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紅
摘 要:近年來,課改圍繞“自主學習”開展得如火如荼,我們學校也把專家請進來,深度聚焦課堂,探索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自主學習的課堂變革,通過對教材的深度挖掘、二次開發(fā)以及對自主學習課堂策略的建構,還原學習的本質,進行一場真實的學習活動,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自主學習 課堂研究
一、追問:課堂低效因何在
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經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教師用心備課,盡量多用游戲讓課堂生動有趣,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熱火朝天,老師筋疲力盡;作業(yè)嚴格要求,抄默單詞、讀背課文,學生課本知識掌握的也都可以,但只要考試題目形式稍微靈活學生立馬原形畢露,這是為什么呢?
通過系列培訓,我們意識到原來這么多年我們一直在“教教材”、“怎么教”上花樣翻新,在“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上卻很少關注,這其實是“淺層學習”的課堂;同時,多數(shù)教師對《課程標準》的學科價值和導向性重視不夠;再者,我們的課堂關注的是教材,從未真正關注到“人”上來,沒有關注學生的學及學會,“深度學習”從來沒有發(fā)生過,這也是造成課堂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
基于上述問題,我們通過基于自主學習課堂下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研究,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來解決的學習方式,實現(xiàn)學生當學必學,教師該教必教課堂變革,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破冰:學習目標定準位
為真正讓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生根,學校特意引進“教-學-評一體化教學”培訓項目。系列培訓讓我們深切懂得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落點是學科思維培養(yǎng),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關鍵在“學什么”及“學到什么程度”的課程決策之上。只有將課程決策在學生學科思維點上,并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學生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
案例一:
以小學英語《There is a big bed》(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課時學習目標制定為例,探討學習目標的制定、實施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的突破口。本單元主要學習“There be句型”(即某地有某物),一共六個課時,本課時為第一課時,主要通過對話的形式讓學生初步感知和學習。先來看看我們傳統(tǒng)的學習目標是否存在問題吧。
傳統(tǒng)的學習目標:
1.能聽懂“Let’s try”部分的錄音并選擇正確的圖片;
2.能夠正確、熟練地朗讀對話,做到語調、重音地道自然;
3.能運用There be句型編創(chuàng)對話, 談論自己的房間內有什么;
系列學習后,我們根據(jù)課標、教材和學情,對這節(jié)課認真思考,從以下三個方面定位:
1.課程標準在哪里?認真查找課標,能找到以下有關內容:聽:能在圖片、圖像、手勢的幫助下,聽懂簡單的話語或錄音材料。說: 能在口頭表達中做到發(fā)音清楚,語調基本達意;能就所熟悉的個人和家庭情況進行簡短對話;能就日常生活話題作簡短敘述。 玩演試聽:能按要求用簡單的英語做游戲。
2.教材在哪里?當我們再次打開課本重新梳理,發(fā)現(xiàn)課本每單元一個主題,分別按對話、詞匯、閱讀的順序進行編排的。之前一直困惑為什么第一課時是比較難的對話,第二課時是相對簡單的單詞?現(xiàn)在終于明白了:編者把對話課放在第一課時,就是希望學生能先用中心句型學會交流和應用,之后再學習具體的相關單詞,最后語篇學習,運用到更廣泛的實際生活中。
3.學情在哪里?過去雖然也知道學生之前學過哪些相關內容,但從來沒有想過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學習力如何。重新思考:本課學習對象為五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家居物品和方位的單詞,如:picture、 fan 、light; in 、on 、behind;也學習過描述房間內物體的形容詞,如:nice、 cool;也會用已知句型簡要介紹位置,如:The picture is on the wall.
4.根據(jù)課標、教材和學情,重新確定學習目標:
(1)聽音仿讀,能正確說出核心句型:There is…in\on….;
(2)通過師生交流,借助已知句型“The bed is in my room. What’s in my room?”解釋核心句型“There is a bed”, 進而掌握完整句型“There is a bed in my room”的含義,并能仿照核心句型描述房間內家具物品及位置;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能用核心句型準確描述某地有某物,并能簡單評價。
三、見效:課堂生態(tài)多變化
通過英語組不斷的調整、反思、改進,英語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初步確立了英語自主學習課堂流程:
1.預習先行,指導預習策略。提前布置聽讀任務、查閱資料,發(fā)放自主學習單。
2.小組共學,讀準文本。學生根據(jù)自學單提出問題并嘗試在組內解決問題;同時教師指導并講解學生解決不了的疑問。
3.小組合作,情境創(chuàng)編。小組討論對話主題并確定句型,老師只給學生必要的建議、要求,不指定相關句型、短語、單詞等語言知識;同時提醒學生所編對話情節(jié)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理性,鼓勵學生主動、深度思考。
4.展示評價。選出2-3組進行展示,展示后由其余組成員進行評價,學生評價后再由教師進行評價。
案例二:
通過不斷的嘗試,我們英語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基本形成,雖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們前進的腳步不會停下。在嘗試的過程中,我們也進行了寫作課自主學習嘗試。
人教版五年級英語下冊第二單元是有關季節(jié)主題,最后的單元目標是要讓學生會寫有關季節(jié)的小作文。圍繞以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本單元的寫作課進行了以下嘗試:先出示寫作要求和思路(先扶著學生走路)
第一次出示學習目標和要求:
出示的同時也給學生講解了目標和要求,但當巡視的時候還是發(fā)現(xiàn)了問題:1.部分學生不理解什么是中心句型,2.不知道從這幾個方面討論;3.小組開始寫一樣的作文。
于是隨即再次講解并修改了具體要求,并把進行比較好的小組進行了展示:
第二次出示學習目標和要求:
我驚喜的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立即能進行修改和完善。小組討論完成之后,又找了幾組較好的進行了展示,并讓學生開始嘗試寫作文,學生給了我不一樣的驚喜。寫作課的嘗試再次讓我深刻的感覺到教師要敢于放手,永遠不要小瞧學生的潛力,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陽的光輝,任何細節(jié)背后都蘊藏著某種道理。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讓自主學習課堂真正一步步實施下去,把課堂的話語權真正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傳統(tǒng)課堂是教師“教的課堂”,很多老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著相似相同的工作,“教教材”應付自如,這樣的課堂哪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又何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而我們進行的自主學習課堂嘗試,先從老師的觀念進行改變,老師的改變帶動課堂的變化,不一樣的老師帶來不一樣的課堂,不一樣的課堂培養(yǎng)不一樣的學生。通過師生共同的智慧之旅學習,讓學生最終獲得適應社會、并促進社會進步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參考文獻:
[1]龔玉飛.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英語課堂的優(yōu)化策略[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8(4):30-30.
[2]“學習共同體”視角下體驗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實踐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2017.
[3]鄭丹梅.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J]. 考試周刊, 2017(60):16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