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娜
摘 要:高中政治作為一門學生必須掌握的課程,現(xiàn)在隨著教育觀念愈發(fā)強化,新課改對于高中政治教學的要求也更加嚴格,教師致力于探索如何能讓學生進行更有效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合作學習方式被提出,那么如何讓高中學生在政治課堂上有效的進行合作學習,是本篇文章要做出探討的,希望能夠為當代高中日常政治教學提供一些思路。
關(guān)鍵詞:高中政治;合作式學習;學習方式
引言:
現(xiàn)在教育改革非常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發(fā)展,政治作為學生必須長期學習的一類學科,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努力共同進步。當代高中學生學習壓力極大,作為教師,需要時時和學生進行溝通,不斷思考、創(chuàng)新,為學生探索出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那么合作式學習方式作為教師參考的一個方向,如何才能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良好運用是我們需要進行探索的。
一、教師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方面的有效引導
教師作為整節(jié)課程的主導者,一定要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方面的有效引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通過分組協(xié)作等方式的引導使學生明白合作式學習的真正含義,并在分組協(xié)作的過程中注意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關(guān)于合作式學習,教師需要為學生做出相應解釋,現(xiàn)在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因此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更偏向于獨立自主的習慣,許多同學更喜歡自己思考,而不愿意與同學一起探討,而有時也正因為如此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因此現(xiàn)代高中政治教育課堂需要教師加以一定的輔助,要為學生制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引導同學們在上課過程中積極與他人進行合作,遇到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和同學進行探討、分析,遇到需要幫助的學生也要熱情的幫助他們,和同學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組員的匹配按照學生的意愿來決定,可以和自己配合度較高的學生進行組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少的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都能夠最大程度的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如果教師過多干預,那么合作式學習活動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二課“影響價格的因素”為例,由于這個知識點答案較為綜合化,涉及了經(jīng)濟生活的多個方面,因此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式學習課題,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將同學們進行分組,組員不做限定,每組四人,這時教師可以給定“影響價格的因素“這個課題,讓同學們從多個角度來進行思考,同時進行討論,每個人都需要大膽發(fā)言,講出至少一條因素,討論完之后需要有一個同學將討論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然后交給教師,教師將所有同學上交內(nèi)容進行歸納,最終總結(jié)出正確答案。
二、學生認可并認真執(zhí)行合作式學習方式
合作式學習方式主要有問題式合作學習、表演式合作學習、討論式合作學習以及論文式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教師在進行合作式學習方式的實踐時,需要針對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來選擇合適的合作式學習方式。由于學生在較長時間內(nèi)養(yǎng)成了自身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需要在合作式學習方式開始實行之前為學生做好介紹,詳細講解合作式學習方式的類型以及各類學習方式的利弊,可以針對各類學習方式對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合學生對各類學習方式的喜好程度及建議選擇合適的合作式學習方式。
以人教版必修二第九課“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為例,這個課題也比較適合學生一起進行探討,在探討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我們這節(jié)課為什么要進行討論,是因為關(guān)于促進世界發(fā)展有許多不同的因素。但是在這些因素中有一些因素是非常重要并且不可替代的,學生可以進行探討羅列出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因素,并找出其中最重要的三點,來和其他同學進行討論。教師可以以同桌為基礎(chǔ),讓每組進行討論,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和前桌或者后桌進行商討。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生接觸到的對象都是自己平時較熟悉的同學,因此會更加調(diào)動發(fā)言的積極性,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傾聽和觀察,注意哪些同學對合作式學習方式比較認可,哪些同學又比較抵觸,課后教師需要找不配合的學生進行溝通,詢問原因,并且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改進,吸收學生的意見,才能更加讓新課改走的更遠。教師在和學生進行溝通的時候,可以針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來進行交流,我們需要知道促進世界發(fā)展的因素都有哪些,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涉及到的因素非常龐雜,學習的過程就會變得非常艱難,但如果能夠通過討論的方式將這些因素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是否能夠變得更加簡單呢?通過這種形式的溝通,來慢慢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合作式學習方式。
三、師生共同學習合作
合作式學習的含義不只是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在進行一些課題的時候,老師也可以和同學配合來進行課題的研究。教師可以先給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們進行思考,并且可以告訴學生,一定要認真思考,稍后我們會針對布置的問題進行提問,這個學習方式可以針對一些比較難的問題進行設(shè)置,學生通過自主思考依然無法解決,那么教師作為整堂課的主導者,在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可以進行疑難的解答,從而幫助學生進行下一個階段的思考,保證整個思考過程不被一個結(jié)點卡住,輔助學生思考和探討過程的順利,也能夠增強學生對于合作式學習法的信心和興趣。
以人教版必修四第二課“百舸爭流的思想”為例,在這節(jié)課中涉及到“一只腳能不能同時踏進兩條河流”這個從古至今都非常有爭議的問題,但是在哲學課本中,這個問題有明確的解釋。因此關(guān)于這個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思考,思考的過程中和身邊的同學進行討論,一只腳到底能不能同時踏進兩條河流呢?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題目比較復雜,產(chǎn)生一些疑惑,這個階段學生剛接觸到哲學問題,腦海中還沒有哲學的框架,對于事物的認知還比較片面,因此對于這類問題的討論要主要以教師的引導為主,討論完之后,教師需要對課堂上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并且講解正確答案。教師在收集完學生的答案之后,根據(jù)學生的思考結(jié)果做出有針對性的講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一定要認真對待學生爭論中存在的問題,并且要認真?zhèn)湔n,針對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提前做好準備,教師在上課前可以搜集相關(guān)視頻,來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對這個問題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思考過后進行相關(guān)提問,這樣就能夠做到學生與教師直接的良好溝通。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回答中了解其認知水平,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上課進度及深度。
四、結(jié)束語
在合作學習教育方式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的氛圍,讓學生的思想不被限制,引導學生對知識、對思考重新定位,并且盡力做到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快樂中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集體觀念,通過分組方式讓整體帶動局部,積極思考,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實現(xiàn)教師教育下的學生主動求知。
參考文獻:
[1]卞開悅,王栩.基于SPOC的混合式學習模式的思考與實踐——以理工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課程為例[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7(7):152-153.
[2]邵莉芳.小組互動合作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思考與實踐——以詩歌鑒賞課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8,19(11):35-37.
[3]張麗俠.“相識”“相知”“相守”——教育新常態(tài)下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運用中的實踐與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