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李昌
摘要: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孕育著美、生成美、通向美的深處的場所。我們通過語文課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心靈與健康的審美情趣。健康的審美情趣不僅影響學生個體人生事業(yè)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也直接關系到社會文明程度。
關鍵詞:美感;審美情趣;情感;情操
語文新課標提出的一個目標是“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p>
美感是人類對客觀事物美的體驗,是人們在審美活動中對美的事物的主觀感知、欣賞和評價。只有準確地認識、鑒別生活中美的事物,才能逐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培養(yǎng)美好的心靈和崇高的審美情操。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生動地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社會美、精神美和語言美,為美感教育開辟了廣闊的途徑,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和發(fā)揮這一特點,通過對課文的閱讀、欣賞、評析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首先,要通過對人物語言的理解來感知作品中人物的形象美。李吉林老師在《美的彼岸》中談道“通過美的形式、美的內(nèi)容、美的語言,讓美去占領兒童的心靈”,“以美為突破口”,讓“教學的文化內(nèi)涵得到順乎自然的體現(xiàn)”。我在教學《將相和》一文,要領悟藺相如、廉頗的性格特點,可抓住以下幾段描寫他們言行和神態(tài)的句子來閱讀、欣賞、評析、領悟人物品質的美。
1、當藺相如發(fā)現(xiàn)秦王完全沒有誠意拿城換璧,借故把璧要了回來之后,他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學生回答后,用課件出示畫面及描寫對應內(nèi)容的一段話,我和學生來一場美的邂逅。讓學生讀出“捧”、“退”、“靠”、“站”、“舉”、“撞”等動作描寫的詞語,引導學生品讀可歌可舞的文字意境美;接著理解“理直氣壯”一詞,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詞意,很有氣勢地品讀出藺相如“理直氣壯”說的兩句話,從而領悟他的臨危不懼、隨機應變的愛國主義情操。
2、當秦王在澠池會上當眾侮辱趙王后,藺相如是如何針鋒相對的?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這段話,并引導學生劃出“生氣極了”、“再要求”、“跟您拼了”等描寫神態(tài)動作的詞語,并入情入境品讀,在品讀中領悟藺相如為維護趙國尊嚴,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無畏的愛國精神,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情懷的熏陶。
3、藺相如對廉頗處處避讓,手下人憤憤不平,他如何向手下人解釋的?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這段話,要求學生劃出反問句和中心句(感嘆句)。讓學生帶著強烈感情來品讀這段話,從而領悟藺相如的識大體、顧大局的高尚情操。
4、當藺相如說的話傳到廉頗耳朵中,廉頗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學生回答后,引導他們品讀、欣賞、評析,廉頗知錯就改的高尚情操。
其次,教師應把握住文學作品中藝術形象的理想、情感,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形成美感,從而受到教育。在教學《可愛的草塘》一課,我注意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直觀的形象、濃烈的情緒氛圍,把文章負載的作者的情感真切地傳送給學生,變?yōu)閷W生的美感體驗,引起他們歡欣、興奮、激動的情緒,促使他們進入美的情景之中,在喜悅、積極的情感中體驗美感。
1、視聽結合,再現(xiàn)情景,悟神入境,感受自然美。
作者從“真景物”的“外物美”,連同自己的“內(nèi)修美”,精神與物象交融,作品在字里行間升騰出美的意境,美的情感。李吉林老師說,我們的課堂應該以“美”作為培養(yǎng)兒童創(chuàng)新精神的土壤,審美的愉悅使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在無限自在的心理世界中積極展開,潛在的創(chuàng)新種子就很容易在這宜人的審美場中萌動、發(fā)芽。為了幫助學生進入情境,感受草塘的美,我采用了聽朗讀,看彩圖,視聽結合的方法。課前,我準備了五幅課件彩圖:第一幅是茫茫草海,一浪推一浪的活動片;第二幅是開春時小河里魚群游來游去,小女孩在舀魚的活動片;第三幅是在大雪中打狍子和捉野雞的圖片,第四幅是水泡子里魚群密密麻麻,“我”在逮魚的活動片;第五幅是藍天、白云、蒲草、蘆葦?shù)褂吃谛『永锏膱D片。上課時讓學生邊聽朗讀邊音畫同步,音形結合地再現(xiàn)北大荒的美景,使學生所看到的與所聽到的建立直接的聯(lián)系,進而悅目、悅耳、悅心,體驗北大荒的美,激起他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之情。
2、品文析句,憑借情景,賞景悟情,體驗語言美。
《可愛的草塘》一文語言生動,文筆明麗,運用了比喻、排比、夸張、擬人等多種手法。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北大荒的贊美、熱愛之情。描寫草塘靜中有動、動靜結合,如大海,如浪花,如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在歡笑翻滾的美景,表達了作者當時禁不住的激動、歡笑的情思;又如寫小河,作者用了排比手法,使藍天、白云、綠草、清水如詩如畫,再現(xiàn)讀者眼前,實質吐露了作者被陶醉的愉悅、留戀的心聲,都為了抒發(fā)作者對北大荒的眷戀情懷。教學中設計品文析句的環(huán)節(jié),能使學生在品讀中賞景悟情,很好地理解課文,把握作者的感情,和作者產(chǎn)生情感美的共鳴,從而受到美感教育。因此,在教“茫茫草?!?、“小河美景”時,我讓學生品詞品句、比詞比句、議詞議句,悟出語言文字的“味道”及其在表達上的準確性、生動性、鮮明性,體會語言文字表達的美。
3、美讀課文,回味情景,深化美感。
教學中,我以讀為主,指導學生用真切的情感、欣賞性美讀回味情景,體驗美感,更深更透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并與之產(chǎn)生共鳴。朗讀形式與式樣有:個別讀、分角色讀、引讀、自由讀、小組讀等,引導學生懷著對北大荒的贊美、熱愛之情,融情于聲,用抒情、輕快、驚訝、贊嘆、自豪等不同的語調來朗讀。朗讀時要求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讓課文敘述的內(nèi)容在腦子里形成了流動的畫面,寄贊美之情、愛戀之心在美詞美句中,從而達到體驗美、愉悅身心的境界。
第三,在教學中遇到文學作品中有準確說明性、議論性語言時,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體驗、體會,腦海里呈現(xiàn)相應的概念、判斷,從而培養(yǎng)學生體會作品中所表達的美。《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結尾是“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苯虒W這一課,我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知作品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聯(lián)系自己的思想實際來談體會,從而培育、塑造學生關心他人、關愛他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美好心靈和崇高情操,進而培養(yǎng)他們體會作品中所表達的人性美。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是一個孕育著美、生成美、通向美的深處的場所,從表意走向深沉,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心靈與健康的審美情趣。健康的審美情趣不僅影響學生個體人生事業(yè)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也直接關系到社會文明程度。
參考文獻:
[1]冉啟蒙.效語文課堂學習的三個維度[J].現(xiàn)代交際.2013(02).
[2]趙海艷.將"美育"融入語文教學之中的當代價值——韋志成語文教育思想研究[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
[3]田玉芬. 詩歌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的作用[J].科學中國人,2015,0(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