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清末新式學生群體與辛亥革命

      2019-09-10 07:22:44周志賢
      雨露風 2019年1期
      關鍵詞:清末辛亥革命

      周志賢

      摘要:清末,由于新式學堂和留學教育的發(fā)展,在中國誕生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第一代學生群體。這個學生群體自身具有革命傾向,加之革命派的鼓吹,遂逐漸走向革命道路,并通過其特殊的方式推動辛亥革命的進展。

      關鍵詞:清末;新式學生群體;辛亥革命

      清末時期,政府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開始實施自救,逐漸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使得社會各階層進行了重新分化組合,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作為完全意義上的近代中國第一代學生群體,正是在這樣一種社會力量重新洗牌的過程中,登上了歷史的舞臺,并在辛亥革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清末新式學生群體的產(chǎn)生

      鴉片戰(zhàn)爭以來,“西學東漸”逐步開啟,中國開始擺脫天朝上國的心態(tài)而向西方學習。在教育方面,開始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新式學堂由此應運而生。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是外國人創(chuàng)辦的教會學校,從19世紀40年代起西方教會開始在中國辦學,到19世紀末,教會學校已經(jīng)達到2000所左右[1]。在西學的沖擊下,洋務派在“自強”“求富”的口號下也開始興辦新式學堂,先后創(chuàng)辦了京師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等專注于翻譯的學堂;上海機器學堂、天津電報學堂等專注于技術的學堂;天津水師學堂、天津武備學堂等專注于軍事的學堂。維新運動期間,雖然受到頑固勢力地阻撓和破壞,但新式學堂仍然得到了發(fā)展,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北洋大學堂、南洋公學、京師大學堂等等。到了清末新政時期,清政府陸續(xù)采取了頒布新學制、廢八股、廢科舉等措施,新式學堂獲得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據(jù)統(tǒng)計,到1908年全國興辦的各類學校共四萬七千九百余所,學生達一百三十萬零七百余人。[2]230到清廷覆亡前夕,各類在校學生總數(shù)達156萬多人。[3]620

      在新式學堂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同時,留學教育也發(fā)展起來。1872年容閎帶領第一批留美學生30人赴美,至1875年共4批。以后,李鴻章、張之洞等又派去英、法、德等國的留學生,但總的來說,留學歐美的學生數(shù)量并不多,到辛亥革命爆發(fā)前也只有大約1000余人。相對來說,留學日本的學生數(shù)量要更多,除了清政府選派的之外,還有很多學生自費去日本留學,因此一時數(shù)量猛增。據(jù)統(tǒng)計,1901年留學日本的中國學生有280人,至1905年已達8000人,次年更增至23000人。[2]229

      綜上所述,新式學堂及留學教育的發(fā)展,共同造就了清末新式學生群體,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二、新式學生群體革命意識的覺醒

      中國歷史上教育大都控制在統(tǒng)治階級手中,讀書人或受專制制度的壓制,或受科舉制度的束縛,逐漸淪為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為什么清末新式學生群體卻能突破這一桎梏,成為辛亥革命的主力軍呢?這主要是因為作為完全意義上的近代中國第一代學生群體,其具有不同于舊式士人、童生的特點,也有自己的利益和政治要求。

      首先,清末新式學生群體有強烈的新型愛國主義思想。他們的形成過程是中國逐漸由封建帝國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過程,因而他們把挽救民族危亡看成是責無旁貸的己任。著名的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李達,就認為自己的愛國思想是在1905年進入新式學堂后,通過接受新知識、了解國家大事后所激發(fā)的。但是,清末新式學生群體的愛國主義思想又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的愛國精神,傳統(tǒng)的愛國精神與忠君觀念密不可分,君臣社稷成為難解的情結,而受到梁啟超等人的國民思想、西方國家國民觀念的影響,新式學生群體把國家與君主、政府相區(qū)別,打破了忠君愛國的觀念。而此時腐敗的清政府使他們感到失望,他們認識到專制統(tǒng)治者非但不能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反而是喪權辱國的罪魁和民眾愛國的障礙,因此就形成了“愛中國不愛大清”的新型愛國主義的思想和實踐,并逐漸產(chǎn)生排滿的革命思想。

