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移動社交媒體的影響下,互聯(lián)網信息大爆發(fā)。我們進入了讀圖時代,微信的朋友圈,微博等媒介已經成為多數人不可或缺的日常獲取資訊的途徑。用一個表情包,一張自拍圖來表達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或以最簡潔明了直白的方式來表達自我。它們的興起,都基于“自我表述”的社交過程,而圖片成為內容的最佳傳播載體。
圖片可以整合許多不同的視覺元素, 傳遞整合的信息。情感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人受到外界的刺激而產生的,視覺為情感產生提供了渠道, 而圖片信息具有很強的視覺元素(《無線互聯(lián)科技》2016年16期) 。根據相關研究報道,通常來說,人們看過一張圖片之后,其記憶會持續(xù)很長一段時間, 如果瀏覽一段文字, 那么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忘記,一般不會出現例外情況(《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5年21期)。大家普遍認同的一種說法是圖片比聲音更容易幫助人記憶,幫助溝通。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的時候發(fā)現,展示圖片后再聽故事要比單聽故事更有助于記憶。科學研究方面也證實了圖片和文本這兩種喚醒記憶的方式,前者明顯優(yōu)于后者,從專業(yè)術語來講就是Pictorial Superiority Effect(圖片優(yōu)勢效應)(源自《National Geographic Learning》)。
另外,我國的語言等級考試,如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最常見,也最能體現考生真實水平的模塊就是“看圖說話”、“ 看圖對話”和“看圖討論”等。(pets考試題圖片)。學生通過理解圖片意思,表達感觸,想法和傳達信息。
作為初中英語老師,我們完全可以用生活中或教材里的圖片資源與我們的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通過豐富的真實的圖片資源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度,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的語言輸出,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
下面以初中英語教學為例,用真實圖片進行課堂互動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Creative Thinking)。
1.角色互換。此活動以小組的形式,在課堂互動中,學生需要充分調動對圖片上關于位置、方向、身體部位等各種語言知識的輸出。以教材《Go For It》八年級下, Unit1 Whats the matter?為例。 圖片是醫(yī)生,護士,和病人的不同看病過程。
Activity rules: (1) 小組以四人為一組。
(2)先由1-2名學生提前看到所給或選的圖片并看出圖片的關鍵信息;思考描述思路,迅速組織語言來描述圖片。
(3)其余小組成員認真聽描述后,在描述人引導下擺出與圖片相一致的動作。
(4)各個不同的小組可以就同一圖片進行比賽。增加課堂活躍氣氛。
2.想象互動。此活動以兩人一組,在圖片的引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在有趣的互動中問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現語言有效輸出。以教材《Go For It》八年級上, Unit4 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Section A為例。
教師給學生一張空的房間/大廳圖片,先讓學生想象Whats his/her most favourite cinema? 然后要求學生粗略地畫出他的/她的best cinema并要求學生使用1a和1b的詞匯。
學生向自己的組員展示描述自己的想象圖回答對方的問題。之后聽對方描述自己的想象圖并詢問對方一些問題。
綜上所述,在課堂上多運用有趣的,能激發(fā)思維的,內容豐富的圖片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實現語言的有效輸出,同時,也使學生更投入,記憶更深。
【作者簡介】鐘勇,廣東省韶關市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