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 輝 詩人,詩評家。著有《盧輝詩選》《詩歌的見證與辯解》?,F居福建三明。
寫詩是很講究“導入”的,一個好的“導入語”往往決定了一首詩的走勢與延拓。何里利的詩,就有不少令人玩味的、具有“異質性”的導入語。比如《魚在冬天》的開篇:“十二月,我開始擔心魚的呼吸/它可能要愛上一只漏洞百出的魚簍”,多么富有“異質性”的導入語呀!在何里利看來,一首詩的導入語,絕不是故弄玄虛的“噱頭”,更不是高深莫測的“玄機”。她的詩歌“導入語”,一點都沒有“玩”的痕跡。當她以“異質性”的詩歌導入語與世間萬物發(fā)生“錯位”之時,她的“心理脈沖”和“情緒指標”很快形成了波浪式的指向:“樹梢上的飛鳥隔岸觀火/它甚至做好了歡呼的準備/寒風左右徘徊,也是一副看戲的嘴臉/時間不長,果然看見魚鉆進了/那只自身難保的魚簍里面?!敝链耍姼鑼胝Z與引發(fā)的事象真正形成了“異質性”的效應。的確,一首詩的導入語最忌諱的是故弄玄虛,最怕的是高蹈,最劣質的是“畫地為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將導入語“異質化”與“事象化”,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詠物與象征。何里利的詩《魚在冬天》就是成功將導入語“異質化”與“事象化”的好詩。這首詩從魚“愛上一只漏洞百出的魚簍”開始,到“看客”(鳥、風)的出現,魚與魚簍之間,魚與鳥與風之間,形成了一種關系的錯位、環(huán)境的錯位、情感的錯位和命運的錯位。此時此刻,繁復駁雜的世界仿佛一下子被詩人掀開一角,并連成一片。雖說,這導入語的“異質化”與“事象化”看似一種隱喻與暗示,但詩人拋出的魚“愛上一只漏洞百出的魚簍”的導入語,仿佛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一場即將來臨的“風暴”。
對許多詩人而言,當想象的沖動跟生活的原點發(fā)生碰撞之時,于是,沉潛為“暗示性”的想象,詩人何里利就擅長使用“暗示法”。何里利是一個“為一些事物想答案”的詩人。然而,她從來不把“答案”和盤托出,這就是她詩歌“暗示性”想象的妙處。比如,她的《一座山》:“我喜歡這座山的原因有/一、它的左邊山坡上種滿了茶樹/二、它的右邊山坡空無一物。”在這“有”與“無”之間:“茶樹產茶葉,我的朋友可以喝茶聊天/把一整個宇宙聊得渣都不剩”,這是“有”的狀態(tài);“認為萬物皆空的朋友跑去右邊山坡/為一些事物想答案/而我站在他們中間,一身輕松”,這是“無”的直覺。何里利正是憑著她看似“暗示性”的筆力,將“答案”藏著掖著,卻處處“暗示”著有與無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把一整個宇宙聊得渣都不?!弊钅苷f明有無之間的蛻變。應該說,何里利的詩,“暗示性”的想象成了她展開詩意空間的“砝碼”。不過,她的“暗示性”想象,從來不以某個“象征物”貫穿始終,她不想走這條討巧的詩歌路徑。比如《瞬間》:“像是所有的生靈都已經歸巢/時空交給了天空與枝丫/沒有必要再有秘密了”。這首寫愛情的詩歌,本以為詩人就是沖著紅豆樹這個象征物而去的,而何里利的“暗示法”卻旁敲側擊,尤其是在“此刻適合說愛情”的時候,卻筆鋒一轉:“愛正在脫水。如果它成為干貨/星星恐怕會永遠遁走。”難怪“最后的一棵紅豆樹上面只有露水”,盡管“細小又動人”,畢竟是“無法捕捉”呀!是的,正是愛情的迷離,若即若離的“暗示性”想象成了她最適合表達愛情的言說方式??傊卫锢脑?,不急不躁,不揚不蹈,她對物、對人、對自然總是抱有親近的姿態(tài),她的內心總是懷揣著“如豆的燭光”。無論是可見的空間、可聽的時間,還是可觸的生命、可感的經驗,這“四可”的情感法則和思維法則構成了她詩歌“別樣”的世界。
責任編輯? ?馮艷冰
特邀編輯? ?陸輝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