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梅
摘要:課改使我們的教育觀念得到了轉變。用它來規(guī)范教學行為以啟迪我們的教學智慧,給我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無限的生機。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對課改生物教材中探究性學習的體會。
關健詞:生物教學 ?探究性學習
一.探究性學習的概念
探究式學習亦稱探究式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運用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并獲得親身體驗的實踐活動。所謂生物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中結合教材相關內容,對具有探索性的生物學問題予以解決,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實踐,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發(fā)現探究的樂趣、成功的愉悅,在科學態(tài)度、合作精神、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教學形式。
二、探究性學習的基本過程
(一)提出問題
探究性學習要根據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從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出發(fā),精心設計探究學習活動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思維潛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問題情境中來,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例如:學習光合作用時,探究影響葉綠素形成的環(huán)境因素的實驗中:先介紹日常生活中的青蒜苗和黃蒜苗形成;蔥埋在土壤中的是白色,露在外邊的是綠色,再叫學生思考:有什么問題需要探究?引導出問題:哪些環(huán)境因素影響葉綠素的形成?
(二)作出假設
作出假設是對提出的問題所作出的參考答案,假說一般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提出假說,即依據發(fā)現的事實材料或已知的科學原理或學過的知識,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出初步假定;第二步,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可能設想(推斷),即依據提出的假說,進行推理,得出假定性的結論。?假設應該建構在以往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符合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具有可行性,在現有的條件下是可以完成的,并可以達到預期效果的。教師要鼓勵與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假設,對問題做出嘗試性解釋。例如,(接上一個例)學生提出:哪些環(huán)境因素影響葉綠素的形成的問題后作出假設:假設光照要影響葉綠素的形成;依據是:日常生活中的青蒜苗和黃蒜苗形成;蔥埋在土壤中的是白色,露在外邊的是綠色。
(三)、實踐探究
我們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假設來設計一個實踐探究方案,實踐探究方案的設計一定要遵循可行性、重復性、簡便性原則,我們根據以上原則對設計的方案進行實施操作、完成探究活動。例如,讓學生討論交流:自己怎樣才能種出青蒜苗和黃蒜苗?自己怎樣去遮光?還可以用什么材料?并回家去具體操作和每天作好詳細記錄。
(四)分析與結論
在實踐探究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探究活動過程出現的問題與結果,反饋探究活動中亮點。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探究活動過程的經驗教訓,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構建新的知識,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例如,(接上一個例)三周后讓學生帶上實驗材料分析:青蒜苗和黃蒜苗的形成原因。得出:光照下才能形成葉綠素;評價肯定其它材料的實驗;分析有些黃苗黃色不明顯的原因(有弱光)。
(五)評價與交流
探究活動要將探究成果做成書面形式的論文報告或者是實物形式的模型等進行成果展示。最后將探究活動成果與其他兄弟學?;蚪M織進行交流探究,聽取不同方面的聲音。
三、關于探究性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 探究性學習不是唯一的教學活動
探究性學習只是一種的學習方式,但并不是全部的教學手段,不同的教學內容學習方法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學生的特點,在開展具體的學習活動時, 因地制宜的運用各種學習方式和策略以達到教學目的。探究性學習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難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學科基礎知識,況且并非所有的學科知識都適合探究性教學這種方式。對一些體現事物名稱、概念、事實等方面的陳述性知識就不需要學生花時間去探究,僅靠講授、閱讀等方式就能掌握。
(二)探究性教學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生物教師要改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使學生學習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的、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我國的教育改革要求我們的教育體現的是素質教育,我們的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師。教師只有更新教育觀念,在探究性學習的實施中才會做到有的放矢。在實際工作中要注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使高中生物教師較快地熟悉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能力,以期能較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三) 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探究性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整個探究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探究性學習對學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較高,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可以從已知的生物事實材料出發(fā),遵循引導、合作、自主、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過程,創(chuàng)設鋪墊型問題情境,使學生能從問題出發(fā),引發(fā)學生積極獨立地思考,主動投入學習。教師在整個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就是組織者和協調者,向學生提供幫助和支持,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體驗感受探究過程,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
(四)探究性學習對教師的要求
當前,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頭戲,是提升學生科學素養(yǎng)、改變學習方式的必由之路。作為生物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多角度多層面地滲透探究性學習的教育思想。一方面他對學生明確了探究的內容,目標以及評價標準,另一方面對學生在探究過程的具體細節(jié)不細化,讓學生學會去觀察、思考,去嘗試,不輕易簡單評價學生的探究活動,在學生實在解決不了時,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幫助,適時地指導學生發(fā)現問題,理清各種關系,最終解決問題為最終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而努力,為最終向社會培養(yǎng)出大量的創(chuàng)新型優(yōu)秀人才而奮斗。
[1]黃燕. 探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 四川教育學院學報, 2004, 20(S2):14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