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跳長繩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運動項目,是一直深受青少年兒童喜愛的、簡單易操作、趣味性強的運動。然而想要跳好長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對人體的協(xié)調力、靈敏力、耐力等人體素質各方面有極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它還是集體項目,需要學生團結、協(xié)作來完成。對于小學生來講,由于他們身體協(xié)調性不好、平時練習方法不當?shù)雀髟?,導致跳繩成績不理想。如何在短時間內,以較快的速度提高學生跳長繩的成績,是身為體育工作者的我們應該關注的話題。本文意在研究三跳比賽中如何提高學生跳長繩的成績,以及為后期的訓練做出指導。
關鍵詞:跳長繩成績;合理選材;科學訓練
長繩作為競技運動項目之一,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是師生的共同愿望和目的所在。跳長繩的訓練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體均衡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品質和毅力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加強學生的跳繩訓練,提高學生的跳繩成績既是競技考試的需要,也符合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求。為此,作為體育教學工作者,我們應以科學、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跳繩練習,以此來幫助學生克服跳繩訓練中出現(xiàn)的種種難題,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跳繩練習,從而提高跳繩成績。
一、合理選材
(一)挑選合適的搖繩學生
搖繩的學生是整個跳繩過程的核心因素。學生能否跳好繩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搖繩學生搖得好壞。為此,在挑選搖繩的學生時,要盡量挑選一些身材高大的學生,以便跳繩的學生能夠輕松地鉆過去;還應注意挑選體力好并且有較好手臂力量的作為搖繩的學生,這樣整個搖繩過程才會有穩(wěn)重的重心,便于學生長時間地進行跳繩訓練。
(二)挑選合適的跳繩隊員
在挑選跳繩的隊員時,不能盲目地從外表上判斷誰跳得比較好,而應通過多次觀察,挑選那些有較強適應力且有跳繩天賦,并在多次訓練中均表現(xiàn)較好的學生作為跳繩隊員。在此基礎上,盡量選擇一些個頭小、身體靈活、動作輕便的學生作為跳繩隊員。跳長繩本就是一件技術性很強的運動項目,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悟性,因此對學生的判斷力和反應速度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另外,在挑選參加比賽的跳繩隊員時,可以先多選一些作為替補隊員。比如,一個長繩隊如果是16個人參賽跳繩的話,應該選出30名學生進行訓練,在層層訓練篩選的過程中,留下最為合適的人選及兩名替補人員參加比賽,可以達到最優(yōu)化的訓練效果。
二、科學訓練
(一)掌握正確的跳繩腳法及跳繩技巧
跳繩的腳法一般是單腳起跳,單腳站立,這也是跳長繩比賽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跳法。這種跳法學生較為熟悉,訓練時也比較得心應手。單腳交換跳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在跑動中能夠配合繩子的啟動,從而更加流暢地跳過繩子,同時也能快速地跑出繩子。
在跳繩比賽中,規(guī)定跳繩的學生必須依次以“8”字型跑跳穿越長繩,并且在指定的場地內比賽為有效動作。這就要求跳繩的學生在進行跳繩訓練及比賽時要注意進出繩的角度和路線,即跳繩人應與搖繩人之間保持大約40度的角度,并且站在繩圈幾近中間的位置,以便更好地跳進去;跳繩人在跳繩中還應注意自己的身體動作,即跳進時要低頭、手要放到腰的位置;跳繩的各個學生之間應保持適當?shù)木嚯x,并且后面的學生應選擇恰當?shù)臅r機跳進去,以免出現(xiàn)兩人相互碰撞的現(xiàn)象。
(二)掌握正確的握繩手法及搖繩技巧
在握繩時,學生應從虎口開始往手指根方向握,保證搖繩的兩人握繩的圈數(shù)一樣多,并且保持五指緊扣的握拳姿勢,同時保持拳心的自然向前,使手指、手腕能夠靈活地轉動,方便手部力量的發(fā)揮,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搖繩訓練。搖繩的學生要注意將繩子的高度控制在一米七五左右,以便于跳繩的學生能夠靈活地進行跳繩練習。
跳繩比賽規(guī)定2名搖繩的學生兩腳間距不少于3.6米。在進行訓練時,學生應謹記這一點。除此之外,在搖繩時,學生應將繩子的重心保持在中間,這樣兩邊能夠均勻受力,便于握繩學生更好地掌控繩子及站在不同位置跳繩的學生輕松鉆過;搖繩的兩名學生要根據(jù)跳繩學生的位置進行適當?shù)刈笥乙苿樱缣K的學生到搖繩學生的左邊時,搖繩學生要有意識地將繩子向右移動大約20~30厘米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手和身體移動,腳是保持不動的),這樣一來,就能給跳繩的學生足夠的空間,這對搖繩的學生具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較快的反應能力,這一點在競賽中尤為重要,有時跳繩的學生就是因為這一點距離沒有及時跳出繩,最終導致失敗。
(三)保證充足的訓練時間及耐力練習
在進行跳長繩的訓練時,學生必須保證充足的訓練時間來進行反復、大量的練習,這樣,在競賽中才有可能取得滿意的成績。在訓練時,學生可以每隔一天或每隔一周進行練習,如此循環(huán)往復地練習可以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性;搖繩主要用到的是手臂的力量,為此,教師應在每周內安排一到兩次的素質練習,比如做仰臥起坐、舉啞鈴等,跳繩的練習也可用短繩代替,可以要求學生進行雙腳的交替跳,一次最低完成500個等。在保證訓練時間的基礎上,也要給學生足夠的休息時間,以免身體出現(xiàn)疲勞的情況,訓練效果反而更差。
跳繩的比賽過程更是對學生耐力的考察過程,只有學生有足夠的耐力和體力堅持到最后,才有可能最終取得勝利。為此,在進行跳繩的訓練時,教師應注重加強學生的耐力練習,如平時可以讓學生進行長跑、連續(xù)跳短繩,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使學生意識到堅持的重要性,從而在競賽中能夠堅持下來,取得良好的比賽成績。
總之,跳長繩良好成績的取得不是靠空談得來的,它離不開教師科學的指導和學生的勤勉練習。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我們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學生的跳繩指導及監(jiān)督工作,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在跳長繩比賽中能夠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鄒國勤,孫霏.一分鐘跳繩如何取得好成績[J].法制與社會,2012.
[2]曲藝.探討16人兩分鐘“8字”跳長繩的訓練方法[J].中國學校體育,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