡、自我價值感、抑郁為自變量,SWB為因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主觀年齡對老年人SWB的預測作用顯著(β=0.19,P<0.01);主觀年齡正向預測自我價值感(β=0.45,P<0.01),負向預測抑郁(β=-0.31,P<0.01);自我價值感負向預測抑郁(β=-0.58,P<0.01),正向預測老年人SWB(β=0.21,P<0.01);抑郁負向預測老年人SWB(β=-0.38,P<0.01)。見表4。中介效應分析顯示,自我價值感和抑郁在主觀年齡和SWB之間起部分中介效應(β=0.31,P<0.01),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62%。具體而言,中介效應由三條路徑組成:一是主觀年齡通過自我價值感到SWB的間接效應(β=0.09,P<0.01);二是主觀年齡通過抑郁到SWB的間接效應(β=0.12,P<0.01);三是主觀年齡通過自我價值感和抑郁到SWB的間接效應(β=0.10,P<0.01)。3個間接效應依次占總效應的18%、24%、20%。中介效應的Bootstrap95%置信區(qū)間不包含0值,說明3個間接效應均達到顯著水平。見圖1。
表4 主觀年齡、自我價值感、抑郁對老年人SWB的多元回歸分析
圖1 主觀年齡對老年人SWB影響中自我價值感和抑郁的中介模型
本研究結(jié)果說明老年人主觀年齡呈年輕化傾向,與以往研究相一致〔6,7〕。其中興趣年齡差距最大,說明老年人在興趣活動中體驗的愉快感使其有年輕的感覺;外表年齡的差距最小,表明老年人對自己外表的知覺與實際年齡基本一致。另外,本文結(jié)果說明受教育程度是影響老年人主觀年齡的重要因素之一。維持較年輕的主觀年齡是老年人采取的自我保護策略,這種策略有助于提升老年人成功老齡化〔8〕。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具有更豐富的知識、技能和社會經(jīng)驗,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和心理資源,從而保持比較年輕的主觀年齡。
老年人參加休閑活動越豐富,接觸自然、人際和社會的機會越多,主觀年齡傾向年輕化。研究表明,認知維度的休閑活動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較好的認知功能,降低認知功能衰退的進程;運動維度的休閑活動使老年人的身體功能越強;情感維度的休閑活動可增加老年人的愉悅度〔9〕。促進老年人保持比較年輕的主觀年齡傾向非常重要,年輕的主觀年齡促使老年人保持更好的健康狀況,參加豐富多樣的休閑活動,體驗積極的情緒情感,從而提升了生活質(zhì)量和幸福感。年輕的主觀年齡有助于老年人自我價值感和主觀幸福感的提升,老年人自我價值感越高,SWB也越高〔10〕。感覺上年輕、外表年輕、行為年輕或理想年輕的老年人有著更少的抑郁情緒。所以,情緒積極樂觀、生活有目標、人生意義豐富的老年人SWB更高。
老年人的價值體驗(如自我價值感)和情緒體驗(如抑郁)相對于年齡體驗(如主觀年齡)是主觀幸福感的近端因素,與以往研究結(jié)果一致〔11,12〕,同時證實了積極心理學的觀點〔13〕。降低主觀年齡是成功老齡化的有效途徑,年輕的主觀年齡有助于老年人自我價值感的提升。如果老年人在晚年身體健康、生活積極、保持較高水平的認知與身體功能,那么其人際價值感、影響力價值感、生理價值感、規(guī)則價值感和心理價值感提高,自我價值感提升是老年人保持真誠、有價值和有益活動的重要保證。發(fā)展認知神經(jīng)科學指出,老年期伴隨認知功能的衰退,楔前葉和后扣帶皮層區(qū)域的半球間同倫功能連接網(wǎng)絡(luò)中心度出現(xiàn)顯著降低〔14〕。干預研究有助于減緩老年人認知退行的進程,提升認知功能〔15,16〕。高水平的認知功能是老年人自我價值感提升的保障,老年人自我價值感的提升促進其情緒健康,感知生活的意義,較少出現(xiàn)抑郁情緒,增加了S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