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要】? 打造“一身正氣、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每個人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更是每位教師的首要任務。作為基層德育工作者的班主任兼高中語文老師,更應主動積極地承擔起這一份責任因為語文課既是一門基礎(chǔ)學科,一門工具課,更是一門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課程。該如何在教育教學中滲透“一身正氣、自強不息”精神的教育呢?結(jié)合日常教學中的個案分析,談一些切身的感受和體會。
【關(guān)鍵詞】? 英雄主義 價值觀 民族精神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8-004-01
高中語文讀本中選有文天祥的《<指南錄>后序》。講析完之后,要求學生當周的隨筆就文天祥這個人物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張。我看到有的學生寫下這樣的話:“最近學了《<指南錄>后序》,我既為文天祥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動,又為他那種封建思想所束縛住的為國而亡的精神感到悲傷。”“在我看來文天祥不過是一個不識時務的人。因為他看不清歷史潮流的方向,他并沒有意識到當時橫跨亞歐大陸的蒙古王朝并非一個昏君執(zhí)政的南宋所能抵擋得了的。”“我認為他還是一個不自量力的人。他并沒有意識到一個文人墨客和一個文官,是很難成為一個拯救國家于危難的英雄。”還有一位學生在隨筆中為文天祥列了幾大罪狀:“不識時務”“頑固不化”“跳梁小丑”“以雞蛋碰石頭”等。學生的隨筆,使我感到震驚。我不由想到說有的學生在參加作文競賽,——“介紹一種技能”時,竟然介紹偷的方法;有個老師說學生中有人佩服希特勒。這些認識反映出經(jīng)濟大潮所帶來的拜金主義、功利主義使我們的一些學生模糊了是非觀念、缺乏正確價值判斷能力。我想不到,我的學生會如此評價我心目中的英雄,文天祥身上現(xiàn)出來的浩然正氣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倒不衰、繁衍強盛的精神支柱。學生們否定文天祥,實際上就是對這種浩然正氣在民族生存發(fā)展中的作用認識不足。于是,我決定以“文天祥是英雄還是不識時務者”為話題組織一堂班會課。
上課了,我在黑板上寫下話題:“文天祥是英雄還是不識時務者?”學生感到愕然。我解釋了討論題的由來,學生隨即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部分同學認為文天祥是“不識時務者”,他的反抗會給老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還不如歸附元軍,避免戰(zhàn)爭。避免戰(zhàn)爭給人民造成的苦難。還有的同學提出,文天祥可以不來硬的來軟的,以退為進,搞曲線救國。即詐降,等積聚力量后東山再起,一舉殲滅敵軍。這種說法一提出后,不少人附和贊同。但也有學生提出異議認為詐降會使宋朝喪失斗志,也不妥當。還有人比較消極地表態(tài)“當時的宋朝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抵抗強大的元軍,宋朝的覆滅的歷史的必然趨勢。”學生各執(zhí)己見,好不熱鬧,誰也說服不了誰。
在各種觀點一一呈現(xiàn)之后,我發(fā)話了,首先是對每個發(fā)言的同學給予肯定,肯定了他們勤于動腦,用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的態(tài)度。接下來,我提出一個問題:“你如何評價中國近代史上的反抗外族入侵的斗爭?尤其是如何看待十五年抗戰(zhàn)?”結(jié)合中央電視臺推出的系列節(jié)目《永遠的豐碑》,介紹了中國近代史上無數(shù)為追求自由、進步,為抵御反抗外敵入侵而拋頭顱,灑熱血,獻出畢生精力的中華優(yōu)秀英雄兒女的光輝事跡。他們奮勇抗敵,寧死不屈,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聽了我的話,學生沉默了。過了一會兒,有學生說:“正是靠著頑強不屈的抵抗,中國人民才取得了抗戰(zhàn)的勝利?!痹趯Υ擞枰愿叨瓤隙ㄖ?,我又引導學生思考:“是以成敗論英雄,還是以精神論英雄?”同學們有的回答“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也有的說要以“精神論英雄”,并列舉了很多“失敗的英雄”。我趁熱打鐵:“如果以成敗論英雄,那么你如何看待項羽”這時班上陷入了一絲僵局??吹酵瑢W們語塞,我便提供了一個思考的切入口?!澳纤闻~人李清照是怎樣評價自刎烏江的項羽?”于是全班齊背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痹诶钋逭招哪恐校椨鹗俏挥⑿?,雖然他失敗了。項羽身上那種寧可自殺也不含羞受辱的精神不僅感動了李清照,也影響了后世的許多仁人志士。譚嗣同,秋瑾,劉胡蘭,黃繼光等英雄都是以他們身上那種頂天立地、一往無前、慷慨赴義的精神永垂史冊,影響后人。我們的民族正是因為凝聚了這樣一種精神才不倒不衰,繁衍至今。如果在外敵入侵時,就投降,做一個識時務者,那么,中華民族恐怕早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這番話話音未落,我看到有不少同學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于是我又將問題的討論深入一步:“關(guān)于文天祥的討論,實際上涉及到人生觀,價值觀,政治學中學過人生價值,何謂人生價值?應怎樣來衡量人生的價值?人之所以為人,之所以不同于豬狗等動物,就是因為人有思想、情感。尤其是有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孟子認為:‘人之異于禽獸者,在其有仁義禮智。’他還認為:為了義,可以舍去生命。即舍生取義。人在世上走一趟,要使人生有價值,就應該具備一種寧可被消滅,也不能任人欺辱宰割的精神?!?/p>
通過這節(jié)討論課,我體會到了幾點:打造“一身正氣,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體師生甚至全社會的的參與和努力,而且不能一蹴而就,要堅持不懈,營造一種氛圍,少數(shù)人忙乎和短期行為都不可能奏效,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將這種精神的打造滲透到教育教學中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
其次,思想教育不能過于簡單,要讓學生通過一些具體的、實實在在的事例來領(lǐng)悟。不能采取高壓政策,不分青紅皂白就是一頓訓斥,更不能一棍子打死,這樣長期以來,學生會有逆反心理,或者有話不敢說,有想法只能保留在心里。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不論對錯,只要說出自己的見解才能進行溝通和交流。但是教師一定要注意正確的疏通和引導,糾偏糾誤,這樣才能使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
總而言之,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