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露
摘要:《紅色家書》是一部書信體的文學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展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家庭建設,既反映了他們對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們對親屬的深情、對子女的教海,語言樸實,情感深厚,是一部直抵心靈的佳作。
關鍵詞:紅色家書;紅色基因;文化傳承
《紅色家書》是一部書信體的文學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家國情懷,語言樸實凝練,字字深情。每一篇文章篇幅不長,卻內蘊深厚,感人肺腑,讓人振奮,催人淚下。革命先烈們對祖國的愛和對家人的愛,如此深沉和飽滿,在生死關頭留下的文字蕩氣回腸。閱讀《紅色家書》就像看見一幅幅革命剪影,烈士用鮮血譜寫了戰(zhàn)歌,時刻提醒著后人不忘初心,不忘一切的來之不易,傳承紅色基因和紅色文化,守護革命成果。《紅色家書》以書信的形式記載著中國人的革命理想和真摯情感,把對國家的熱愛和對家人的感情深刻地融為一體。在閱讀中,讓人感受到人間大愛、革命大義的家國情懷;同時,更加深刻體會到,這不僅僅是一種民族之魂,一種理想信仰,更是黨在奮斗歷史過程中積累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紅色家書》中的紅色基因
家書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文學和文化的結合。家書用于親人之間的信息交流,起到溝通和教育的作用。家書的形式決定了沒有太多華麗的字句,但卻是用最為真實樸素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感觸。家人之間傳遞的真善美通過家書的形式保留和傳承。家書中自然流露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家書這種文學形式最為親切,讀者就像在傾聽一個親人滿懷愛意,娓娓道來。家書里面的文字因為親情而變得立體和鮮活,熟悉的表達方式,說教式的話語,關心間候和叮嚀囑咐,雖然是一封封書信,卻讓人感到親人就在身邊,體貼而溫暖,所以家書最容易被中國人接受。
《紅色家書》中紅色文化的充分展現,使老一輩革命家優(yōu)良醇厚的家風為人稱頌,也使這一家風成為新時代不可或缺的珍貴文化信仰。家書涵蓋了以家族為單位的文化基因,紅色家書是中國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的繼承。革命者把自己的心得,自己對世界的看法,對子女和家人的期望都通過家書來傳達,里面蘊含了濃厚的紅色基因。因此,《紅色家書》記錄下了一代代的中國人流傳下來的崇高的精神品格?!都t色家書》不僅僅是老革命家個人的思想,在傳達個人意愿的同時也飽含了中華價值觀。中華文化在歷史中綿延,在個人與國家,個人與家庭之間用責任和擔當作為紐帶,充分展現了愛國人士的崇高境界。在《紅色家書》中,有孝文化的傳承,有兄弟朋友之間的友愛,有對國家的忠誠和熱愛。中國共產黨的紅色基因是在中華文化中孕育,在革命進行中得到彰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升華。革命者為了信仰不畏犧牲,沒有一封家書表現出對死亡的畏懼。在信仰面前,個人生死變得渺小,生命在實現夢想中越來越偉大。在《紅色家書》中很多革命者都在告誡家人要奮斗,要努力,反映出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
人生需要奮斗,國家的復興需要奮斗,祖國的建設是在不懈奮斗中進行的。即使路程艱難困苦,但只要理想信念堅定,就會有斗志實現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歷次講話中不斷強調“奮斗”,鼓勵著新時代的建設者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如果沒有奮斗,就沒有工作的動力和底氣,人也就沒有足夠的精氣神。因此,從《紅色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人活著的意義,是在不斷實現人生價值的奮斗歷程中表現出來的。新時代的建設者,尤其是中國的青年,應該繼承紅色基因,展現中國新時代的風貌,用堅定的文化自信讓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更加強大。近年來中國的變化都是在繼承紅色基因基礎上實現的,從發(fā)展經濟到建設法治社會,從創(chuàng)新共享到美麗鄉(xiāng)村建設,中國的文化和科技創(chuàng)新都呈現了飛躍態(tài)勢,中國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都是紅色基因傳承的結果。《紅色家書》成為革命者繼承傳統(tǒng)的印記,也成為教育后代的文字碑刻。紅色基因在中華兒女的生命中一脈相傳,從歷史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
二、《紅色家書》的文化傳承
家書是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一封家書就是作者的一份情感寄托。共產黨員的紅色家書,就是一段革命歷史的真實寫照,透過紅色家書,我們可以觸摸到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共產黨員的心路歷程。一封封直指心靈的家書,就是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它們有的寫于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間隙,有的寫于英勇就義的前夕,有的寫于白色恐怖籠罩的敵方牢籠。通過誦讀《紅色家書》,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們對遠方親人的無限思念,對堅持革命的矢志不渝,對理想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對共產主義的崇高信仰,更能感受到他們?yōu)樾叛霁I身的革命豪情。一封家書,就是一堂生動的理想信念教育課。
(一)《紅色家書》凈化思想
