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梁建紅 黃清良
摘要經過3年(2014-2016年)的努力,市老科協(xié)與農業(yè)局聯合對漣源富硒土壤的分布、富硒農產品的種類和含硒量進行了調查、取樣、檢測、研發(fā),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并提出了富硒農產品開發(fā)建議,以期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土壤含硒量;調查分析;富硒農產品;開發(fā)建議;湖南漣源
中圖分類號 F327;S1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7-0216-01
漣源市屬雪峰山余脈,地形以山I地丘陵為主,為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降雨充足,年平均無霜期約281d,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左右,具有得天獨厚的種養(yǎng)殖業(yè)優(yōu)勢。全市轄20個鄉(xiāng)鎮(zhèn),總面積1912km2。漣源市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經過3年(2014-2016年)努力,市老科協(xié)與農業(yè)局對漣源富硒土壤的分布、富硒農產品的種類和含硒量進行了調查、取樣、檢測、研發(fā),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漣源市是農業(yè)大市,同時又是資源枯竭型城市,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經濟和旅游經濟,尤其是發(fā)展硒產業(yè),對漣源經濟騰飛具有重要意義。
1土壤耕作層硒資源和農產品調查及檢測分析
1.1土壤取樣
按漣源行政區(qū)劃、海拔高度、流域、丘陵、山地、平地的實際情況,對100個村的土垞隨機取樣,送省測試中心檢測。
1.1.1按行政區(qū)劃取樣。取藍田辦事處2個村、石馬山鎮(zhèn)(包括經開區(qū))6個村、六畝塘鎮(zhèn)4個村、三甲鄉(xiāng)5個村、湄江鎮(zhèn)4個村、伏口鎮(zhèn)6個村安平鎮(zhèn)5個村、古塘鄉(xiāng)4個村、龍?zhí)伶?zhèn)7個村、橋頭河鎮(zhèn)7個村、七星街鎮(zhèn)5個村、渡頭塘鎮(zhèn)5個村.楓坪鎮(zhèn)7個村、楊市鎮(zhèn)5個村、斗笠山鎮(zhèn)4個村、水洞底鎮(zhèn)5個村、白馬鎮(zhèn)5個村、茅塘鎮(zhèn)4個村(包括龍山林場)、荷塘鎮(zhèn)5個村、金石鎮(zhèn)5個村,合計100個村,每1個村取1個土壤樣品(楓坪鎮(zhèn)肖家園村取5個土壤樣品,龍山林場取2個土壤樣品),共取土壤樣品105個。
1.1.2按流域劃分取樣。漣水流域35個村,孫水流域40個村(45個土壤樣品),湄水流域25個村。
1.1.3按海拔高度取樣。海拔110~300m取84個土壤樣品,海拔300~500m取7個土壤樣品,海拔500~980m取12個土壤樣品。
1.1.4取樣方法。攜帶GPS定位儀,按先確定取土壤樣品的村所在地隨機取樣,以土壤耕作層1.0~30.0cm之間,每個土壤取土1000~1500g,對土壤進行包裝,分別填寫2張標簽,一個被放入土壤樣品袋中,另一個掛在土壤樣品包裝袋上,統(tǒng)一保管,再送省檢測。合計土壤樣品105個,其中2013年22個(包括市蔬菜局13個),2014年83個。
1.2漣源市硒資源分布狀況
1.2.1按行政區(qū)劃分析。根據土壤樣品檢測結果分析(表1),全市土壤中硒含量分布不均衡。含量最低的村是楓坪鎮(zhèn)楊柳村,為0.0028mg/kg。100個村中,低硒的村33個,占33%,低硒區(qū)面積約630.96km2;富硒的村67個,占67%,富硒區(qū)面積1271.04km2。富硒村中,土壤硒含量在0.4~0.8mg/kg范圍內的有49個村,占49%,面積為956km?;含量在0.8~3.0mg/kg范圍內的有15個村,占15%,面積為186.8km2;含量3.0mg/kg以上的有3個村,占3%,面積為57.36km2,這3個村是楓坪鎮(zhèn)肖家園(10.1mg/kg)、青樹村(6.6mg/kg)和龍山林場種子園(5.432mg/kg)。沒有嚴重缺硒和貧硒的土壤樣品。
檢測結果顯示,古塘鄉(xiāng)、湄江鎮(zhèn)、楊市鎮(zhèn)水洞底鎮(zhèn)送檢18個村的18個土壤樣品均為富硒以上。楓坪鎮(zhèn)、茅塘鎮(zhèn)、金石鎮(zhèn)、三甲鄉(xiāng)、六畝塘鎮(zhèn)送檢25個村的30個土壤樣品,有25個達到富硒。
