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芹
循學而導,就是指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實際參與學習的狀況,循著學生的發(fā)展方向和動態(tài)生成,因勢利導,關注差異,努力做到導之以情、導之以思、導之以法。
學習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必須依賴教育的連貫性培養(yǎng)。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適當指點”是為了“不指點”。可見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習者持久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他們文本體悟、創(chuàng)新運用等各種能力,讓他們學會學習,終身受益。那么,如何從語文的角度出發(fā),循學而導,提升語文學習力呢?
一、 循學而導,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語文實踐的機會?!迸d趣是活動的原動力,是提高學習力的保障。著名的教育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币虼耍瑢W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被激發(fā),那課上的學習活動就會躍動出語文課堂的靈氣,成為智慧的生命符號。
例如,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時,學生讀完老師出示的詞語,表現(xiàn)得很自信,似乎都懂了。
師:(笑瞇瞇地問)同學們,這些詞語都理解了嗎?
生:(異口同聲)都理解了。
師:好!那你們說說“倭瓜”長什么樣?
生:圓的……矮的……(支支吾吾說不清)
師:不知道了吧?這瓜呀,你們人人都認識……
生:啊?(表現(xiàn)得很驚訝,大家面面相覷,很期待的神情)
師:(故意停頓了一下)“倭瓜”就是我們南方人稱呼的“南瓜”!
生:(張大嘴巴)哇!原來是南瓜。(有點出乎意料)
師:那你們知道,為什么叫“倭瓜”嗎?
(生一臉茫然,迫切想知道答案)
師:“倭瓜”是從日本引進的,“日寇”又叫“倭寇”,所以叫“倭瓜”。
(生恍然大悟,沒想到一個簡單的詞語卻包含了這么多豐富的知識)
……
課堂教學的有效,不僅僅反映在引導學生通過語感實踐反復誦讀,更表現(xiàn)在引導學生從煉字的角度細細賞析語言文字的魅力,讀懂語言文字背后蘊含的深刻內涵,從而懂得這樣運用語言文字的理由,掌握滲透著思想感情的、生動活潑的語言文字,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感悟力。
因此,循學而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能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活動中落實語文實踐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 循學而導,提升學生對文本的體悟能力
文本體悟,是語文閱讀學習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培養(yǎng)語文學習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循學而導,重點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力。
教學《我和祖父的園子》一文,挖掘作者“自由自在、快樂無憂”的情感,感受作者幸福的童年生活,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從文本出發(fā),借助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循學而導,一步步突破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體驗、感悟,真正學有所樂,學有所獲。
初讀課文后,教師試問學生:“這是個怎樣的園子?”學生讀過文本后暢所欲言:“生機勃勃、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從哪兒體會到園子的這些特點呢?”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細細品讀,感悟“蝴蝶想飛到哪兒就飛到哪兒,倭瓜想爬上架就爬上架,玉米要長多高就長多高……”學生抓住“愿意……就……”體會到這個園子里的昆蟲、蔬菜,無論是地上爬的,還是天上飛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教師相機出示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睂W生在朗讀中,再次感受到了園子的自由自在。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品味作者在這個園子里做的那些趣事:種菜、鏟地、澆水……感受作者的自由、快樂、幸福:祖父除草,我就除草;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澆水,我就澆水;祖父鏟地,我就鏟地……祖父干嗎,我就干嗎!教師再次出示:“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睂W生在循學而導中真真切切地受到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里是多么快樂、自由,園子成了她生活的樂園。
可見,語文是一門情感性很強的學科,文本中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因此,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深切體會蘊含于語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情,指引、點撥,帶領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他們產(chǎn)生心靈的碰撞,以喚起其情感體驗,走出學習的困境,閃出智慧的火花,培養(yǎng)學習力。
三、 循學而導,強化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不僅僅要感悟理解,還要讓學生動嘴說說、動筆寫寫,在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通過模仿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課文中的語言或表達方法,提高表達運用的能力。
因此,在運用多種方法導入激趣,引發(fā)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深入體驗的基礎上,精心地設計有關作業(yè)練習,對學生積累語言、活學活用、形成語文運用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學完整篇課文,學生往往感觸多、體驗深。為了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空間,獲取更多的知識,可以設計一些拓展性的練習。
例如,學完《愛之鏈》,學生余興未盡。教者試著問學生:“喬伊的妻子喃喃地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伊……’你們說一說,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呢?”大家基于對文本的理解,紛紛暢所欲言。有的說:“喬伊的妻子醒來會告訴喬伊,她昨天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婦人,吃了飯給了好多錢。”有的說:“第二天,喬伊的妻子會給喬伊看老婦人留下的小紙條:在我困難的時候,有人幫助了我,現(xiàn)在我也想幫助你?!庇械恼f:“喬伊一切都明白了,幫助他們家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位自己曾幫助過的老婦人?!庇械恼f:“喬伊找到工作了,而且是老婦人給了他一份彌足珍貴的工作”……教師趁機出示《愛之鏈》續(xù)寫這道既涉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有拓展性的小練筆題,讓學生展開想象,放手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語文教學的重點是要掌握語文學科這門工具,不是為教知識而教知識,也不是為應付考試而教知識,要為了“用”而教,要適當?shù)R的理性理解,而注重語文知識的實際運用。
作家冰心說過:“花有色、香、形,人有才、情、氣?!钡拇_如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他們需要教師的呵護、激勵與關注,更需要教師的循學而導、因勢利導。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教學才會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力。
(作者單位:無錫市江南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