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微 馬騰
摘要:李商隱的“無題組詩”是我國詩歌史上的瑰寶之一。對無題詩中所隱匿的詩人的思想感情,因它意象的朦朧,情感表達的隱晦為人們眾說紛紜……而正是在后人的抑揚褒貶,莫衷一是中,李商隱“無題詩”的藝術魅力才日益凸顯。在本文中,筆者將對李商隱無題詩中的愛情觀進行研究,通過結合李商隱本人的政治經歷及愛情經歷來具體分析體現(xiàn)之。
關鍵詞:無題組詩;愛情觀;李商隱
李商隱作為中國詩歌史上一位大家,其創(chuàng)作風格獨特。尤其是他留下以無題命名的15首詩。沒有創(chuàng)作緣由、時間、地點和主人公,并且隱匿寫作意圖,大量用典,讓讀者在朦朧含蓄之中自由聯(lián)想。后人對無題詩組的解讀大多從其用典及語言風格上進行。李商隱的無題詩組的意象頗為朦朧,后世從分析其詩歌意象的角度來解讀無題詩組的成果豐富。由于李商隱處于晚唐時期,而且他的政治道路坎坷,愛情頗受挫折,因此,現(xiàn)在對李商隱無題詩的解讀,大致是分析其難以施展政治抱負,以及其包含的細膩婉約的愛情。當下對李商隱無題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詩歌意象,用典和審美價值上。
第一,從無題詩意象上分析。孫金榮在《潛沉的擴張的隱喻——李商隱“無題”詩意象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中提到,無題詩潛沉意象委婉、隱蔽、借喻、轉喻之妙處,結構程序多變,擴張意象在李“無題”詩中形成了富含政治,社會和人生的隱喻。徐猛的《淺析李商隱無題詩的審美意象》以及唐敏雅的《李商隱無題詩的意象特征》等等都對李商隱“無題詩”的意象分析作了全方位的介紹。
第二,從詩歌用典上賞析。李婧竹的《淺析李商隱無題詩用典的意義》一文中從分析李商隱在無題詩中借典故以塑造審美意境與情感氛圍兩方面作用來分析用典對無題詩的意義。董國華的《李商隱“無題詩”中的“用典”辭格探頤》從修辭學的角度以及李商隱生平經歷分析其用典晦澀難懂的原因。王平的《解讀李商隱無題詩之用典》中系統(tǒng)地分析了無題詩用典的精巧。馬娟《論李商隱無題詩用典現(xiàn)象》中從神仙道教、男女戀情及貴方器物三個方面探究李商隱無題詩用典縹緲朦朧的特征。
第三,從無題詩審美價值上分析。趙豫云的《李商隱“無題詩”的審美價值——基于超現(xiàn)實主義視角》中提出李的“無題詩”之所以具有其獨特的審美意趣,是因為其具有超現(xiàn)實主義的,多借助夢境、幻覺來表現(xiàn)“本我”的特征。李“無題詩’注重對意象的選擇,各種意象間往往存在一種“蒙太奇”式的跳躍。通過不同意象的無序組合來表達不同的感情。滕亞麗《李商隱“無題”詩的審美意象——以昨夜星辰昨夜風》為例,其中主要從李“無題”詩獨特的抒情方式的角度來賞析,它提到“李商隱以獨特的抒情方式宣泄他對不合理現(xiàn)實的憤慨,以深婉曲折的手法傾訴他政治追求與失意”。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現(xiàn)有的研究資料中,關于李商隱“無題詩”研究成果頗豐,筆者將從李商隱個人經歷重新解讀“無題詩”所體現(xiàn)出的詩人的愛情觀,分析作者如何用隱晦生澀的表述來抒發(fā)自我內心體驗和情感。
一、李商隱個人經歷
在眾多的唐代詩人中,李商隱雖然被后世評價頗高,但是在當時他卻可以說是一位遭遇坎坷、身世極為落寞凄涼的詩人。9歲的時候,父親李嗣便去世了,家境變得極為艱難。此后,李商隱跟隨堂叔學習,在堂叔的教導之下,李商隱“十六能著《才論》《圣論》,以古文出諸公間”。25歲時,李商隱中進士,但這并沒有改變他悲苦的命運。此后不久,他便陷入了牛李黨爭之中,在為人做幕僚中度過坎坷的大半生,46歲時就不幸病逝。
說起牛李黨爭,李商隱始終處于兩黨斗爭的夾縫之中。李商隱無題詩及其特點的成因與此有關。如他在《有感》一詩中說:“非關宋玉有微辭,卻是襄王夢覺遲。一自高唐賦成后,楚天云雨盡堪疑?!崩钌屉[以隱微曲折的方式來對自己的無題詩的用意進行解說,多次向令狐絢陳情,看似寫愛情,實則別有寄托,感嘆著自己失意的仕途和悲涼的人生。
二、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李商隱是一個用情極深的人,縱觀李商隱的一生都在追尋著他向往的美好愛情,在愛晴里生,在愛晴里死?!盁o題之什,大多為戀情詩。主要應是抒寫與女冠宋華陽氏之戀情;另有少數(shù)寫柳枝及婚前戀念王氏之作”。本文認為李商隱創(chuàng)作無題詩的原因和他那刻骨纏綿的愛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李商隱一生中愛過三位女子,這三段感情在李商隱的一生中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不論是在洛陽百花會上和柳枝的一見鐘情,還是在玉陽山和宋華陽那一次雨中漫步,抑或者是婚后和妻子王氏分隔異地的相思,都成了李商隱一生揮之不去的回憶??坦抢p綿的愛情,為李商隱的詩歌創(chuàng)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自身癡情卻凄苦的結局,為李商隱在無題詩中抒寫纏綿愛情埋下了伏筆。雖然李商隱的愛情看上去不盡人意,可并不影響他對愛情的執(zhí)著,甚至說他的愛情已經升華為靈魂L的執(zhí)念。
