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
摘要:健美操教育理論體系的構建,本質是研究健美操教育的人文原理和科學原理。但是國內健美操的教學與訓練十分注重物化層面,而不重視人文素質的提高。多年以來,我們在這種重物輕人的健美操教學思想的影響下,實踐中更偏重于健美操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所以,要深入研究健美操教育理論體系,首先要研究健美操思想文化,其次要研究健美操的人文原理和科學原理,本文對其內容進行了思考與分析。
關鍵詞:健美操;人文原理;科學原理
一、對健美操思想文化的認識
國內研究健美操運動的學者普遍認為,健美操是將音樂、舞蹈、體操融為一體的有氧體育運動;還有學者認為,健美操是在音樂伴奏下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操化動作,融體操、舞蹈、音樂為一體的身體練習??梢娢覈鴮∶啦俚睦斫膺€是停留在重視技術、技能和體能等“物化”的研究,而通過健美操運動同步育人的深層次研究還遠遠不夠,這是一種“重物輕人”的體育傾向。因此我們要研究由“物”到“人”的更深層次的健美操思想文化。
二、健美操人文教育原理
(一)健美操人文教育原理的機制
在健美操的教育過程中,培養(yǎng)情感和責任感尤其重要。因為健美操運動需要我們有豐富的情感和責任感來凸顯外在美,滲透的越豐富、越深刻,其育人的效果就越真實、越充分。其實,在健美操的教學與訓練中,情感和責任感的培養(yǎng)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因為情感與責任感是相輔相成的。情感的培養(yǎng)能使人對他人、社會、事業(yè)產生關心、理解、創(chuàng)新的心理,從而激發(fā)出更多的激情和動力。但是若沒有責任感的制約則會失去正義、失去誠信、失去方向。責任感的培養(yǎng)會讓使命感、壓力感應運而生,并能提升知識、技術和能力。但是責任感若沒有情感做支撐,就會使人對事業(yè)、生活失去激情和動力,最終責任感也日漸減弱,甚至消失。
(二)健美操人文教育原理的原則
健美操人文教育具有普世性、非功利性和底線性,這是它與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區(qū)別,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健美操人文教育有三大原則:盡力性原則、協(xié)作性原則、尊重性原則。指在健美操的教學、訓練和比賽中即使不能做到最優(yōu)或取勝,也應盡全力去做。雖然練習者個性不同,但在發(fā)生矛盾時,大家必須相互協(xié)作、配合。練習者不能強迫他人和環(huán)境,而要尊重他人和環(huán)境,這就是三大原則。
(三)健美操人文教育的內容
情感是人對事物的體驗到反映。情感包含積極性與消極性,它會產生增力效應與減力效應,也是引發(fā)激情、形成人文智慧的“原動力”,它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拼搏精神。因此在訓練中重視培養(yǎng)練習者的情感會有助于人文精神的構建,這也是健美操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健美操科學教育原理
(一)健美操科學教育原理的內涵
健美操教育的科學原理是通過健美操運動提高練習者身心素質與思想境界。人們過去認為健美操就是“音樂+體操”外加有氧運動的形式。其實健美操是在此基礎上,依靠人的內心來調節(jié)人體的內外環(huán)境來增進健康,提升境界的綜合性體育運動。因此,我們要研究身、心、境三合一的健美操運動,從而促使健美操運動向科學與人文融合的方向發(fā)展。
(二)健美操科學教育原理的內容
(1)煉身的內容
健美操運動的主體是人,人體的物質代謝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過去人們認為身體調節(jié)是健身者唯一的動力來源和目的所在,這是不科學的。目前,大眾健身者多以減肥為目的,進行單純的體能鍛煉或形體訓練。然而,人體通過單純的身體技能訓練而表現(xiàn)出形體動作,大多缺少思想、藝術、情感的拙力,表現(xiàn)不出健美操原有人體美的豐富思想和令人羨慕的外在形體美,成為一種“見身不見心”的機械唯物主義。
(2)煉心的內容
健美操教育“煉心”要從“知、情、意”三方位提升人的心力,從而增進人的心理健康。目前心理健康往往是反映人的品位高低及運動能力強弱的重要標志。作為健美操的練習者更應具備這種素質。過去健美操運動“重技術輕育人”,所以人們偏重于研究健美操的訓練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人的體能、技能和心理素質有所提高,但忽略了內在素質的提升,這種長期“重物輕人”的落后觀念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健美操是一項表演技能非常高的運動,運動員要兼?zhèn)湮幕仞B(yǎng)與高超的表演技能才能把健美操的思想演繹的淋漓盡致。
(3)健美操教育提升境界
堅定的信念及更高的境界往往能創(chuàng)造奇跡。健美操動作的表現(xiàn)不僅局限于肢體語言,還要用藝術的“心靈”去感受,達到身、心、境完美結合。健美操教育的境界,就是通過對練習者“身”、“心”的培養(yǎng),提高練習者文化素養(yǎng)與境界,從而在健美操運動中創(chuàng)造奇跡。
四、總結與建議
(一)結論
健美操教育是研究深層次的思想文化和器物文化相結合的完整文化,即“硬文化”與“軟文化”的結合文化。通過對健美操文化的傳承、培養(yǎng)優(yōu)質的人才,長期以來,國內健美操教學偏重于提高技能、體能和鍛煉規(guī)律,即“物道”。忽略了同步培養(yǎng)人的情感和責任感,即“人道”。未來健美操教育理論就是要“人道”與“物道”融合和人文與科學融合。其本質是通過健美操文化的傳承,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變健美操“項目教學”為“項目教育”,即健美操教育。把單純的健美操“知識技能傳習”變?yōu)椤拔幕瘋鞒小薄?/p>
(二)建議
建立人文與科學相融合的健美操教育理論體系是一個全新的探索,需要在健美操教育實踐中一步步研究和探討。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是緊密融合的教育手段,在教學中這兩種手段不能區(qū)分得過于明顯,要相互交叉、相互促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它們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組織開展健美操教師的培訓工作,使教師全面了解健美操教育的內容和體系,并進一步探討研究健美操文化的建設問題。
參考文獻:
[1]趙紅.吉林省體育學院健美操教育課程新體系的研究 與實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 (03).
[2]李凡凡.高校健美操教學現(xiàn)狀及改進思路探討[J].大眾科技,2010 (01).
[3]張利麗.高校健美操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華章,2013 (31).
通訊作者:侴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