      其次,清末新式學生群體開始接受了一些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學說和文化思想,形成了一個具有西方科學背景和獨立價值取向的群體。當時的中國人民最渴望的就是爭取民族的獨立和實現(xiàn)民主,而在新式學生群體看來,美國從獨立戰(zhàn)爭中獲得了民族的獨立,法國通過大革命獲得了民主,于是這一群體對獨立和革命十分向往。另外,他們在了解西方的過程中,學習了伏爾泰、孟德斯雞、盧梭等人的一些理論,如進化論、天賦人權論和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思想等等,這些思想和政治方案后來也成為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在辛亥革命時期所使用的主要“武器”??梢姡沁@種對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學習和接受,有力地鼓舞并激勵著新式學生群體奮不顧身地投身革命,為實現(xiàn)這些新的理想而奮斗。

      最后,除了新式學生群體自身的特點外,他們革命意識的萌芽還離不開革命派的宣傳與發(fā)動。孫中山早在興中會成立時,就把聯(lián)絡知識界作為興中會的組織方針,1903年前后,通過各種渠道媒介,孫中山與國內知識界建立起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國內知識分子則普遍加深了對孫的認識。另外,孫中山還重視激發(fā)留日學生的革命意識,他結識了不少留日學生中的激進分子,如秦力山、李書城、張繼等,經(jīng)常向他們灌輸革命思想,這些學生又輾轉傳布于同學中。在與新式學生群體聯(lián)系的同時,革命派也通過自辦學校的方式培養(yǎng)新式學生參與革命,他們把學校作為傳播民主革命思想、培養(yǎng)反清骨干的場所。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蔡元培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立的中國教育會,他們表面是辦理教育,暗中卻從事革命。此外,還有愛國學社、愛國女校、大通師范學堂等等,這些革命學校的創(chuàng)辦對于激發(fā)學生的革命意識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新式學生群體的革命活動

      在學生自身與革命派的多方努力下,學生群體革命化逐漸由認識進入行動階段,并擔負起組織、宣傳、發(fā)動學潮學運等工作。

      (一)組織革命團體

      學生群體的革命活動是從組織愛國團體開始的,通過組建社團,學生的反清愛國之舉逐漸由個體的行為轉變?yōu)橐环N集體的行為,進而成為一種革命運動。這其中,留日學生組織的愛國、革命團體頗具代表性。1900年,留日學生在日本東京建立勵志會,以“聯(lián)絡感情,策勵志節(jié)”為宗旨,激發(fā)了廣大留日學生的愛國熱情。在它的影響下,留日學生紛紛組織愛國團體,從事反清愛國斗爭。如1901年,粵籍留日學生馮斯欒、鄭貫一組織的“廣東獨立協(xié)會”。 1902年4月,留日學生組織的“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周年紀念會”。1902年冬,留日學生在日本組建的第一個革命團體“青年會”[4]。除了留日學界,國內學界也興起許多革命團體。其中最有影響的革命團體如湖南的華興會、湖北的科學補習所和江浙的光復會。華興會是由留日學生黃興、陳天華等十多人在長沙發(fā)起成立的,會員絕大多數(shù)是留日歸國學生和國內新式學生,以“驅除韃虜,復興中華”為口號從事革命活動。這些團體的出現(xiàn),為之后建立一個全國性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奠定了組織基礎。

      (二)進行革命宣傳

      在組建革命團體的同時,學生群體還積極創(chuàng)辦雜志報刊,進行革命宣傳。一開始,學生還只是閱讀革命書刊的一個群體,逐漸地他們也開始為自己組織的革命團體創(chuàng)辦報刊,如勵志會會員1901年主編《譯書匯編》,編譯歐美政治名著,包括盧梭的《民約論》、孟德斯鳩的《萬法精理》等,向讀者介紹了西方資產(chǎn)階級社會政治學說,不僅在留日學生中,并且在國內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類似的留日學生創(chuàng)辦的報刊還有《湖北學生界》《浙江潮》《二十世紀之支那》等等。國內學生創(chuàng)辦的革命宣傳報刊有《學生世界》《童子世界》《女學報》等等,這些刊物不僅宣傳愛國救亡,也宣傳反清革命。除了革命報刊,新式學生群體還撰寫宣傳民族獨立和革命的著作。如歸國留日學生鄒容所撰寫的《革命軍》是辛亥革命時期最重要的宣傳文獻之一,作者在書中自稱

