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榮芳
【摘要】 語文是初中階段教學內(nèi)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學科。隨著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教學工作者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并對“提問式”教學模式進行應用,以確保能夠通過問題的設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思維,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 初中 語文教學 提問有效性 改進思考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1-036-01
0
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的課堂提問能夠有效地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將疑問作為切入點走進問題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幫助學生對相關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教育背景中,教學工作者要充分認識這種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并對教學提問的有效性進行改進與思考,為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與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掌握提問原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同時也能對教師的水準進行檢驗,如果能夠提出合理的問題,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從而保障課堂教學順利、高效地進行。基于這種情況,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學工作者要掌握提問的原則。首先,提問要有新穎性。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活力四射,對事物充滿好奇,只有設定新穎的問題,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其能夠快速地融入到學習情境中。其次,在注意提問新穎性的同時還需要注意問題與實際教學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性。例如,在對初中語文教材《沁園春.雪》中的相關知識內(nèi)容進行學習時,課程要求學生要對寫景、抒情以及議論等表達方式進行掌握,并通過文章的背誦,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情感以及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但是受詩文結(jié)構(gòu)的影響,對于理解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來說,無法深切體會文中的愛國之情,那么教學工作者在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從“雪”切入,讓學生談談自己腦海中的雪景以及對雪的情感,在充分活躍課堂氛圍的基礎上,由淺入深的引導學生對詩文的寫作背景進行探究,從而在幫助學生解讀文章的同時,使學生能夠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并能夠?qū)ξ恼逻M行深刻的記憶。
二、保證提問的合理性
為更好的發(fā)揮提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工作者在提問的過程中也要充分保證提問的合理性。目前,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常用的提問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為設置懸念法,在應用該種提問方式時,教學工作者要在全面掌握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想法進行了解,為學生設定帶有懸念性的問題,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第二種為對比提問法,這種方式在實際的教學中應用較多,教學工作者需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對類似的事件進行對比,并將作者的意圖與情感,文章的中心以及人物的心理進行呈現(xiàn),所以需要靈活運用。例如,在對初中語文教材中《社戲》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文中有兩處都在描寫迅哥吃豆,而且兩次吃的是同一家,但是兩次吃豆的感覺為什么不一樣呢?通過這種對比的提問,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寫作手法的認識,同時也能夠使學生對文中表達出來的情感有所感悟;第三種為探究提問法,在應用該種方式開展教學時,教學工作者可以將其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結(jié)合,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如社會背景、人物心理等,并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給予正確的指導,從而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三、注重問題設計的有效性
現(xiàn)階段,初中階段所使用的語文教材都是經(jīng)過專家反復篩選后而編寫的,符合初中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所以在語文教學提問過程中,教學工作者也要在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順應學生的學習特點與理解水平,以增加提問的有效性。例如,在對初中語文教材《雨說》中的相關知識內(nèi)容進行學習時,主要教學目標在于引導學生掌握擬人、比喻等修辭方式,教學工作者在提問的過程中要兼顧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提問,針對學習水平低的學生,教學工作者可以讓其嘗試著用修辭手法描寫句子,并分享給其他學生,在分享后給予鼓勵,以樹立學生信心;針對班級中成績比較優(yōu)異的學生,教學工作者可以在其充分掌握修辭手法的基礎上,對其情感進行訓練,并引導學生對深層次的內(nèi)容進行探究。
四、注意提問的適時性與啟發(fā)性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只有在合適的時機提出問題,才能夠?qū)⑻釂柕慕虒W效果發(fā)揮到最佳狀態(tài)。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學工作者要結(jié)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進行問題的分別設定,已確保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積極狀態(tài)。例如,在對教材中《海倫.凱勒》這篇文章進行學習時,首先教學工作者需要引導學生通讀文章,在學生知道了解她的不幸遭遇后,為學生設定問題,如“她是如何面對生活的?你覺得她是怎樣的人?這些問題的答案你又是在哪里得知的呢?”這樣一來,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其進入學習情境中,通過文章,尋找正確答案,并能夠在自主探究中,認識到主人公那種刻苦學習,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實踐證明,在提問的過程中,實際過早或者過完都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需要對其靈活掌控。
五、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教學提問不僅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提升開拓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等方面也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工作者要充分認識該種教學方式的重要性,并結(jié)合實際效果,對提問方式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提升提問有效性。
[ 參 考 文 獻 ]
[1]田傳德.初中語文教學提問有效性的改進思考[J].考試周刊,2017(64):58-58.
[2]侯變變.淺談提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5):104-105.
[3]蘭洪娜.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32):8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