《紅色家書》的思想深刻,情感真摯。老革命家們用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的文字娓娓道來,對后人的思想極具感染力和啟發(fā)性?!都t色家書》滌蕩了人的心靈,對今天的黨員干部進行了思想的再洗禮。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都要常掃思想灰塵,思想灰塵不掃,精神狀態(tài)就難以提振?!薄八枷牖覊m”指的是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面對的各種金錢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想。如果我們黨員千部不常掃思想灰塵,就會一步步被這些錯誤思想所侵蝕,進而一步步走向腐敗的深淵。通過誦讀《紅色家書》,我的思想得到了再一次洗禮,想想那些英雄先烈,我們應該為自己所處的工作環(huán)境和享受的生活待遇感到滿足。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理應要做到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要以敬畏之心對“權”,以淡泊之心對“位”,以律己之心對“利”,要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抵得住誘惑。
(二)《紅色家書》升華黨性
《紅色家書》是革命題材的書信合集,雖然所有的內容都是書信,卻讓人感到共產黨人信仰的力量,處處體現著黨性。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任何時候最不能喪失的就是黨性,黨性是“魂”,是共產黨員的精神支柱,黨性缺失,精神就會崩潰。通過誦讀《紅色家書》,我的黨性再一次得到了升華。“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何言乎富貴,赤膽為將來”,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一大批錚錚鐵骨的英雄兒女的鏗鏘誓言,就是共產黨員黨性的生動詮釋。如果說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共產黨員的黨性是我們克敵制勝的武器,那么在步入新時代的今天,共產黨員的黨性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制勝法寶。如果說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共產黨員的黨性體現就是面對敵人嚴刑拷打時的不為所懼,就是面對敵人種種威逼利誘時的不為所動,那么我認為,對新時代黨員干部來說,講黨性就是要對黨絕對忠誠,永遠相信組織、信任組織;就是要在關鍵時刻、重大原則問題上表現出政治上的堅定性和思想上的純潔性;就是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就是要無論什么時候都要做到聽黨話、跟黨走,始終保持與黨同心、與黨同向。
(三)《紅色家書》傳承責任
《紅色家書》是老一輩革命家的責任擔當,同時,也教育啟發(fā)了后人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責任擔當傳承下去。所謂責任,就是崗位賦予我們的職責使命,面對這種職責使命,要敢于擔當、敢于負責。擔當精神是共產黨人從歷史中繼承的優(yōu)秀品質。通過誦讀《紅色家書》,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們這種使命在肩、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這種敢闖新路、勇于創(chuàng)新的膽識魄力;這種夙夜為公、廢寢忘食的無私奉獻。新時代,賦予新使命,呼喚新作為?!都t色家書》鼓舞人心,使人更加明確了自己身上的職責使命,新時期黨員領導干部最大的職責使命就是要結合工作實際,將習近平總書記為中華民族擘畫的美好藍圖,一步步變?yōu)楝F實。新時代的中國人,要勇擔職責和使命,切實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紅色家書》滿載革命烈士對愛情、友情、親情的深刻理解,把愛傾灑在國家、民族、家庭關系中,用血和淚教育后人,銘記歷史,肩負責任,不能貪圖享樂,要孝敬父母,關愛家人,教育子女,勤勞務實,做好本職工作,不能好高鶩遠,不能貪贓違法,要既有小愛又有大愛。濃濃親情,卷卷墨香,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反映了中國人的家風、家教、家規(guī)。傳承《紅色家書》中的理想和信仰,汲取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中紅色革命精神的營養(yǎng)和力量,在當今“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的關鍵節(jié)點,將學習閱讀《紅色家書》與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緊密結合,以一片赤子之心、滿腔赤誠之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牢記初心使命,永遠熱愛黨,永遠跟黨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歐陽慧.從紅色家書感悟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J].黨史博采(下),2018(12):59-61.
[2]張丁.1949春節(jié)前后平津前線的兩封家書[J].黨史文苑.2018(4):63-64.
[3]葉水江.家書一束昭大義[J].新湘評論,2011(04):30.
[4]歐陽海泉.家與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讀《紅色家書》有感[J].當代江西,2018(8):44.
[5]吳爽.從《紅色家書》中汲取信仰的力量[J].杭州(周刊).2018(39):50-51.
[6]馮曉蔚.家書:烽火歲月的濃濃家國情[J].中華魂,2018(1):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