三、無題詩組中流露對待愛情的樂觀態(tài)度
從無題詩的內容上看,李商隱多以男女愛情作為題材。自古以來,愛情都是詩歌創(chuàng)作中一個重要題材,但以往的愛情詩中,大多不重視女性角色,在詩歌里女性只是賞玩的對象,或是詩人命運的隱喻,更或者只是直接描寫了一場風花雪月。而無題詩則是以一種平等態(tài)度來抒寫愛情,詩人對女性角色的尊重也能夠說明他本人對愛情的重視和對完美愛情的美好期待?!袄钌屉[的情感世界中,充滿了對女性的無限關懷和體貼,更重要的是充滿了對女性人格的尊重”。在這類詩中,雖然大多數(shù)表達男女主人公聚少離多,歡樂與憂傷,期待與落寞,執(zhí)著與無奈,各種復雜的感情都紛至沓來。在充滿幻想的情思里,隱約折射出對凄苦現(xiàn)實的憂傷與感嘆;在被愛情灼燒的痛苦之中,一次次經歷失敗的愛情過后仍然不放棄追逐完美愛情。在不斷追求愛情的經歷中升華出對美好愛情的贊美與渴望。就主題而言,雖然很多無題詩到現(xiàn)在都很難確定李商隱想要表達的本來意思即是否有寄托,但詩句中傳達出來的情感,卻是讓歷來的讀者都能為之共鳴。
例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所寫愛情濃烈纏綿,雖然困難重重,但主人公深情不變,“絲”即“思”,而蠟炬成灰則象征著痛苦,前句情意綿綿,后一句意志堅定,表現(xiàn)了生死不離的癡情和愿意承受相思之苦的決心,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執(zhí)著和贊美。
四、無題詩組中流露的對待愛情的悲觀態(tài)度
詩人在無題詩創(chuàng)作中大多數(shù)以愛情詩為主,在抒寫愛情生活中的離別與相思、期望與失望、執(zhí)著與纏綿、苦悶與悲憤時將感傷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使得感傷成為無題詩的情感主調。
例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直接開篇就寫出了兩個纏綿徘側的鐘情男女,在東風無力,百花凋殘的時節(jié)難得相見的無奈,況且還要分別,就更讓人憂傷。通過寫兩人相見不易,突出“別亦難”,表現(xiàn)了相愛卻要分離的凄苦。該詩把相戀時分離的場景還原,將分離的心境重現(xiàn),用比興的手法表現(xiàn)離別的來臨無可避免,借助“東風”“百花”等意象渲染離別感傷的氛圍,寄寓他們的愛情在遭受痛苦的折磨。又如“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通過引用漢武帝為求仙,派人尋訪蓬萊仙山但卻無果的典故,來表現(xiàn)幻夢醒時的無奈和絕望,悲嘆相愛卻又分離,相思卻又難見的痛苦。殘酷的現(xiàn)實讓主人公的幻夢徹底消失,清晰地認識到愛人遠去相見無期的事實。雖未曾直接表露出愛情的凄苦,但是這種感傷的情緒卻融入到了詩句里面,在朦朧的詩境里面嵌人了一絲淡淡的哀傷。再如“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表現(xiàn)了當美好的憧憬跌落殘酷現(xiàn)實時的痛苦,春心綻放的結果竟然是香消成灰,在強烈的對照中顯示了美好事物的被毀滅,透露著濃重的失意情緒和動人心弦的悲劇美感。在凄苦迷離的愛情故事里,表達著內心的痛苦,感傷的情調也就自然成為了李商隱無題詩的情感主調。
五、結語
李商隱的無題詩用語隱晦,用典頗豐,意象朦朧,在詩歌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的藝術價值不可估量,無題詩組中所隱匿的對待愛情的態(tài)度,結合詩人經歷以及留下的作品能分析出作者對愛情向往勇敢追求的樂觀,以及對愛情可望不可及,完美愛情不可獲得的悲苦。
參考文獻:
[1]吳振華.李商隱詩歌藝術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24.
[2]黃世中.李商隱論(上)[J].溫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22-27.
[3]吳壽林.試析李商隱的《無題》詩[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1992(04):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