1.2.2按流域分析。孫水流域,送檢40個村的45個土壤樣品中,低硒的8個村,占19.0%;富硒以上35個村,占81.0%,其中富硒的24個村,占56.0%;高富硒的8個村,占19.0%;特高富硒的3個村,占7.0%。漣水流域,送檢35個村的35個土壤樣品中,低硒的村16個,占45.7%;富硒的村14個,占40.0%;高富硒的村5個,占14.3%。湄水流域,送25個村的25個土壤樣品中,低硒的9個,占36.0%;富硒的13個,占52.0%,高富硒的3個,占12.0%。孫水流域硒含量高于湄水流域,湄水流域高于漣水流域。
1.2.3按成土母質來分析。紫色頁巖風化物硒含量最高,砂巖風化物次之,再是河流沖積物,石灰?guī)r風化物最少。
1.2.4硒分布示意圖。根據100個村的105個土壤檢測結果成土母質、流域、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等綜合因子,繪制出漣源市土壤耕作層硒資源分布示意圖。
1.3農產品含硒調查
檢測發(fā)現土壤中硒含量為富硒地區(qū)時,繼續(xù)對該區(qū)農產品硒含量進行抽樣送檢,發(fā)現土壤中硒含量越高,作物生長越茂盛、結實率越高、產量越高、質量越好。為此,分別取部分農產品送省檢驗,檢驗結果見表2。
在貧硒土壤中添加2種富硒有機肥(奶牛糞和水稻秸稈生物炭)后,玉米生長的不同階段玉米地上部和根部硒含量隨著富硒奶牛糞添加濃度的增加顯著升高"連續(xù)2年對低硒區(qū)進行人工補硒,對不同的農作物采用不同的施用措施,進行多點試驗。試驗結果表明,低硒區(qū)施用富硒康能顯著提高農產品的硒含量,人工補硒可以彌補自然硒不足缺陷。
2漣源市硒產業(yè)開發(fā)建議
2.1發(fā)展無公害綠色生態(tài)農業(yè)
茶葉是漣源市傳統(tǒng)的經濟作物,1974年漣源市成為全國茶葉生產基地縣,是年產茶>5000t的百強縣之一,1989年茶園面積4010hm2,產茶4737.5t,總產值997.8萬元,占全市種植業(yè)商品產值的32.6%,到2011年,茶園面積減少為1560hm2,產茶1410t,這一支柱經濟作物產業(yè)嚴重滑坡。因此,對漣源市茶葉生產的恢復迫在眉睫。市茶場曾培育漣茶1、漣茶2、漣茶5漣茶7等茶葉新品種,研制出“鷹嘴巖翠”和“玉筍春”2個湖南省綠茶名茶,茶園基礎較好,要加大投入,改造茶園,使富硒名茶恢復生機。龍山為特高富硒地帶(種子園土壤硒含量高達5.432mg/kg),龍山茶葉集中在海拔500~800m處,充分利用現有茶園,開發(fā)龍山云霧茶,并引進福鼎大白改造和擴種,提高茶葉產量和品質,培養(yǎng)出“高山云霧富硒茶葉”,為國家森林公園的旅游開發(fā)提供旅游產品。古塘鄉(xiāng)楓木茶在清代為貢茶,茶葉外型好、品質優(yōu),但產量不多。楓木村土壤中硒含量高達0.9mg/kg,為高富硒地帶,改造現有茶園,提高產量,打響“富硒貢茶''品牌,使其成為優(yōu)秀的旅游產品。
據檢測,楓坪鎮(zhèn)肖家園村的花生硒含量高達3.5mg/kg,是聯盟會標準的43倍之多,食用此花生對人體可起到補硒的作用。擴大花生的種植面積,注冊“富硒花生”商標,提高花生種植的經濟效益。橋頭河蔬菜基地,為河流沖積物所形成,土壤中硒含量達0.5mg/kg,已成規(guī)模生產,要打出富硒蔬菜的品牌,實行訂單農業(yè),擴大蔬菜種植面積,提高種植效益3-4。楊市鎮(zhèn)以種植雙季水稻為主,打出富硒稻米的品牌。三甲玉峰葡萄,產量高、品質優(yōu),受廣大消費者歡迎,要盡快打響富硒葡萄的品牌,以提高效益。
2.2加速定位硒含量高的富硒資源區(qū)域
漣源市屬丘陵地區(qū),土壤母質有層頁巖、紫色巖等,都有一定比例的硒含量土,含量高的可以開采提煉成精制硒元素產品,用作農作物的底肥,或葉面追肥施用15-日。底肥一次施用,可以供作物多年吸收需要。目前,已在龍師村、肖家園村和斗笠山鎮(zhèn)黃港村的大片山坡上采集了含有硒元素的土壤,送至省檢測中心化驗硒元素含量,以便確定開采提煉的實地,為富硒事業(yè)開發(fā)奠定基礎。
3參考文獻
[1]李圣男,岳士忠,李花粉,等基施富硒有機肥料對玉米和土壤硒含量的影響[J].農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15,32(6):571-576.
[2]蒙全.貴港市港南區(qū)富硒農產品發(fā)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8(5):242-244.
[3]謝志紅.江津區(qū)富硒產業(yè)現狀問題分析及發(fā)展建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增刊1):120.
[4]孔繁華.寶清縣富硒農產品發(fā)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xiāng)村科技,2018(11):12.
[5]包其龍.欽州市土壤與農產品硒含量調查及富硒農產品開發(fā)前景探討[D].南寧:廣西大學,2016.
[6]遲鳳琴,徐強,匡恩俊,等.黑龍江省土壤硒分布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土壤學報,2016,53(5):1262-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