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馳
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說:“美育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質在于理解自然和社會的美,理解人與人的相互關系的美,在于以藝術眼光來認識周圍現(xiàn)實,也在于培養(yǎng)藝術上的美的創(chuàng)造力?!笨梢?,美育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和未來人格的形成會產生巨大影響。提及美育,最原始的印象無外乎是美術給人們產生的美感情趣,然后再通過自身的積累、內化和升華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它更多的是一種判斷,是一種選擇。本文筆者僅從美術學科的特征來闡述美育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及其作用。
以美術學科為基礎,建立大美育觀
在中國提及美育比較早的是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他主張通過美育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把它看做是教育改革、改造社會的重要手段,因此他在北京大學親自開設、講授的一門課程,就是“美育”。因此,把美育簡單地看作是美術教育顯然是過于局限了,美術教育只是美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實各種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中也都具有美的深遠內涵。比如:一首好詩或一篇好的文章常常會給我們不同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不言而喻的,我們把它歸結為美的體現(xiàn)。
美感教育不僅僅依附于藝術中的美術和音樂,還有各種自然學科中的美感體現(xiàn),如數(shù)學、地理、語文等學科也是完全可以滲透美育的,達到的效果也和藝術學科如出一轍,它們之間是相互貫通、相互影響、相得益彰的關系,也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大美育觀的作用。
樹立美術學科正確的審美價值觀
建立審美的主體意識 看一幅美術作品的美與不美,完全取決于觀者本身,取決于審美主體的審美心理,是審美主體把自己的感情移入審美對象的結果。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一種主體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表達內心的感受,教師再從另外的角度分析其美感,而不是用別人的觀看經驗強加于學生的審美之上,這才不至于使學生主體意識中的美丑概念混淆。
改變功利的審美方式 談及功利的審美方式就要提到布洛和他的審美心理距離說,布洛提出審美方式是非功利的。比如:初次看到羊的人會聯(lián)想到羊肉、羊毛等,所以就認為羊美。這是建立在實用基礎上的美,它并不是純粹的美感。因為有心理距離,人感受到的并不是羊的外形美、羊的敏捷美,而是羊給人帶來的肉和毛,這本身就是功利心理。
美術、音樂學科是最有能力改變學生的這種功利心理的,因為學生在欣賞作品的時候,是純粹的感受到了美,由此建立美感,所以也就不存在心理距離。而對于其他學科,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做到消除心理距離,建立審美情趣,大多數(shù)學生的功利心理比較突出。但各科教師也有義務幫助學生建立這種審美態(tài)度。
作為美育教育的主陣地,藝術學科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審美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也能夠潛移默化地完善學生的健全人格。
美術和自然科學有著深層次的聯(lián)系
通過美術學科的美育使學生建立形象思維 有一個小小的事例引起了美術教師和數(shù)學教師的共鳴,學生在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的時會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純粹的分析,推算的結果;一種是直接感觀,形象思維的結果。這兩種方式的結果導向是一致的,但具備形象思維能力的學生思維極其活躍,局限性小,而不具備形象思維能力的學生則與之相反。可見,美術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立體意識、空間關系及觀察力發(fā)揮了主要作用,美術學科在這里延展了美育,并且直觀地作用于理性的認知,也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地學習方式、方法。
通過美術學科的美育使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 想象力可以推動個人、國家甚至世界的進步。藝術家如果沒有想象力,那他的作品將是庸俗的、枯燥的、乏味的。美術學科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或升華這種能力。舉一例,西方的繪畫直接影響了現(xiàn)代的色彩學理論,其中印象派做出的貢獻最大,他們大膽地用純色表現(xiàn)事物,從而改變了自然科學的傳統(tǒng)看法,即光色關系、色性關系等,還有很多藝術家通過想象繪制了未來的城市及交通工具……正因為有了他們,科學與藝術才有了深刻的聯(lián)姻。
通過美術學科的美育使學生具備大膽的創(chuàng)造能力 創(chuàng)新能力也可以稱為創(chuàng)新思維,它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積累。達?芬奇也是鮮為人知的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解剖學家,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實用工具手稿,依據(jù)手稿制作的有些工具直到現(xiàn)在人們還在使用??梢姡囆g對于科學創(chuàng)造的推動是巨大的,映射到我們教育身上也正是那段歷史中的小例子。馬克思說過:“社會的進步正是人類對美追求的結晶,人也是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塑造自己。”所以忽視了審美也就必然沒有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美術學科應關注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通過審美教育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這樣才能實現(xiàn)中國宏觀的創(chuàng)新與復興。
藝術學科是全面實施美育思想的主陣地,這也給藝術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為嚴峻、更為深刻、更為具體的新課題,那就是如何以美育人,這也將成為藝術學科前進的總目標和指導思想。藝術學科的美育應建立在大美育觀下,實現(xiàn)以美育人、以美引智、以美立德、以美健體的功效。美術學科也更有義務將審美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引導以及整合教育的新理念,其道路是海闊天空,其任務是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紅螺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