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興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高峰期,同時學生的心理也逐漸趨向于成熟,有成人化的特征。因此,這個時候的學生具有更敏感的心理,情感也更加復雜又強烈。而體育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能夠注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意味著教師必須要將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擺在重要的位置。而自卑心理是當前初中學生常見的心理,本文主要以這種心理的產生及其調節(jié)策略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體育;自卑心理;調節(jié)策略;心理素質
若是學生存在心理障礙,那么很容易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初中體育課程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需要注重保證學生的身心獲得平衡又全面的發(fā)展。而且心理過程會始終與教學過程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學生若是擁有自卑的心理,則很難積極配合教師而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也不利于幫助學生獲取知識及技能。長此以往,學生的自卑心理會干擾其健康成長。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自卑心理的產生
首先,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體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每個學生彼此之間都存在多個方面的差異。體現(xiàn)在體育教學領域,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其運動能力之間的差異就比較明顯。尤其是當一些體育運動內容要求學生挑戰(zhàn)自己時,若是身體素質不夠,或者運動能力差,甚至是存在先天不足問題的學生,則很容易在心里產生懼怕感,并因此而退縮,不敢去嘗試。長期以往,就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障礙。若是學生的心理素質過低,甚至可能會形成一種恐懼心理,懼于上體育課。這部分學生很可能會出現(xiàn)逃課行為,即便有些學生沒有逃課,也會在課堂上顯得焦慮不安,害怕自己在同學面前出丑[1]。
其次,一些學生并沒有正確認識體育活動的價值,本身就對體育抱有消極的態(tài)度。在這樣的消極態(tài)度之下,若是學生并不具備頑強的意志品質,就容易使其在反復的體育實踐過程中,產生膽怯心理或者逃避心理。尤其是當前的初中生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沒有經歷過多少挫折,容易怕苦怕累。這些都是學生產生自卑心理障礙的根源。
最后,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生理發(fā)展方面也會存在顯著的差異。一些學生不但身體矮小,還比較體弱;部分學生則身體過于肥胖,又或者具有某一身體健康問題,會使其從主觀上認為自己不如人,引起較強的情緒低落感。這種情緒若是得到了長期的發(fā)酵,則容易讓學生形成消極的自卑心理。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自卑心理的調節(jié)
自卑心理是一種會嚴重影響學生身體健康的心理障礙問題,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學生本身就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若是對這一心理問題處理不當,就容易一直伴隨著學生而影響其學習生活。為了保障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初中體育教師要注重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卑心理,采取有效的引導方法,讓學生自主調節(jié)自卑心理,增強其自信心。
(一)教師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初中體育教師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思想,要承擔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職責。而教師的言傳身教始終在學生群體中發(fā)揮著較大的影響,這一影響可以滲透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因此,教師要注重從規(guī)范自己的體育鍛煉行為開始,在學生的面前展現(xiàn)自己自信的一面[2]。同時,教師又注重引導學生去認同自己,不吝給予學生合理的鼓勵,讓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去正視自己。比如體育教師可以在學生鍛煉的過程中,陪學生一起鍛煉,與學生平等相處,做一個良師益友,讓學生能夠消除體育活動的嚴肅感,學會放松自己的神經,去正視體育活動的積極意義,從而正視自我,意識到自己只要每天堅持鍛煉,不管怎樣低的身體素質都可以一日又一日地逐步增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逐步增強學生的動作訓練難度,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完成自己以為無法完成的體育項目,慢慢增強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自信心,敢于通過自我的努力來克服一切困難。
(二)教師可科學合理地提高學生的挫折容忍力
每個人都可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遭遇一些挫折,體育教師需要克服學生嬌生慣養(yǎng)的弱點,讓學生正確認識挫折,同時增強其對挫折的容忍力,甚至讓學生將挫折當成是鞭策自己奮發(fā)向上的動力,踩踏著一個比一個高的踏板來獲得更多的進步。比如教師可以在體育訓練項目設置方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提高自身挫折容忍力的條件。在這里就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來進行體育訓練,若是具有極度自信,又敢于超越自我的學生,則可讓他們嘗試參與攀巖等運動項目;若是具有較強自信的學生,則可使其參與到難度中等的體育訓練中,如障礙跑;對于自卑的學生,可以采用拾級而上的難度等級策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難度逐漸升高的體育項目。
(三)采用趣味化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當學生對體育訓練產生興趣時,就容易克服學生的畏難或者逃避等自卑心理。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內心具有較強的內在驅動力,可以支持學生去勇于嘗試[3]。因此,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將趣味化教學方法引入到體育訓練之中,為學生營造趣味化的運動學習氛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想要參與的運動項目,然后展開游戲化的運動訓練,讓每個人都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甚至突破心理障礙。比如接力跑這種競賽式活動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一定的競爭意識下激發(fā)自己的潛能,讓成功感來代替自卑感,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學習信心。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學生的自卑心理很容易影響其身心健康,而體育教師既要鍛煉學生的體育技能,又要保證學生可以獲得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教師需積極針對學生的自卑心理而采取有效策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樹立起自信心,走進快樂學習的體育氛圍之中,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鄒春雷.淺析體育教學中學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克服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 (4):224-224.
[2]常玉.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7 (3):86-86.
[3]朱海峰.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情商[J].好家長,2017 (34):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