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清
【摘要】? 為了配合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也有嘗試運用科普知識,來引起學生對于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通過讓學生學會聯系自身的日常生活來開展化學知識的認知和探索學習,從而將科學素質有效提高,以滿足跨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初中化學,探討了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科普知識的措施,僅供參考。
【關鍵詞】? 初中化學 科普知識 滲透
目前,隨著我國新課改的持續(xù)深入,現代教學模式現已從以教為主逐步向以學為主的方向轉化。初中化學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啟蒙時期,且涉及諸多教學內容和方式,特別是其中的科普類知識十分重要。為了及時挽救學生逐漸喪失的學習興趣,教師切不可將化學課上成科普介紹課,因而很容易讓學生覺得化學課枯燥沉悶,所以進行對化學教學的優(yōu)化,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化學學習方法,將科普知識科學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中,以提升化學教學的實效性。
一、在課堂教學上對學生進行科普知識的合理滲透
(一)針對課本中的基礎化學知識點,化學教師應與現階段高新科技有機地融合,進行豐富地滲透入化學課堂教學中。例如,教師在講化學元素的硅元素時,可以針對硅這種半導體材料,延伸對半導體技術以及這類材料發(fā)展的講述,包含大家使用的電腦、手機、電視機的芯片都離不開硅單質。同時還可以將著名的摩爾定律:在集成電路中,硅晶體管的量每十八個月便會增長一倍,隨之性能也將增強一倍等介紹給學生。如此一來,引導學生充分聯系身邊電子產品的更新速度,來更深刻地感受先進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化。
(三)通過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來展開科普知識。例如講到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措施的時候,會講到淡水資源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上十分的寶貴,根據課本上的插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引發(fā)這些污染的原因,它們對人們生活有什么影響?造紙、化工業(yè)所排放的污水具有怎樣的成分,會導致怎樣的后果?怎樣高效、廉價地淡化海水資源?上述這些話題,均會引起同學展開熱烈的討論及反應,并對學習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立足化學角度來思考認識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關系,以此幫助他們正確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以及物質觀。
(三)通過有機結合化學史展開科普知識。初中化學課本有《資料卡片》、《化學·技術·社會》等內容,通過有機結合這些化學知識、化學史展開科普知識,既可以讓學生更加明確化學這門學科的來龍去脈歷程,又幫助他們站在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這門學科對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進步所作出巨大的貢獻。
二、在化學實驗操作上對學生進行科普知識巧妙滲透
化學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手段,是對學生科普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化學學科最精彩的部分之一。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在化學研究和學習中提出問題,形成猜想,再用實驗驗證基本科學方法和過程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有著其它學科和本學科其它部分無法代替的作用。初中學生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瘜W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如何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并使這種“短暫”的興趣能夠穩(wěn)定地保持并得以發(fā)展,從而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例如:在給學生上第一節(jié)化學課時,用“白紙顯字”的方式自我介紹(即先用酚酞試液在白紙上寫上老師姓名,然后往白紙上噴稀氨水溶液);介紹化學的奇妙時,做“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等小魔術,把學生帶入一個神秘的千變萬化的化學世界。這些趣味實驗的設計,可有效地把學生觀察到現象的喜悅之情轉化為探索未知知識的動力,強化了學習的動機,增強了學習興趣,還達到了對學生科普的目的。
三、利用社會熱點問題對學生進行科普知識有機滲透
現行的教材內容更新速度遠不如現實生活來的快,一些新信息不可能及時在教材中出現,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時刻關注最新科技動態(tài),挖掘和收集最新的有關化學的具有可議性的熱點新聞,經過改編融入到日常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利用社會熱點新聞,緊密聯系教學內容,進行科普教育,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教育和熏陶,培養(yǎng)出具有高度責任感的新時代人才。
例如,講到第十二章《人類重要的營養(yǎng)物質》時,延伸到什么是“地溝油”?“地溝油”、“泔水油”顧名思義就是在環(huán)境極不衛(wèi)生的條件下,經過再加工的垃圾油,這些油中含有多種致癌物質,黃曲霉素、苯并芘、鉛等致癌物質。此外,重復加工的泔水油中還含有大量的甲苯丙醛和磷,人體一旦食用,這些有毒物質將會在血液中破壞白血球,引起食物中毒,嚴重的可致癌。那么,如何才能減少“地溝油”回流到餐桌的可能性呢?有沒有一舉兩得的好方法?福建一家能源發(fā)展公司通過科學研究,利用自主研發(fā)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找到了一條將地溝油循環(huán)利用的新途徑,并成功提煉出了生物柴油,實現了“地溝油”的綠色利用,并形成了“地溝油”產業(yè)化發(fā)展。
通過對地溝油知識的科普,學生可初步形成對地溝油中含有有害金屬單質和有害化合物的學習,并且了解了地溝油的重復利用的過程,而地溝油的“變廢為寶”又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重要魅力,感受到學好化學造福社會的重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結語
總之,在初中化學課堂中,通過滲透科普知識,能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吸引學生關注科普知識,并將化學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以提高學習效果,增強科學素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陳翔.初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07.
[2]朱青.基于PISA科學情境的初中化學情境化命題[D].福建師范大學,2016.
[3]林建芬,李言萍,陳博殷.基于爭議性科技議題論證教學的化學STSE教育研究[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8(0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