      “革命軍中馬前卒”,大力宣傳西方資產(chǎn)階級革命理論以及贊美資產(chǎn)階級革命事業(yè),認為只有革命中國才能走向獨立,與世界爭雄。還有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這些革命書籍和革命報刊一樣,在傳播革命輿論,激發(fā)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推動革命形勢的迅速發(fā)展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發(fā)動學潮、學運

      學生群體由于身處學校,還沒有走出社會,所以他們的革命斗爭方式往往會通過學潮、學運表現(xiàn)出來。在國內,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902年11月16日在上海爆發(fā)的南洋公學退學學潮,由于公學的腐敗以及教員的專制,甚至無理開除學生,促使南洋公學8個班200余名學生一起退學。退學后,學生群體的斗爭由反對學堂專制走向反對清政府專制,他們成立了愛國學社,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每周都要到張園演說一次,宣傳愛國主義、排滿、革命等思想,還在《蘇報》以及自辦的《童子世界》報上撰寫宣傳革命的文章。他們的行動為各地受壓抑的學生樹立了榜樣,鼓舞了他們的反抗情緒,導致各地不斷爆發(fā)退學、罷課、集會等反抗斗爭,學生們自稱“學界革命”。與此同時留日學界也通過實際行動反對清政府,1903年1月30日,日本東京中國留學生會館舉行新年懇親會,留學生馬君武、劉成禺、鄒容等人,在清政府駐日公使蔡鈞、留學生監(jiān)督錢恂都在場的情況下發(fā)表革命言論。自此,中國留日學生大部分傾向革命,并公開進行反清革命活動。國內學堂學潮和留日學生學潮,標志著新式學生群體的崛起,他們自覺地把領導近代革命的責任承擔下來了。

      四、結語

      清末新式學生群體的革命與否,是一個時代的產(chǎn)物,我們不能簡單地說選擇革命的學生群體是進步的,而選擇不革命的學生群體就是開歷史的倒車。本文只是對選擇參與革命的學生群體作一個簡單的敘述,他們希望通過革命手段喚醒民眾、拯救中國,是值得我們贊揚的。雖然不能說這一群體對辛亥革命起到最關鍵的作用,但作為當時最為先進的群體之一,他們對清政府的離心及對革命的傾心,可以說是清末政權走向崩潰的實質起點。

      參考文獻:

      [1]蔣述東,涂洪清.近代知識分子與辛亥革命[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1(4).

      [2]李新.中華民國史(第1卷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1.

      [3]陳青之.中國教育史[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

      [4]李本義.清末留日學生運動對辛亥革命的推動[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4).

      猜你喜歡
      清末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與中國共產(chǎn)黨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辛亥革命的法國認知
      近代史學刊(2018年1期)2018-12-06 09:20:56
      清末書院改學堂
      東方教育(2016年11期)2017-01-16 01:20:08
      簡述清末西方中國觀的轉變
      論清末粵漢鐵路風潮對粵港地區(qū)報業(yè)的影響
      新聞界(2016年7期)2016-12-23 14:58:46
      淺談清末新式學堂與中國近現(xiàn)代學術文化中心的形成
      祖國(2016年20期)2016-12-12 18:42:40
      清末陜南地區(qū)的書院改制
      人民論壇(2016年8期)2016-04-11 12:41:35
      清末報載小說敘事“新聞性”探究
      求是學刊(2015年1期)2015-02-11 01:39:19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對聯(lián)(2011年16期)2011-11-20 03:38:48
      北安市| 钦州市| 平武县| 玉山县| 宁远县| 大厂| 拉孜县| 东山县| 太仓市| 宁安市| 怀仁县| 怀柔区| 海丰县| 信丰县| 桦川县| 奇台县| 潞城市| 容城县| 松江区| 凤冈县| 阿城市| 平利县| 瑞昌市| 和平区| 山阳县| 宝兴县| 军事| 揭西县| 乐东| 三台县| 理塘县| 新乐市| 漳浦县| 太和县| 景洪市| 盱眙县| 西平县| 姜堰市| 凌源市| 茌平县|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