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本霞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體育素質;就業(yè)
一、引言
2015年11月10日,習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的相關概念,隨后供給側改革成為了經濟管理領域最火熱的詞匯。本次改革內容主要是針對供需關系和結構性問題提出了資源最優(yōu)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的方法,以更好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人口紅利衰減、“中等收入陷阱”風險累積等問題。從人才市場角度來看,勞動力供給側與需求側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其具體表現為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突出,以及全國長期存在高端人才欠缺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方面給大學生的就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提高了用人成本,削弱了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從人才培養(yǎng)角度來看,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專業(yè)人才的搖籃,其正好處于人才市場的供給端,因此將其納入改革的范圍內,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提高學生體育素質的原則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部將體育素質納入到了素質教育的范疇,以讓學生有更好的身體條件,便于未來的工作和服務。對諸多專業(yè)而言,畢業(yè)的學生難免會遇到繁重的工作以及苛刻的工作環(huán)境,這些外界干擾都會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體育教學成為了高等教育的必修課程。為確保體育教育的教學成效,筆者認為需要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堅持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第一,針對性。不同專業(yè)對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運動量、運動強度、高低溫忍耐力、動作幅度等,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需要針對專業(yè)的特點,以及學生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崗位來進行訓練,以讓學生充分意識到體育素質的重要性。第二,適度性。畢業(yè)后專門從事體育競技和體育比賽的學生數量較少,其僅僅是依靠體育教學來掌握運動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老師要著重對學生運動習慣和運動愛好進行培養(yǎng),減少過度運動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心理壓力。第三,預防性。在職業(yè)病較為常見的當下,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鍛煉方法,才能更好預防職業(yè)病的發(fā)生,從而提高身體質量,另外在劇烈運動前,老師要強調運動前的熱身和運動過程中注意事項,以確保學生的安全。
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體育素質對學生的就業(yè)影響
在各行業(yè)逐漸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的當下,用人單位為了保障自身的發(fā)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往往會對引進的人才提出苛刻的要求,即學生要在滿足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能力的基礎上,擁有健康的體育素質,這樣才能全身心投入到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比如,能夠正視工作中的挫折和挑戰(zhàn),可以承擔起高強度工作帶來的身心壓力,對行業(yè)內的激烈競爭可以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力和必勝的決心等。因此,強調對學生體育素質的培養(yǎng),既成為了學生就業(yè)和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又成為了高校落實人才培養(yǎng)的客觀要求。
首先,在體育意識方面。體育意識要求學生對體育活動有正確的認知態(tài)度,比如掌握科學的運動方法和技巧,可以客觀評價體育活動帶來身體素質的提高,并且對體育活動有積極正面的情感體驗,從而將這種情感轉化為具體的體育行為。在高校體育活動中,諸多運動都是以團隊形式存在的,這種團隊競技往往充滿了力量、速度、技巧間的對抗,學生只有將外界的壓力轉化為不懈奮斗的動力,才能在團隊內部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才有可能贏得最后的勝利。
然后,在體育行為方面。體育行為要求學生可以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體育活動,比如有計劃地參加體育健身活動,具有良好的運動習慣,進而發(fā)展成終身運動的習慣等。因此,體育老師要在平時積極組織開展體育活動,除了競技類活動外,還可以開展一些小型球類活動、體操、舞蹈等,這樣可有效避免就業(yè)壓力給學生帶來的情緒低落、抑郁、焦慮、失眠等問題,促進學生心理抗壓能力和情緒協調能力的有效提高。
最后,在體質水平方面。當前視力不良、超重肥胖、體能下降等問題在大學生群體中較為常見,究其原因,還在于學生的不良生活習慣。部分學生在步入大學后,就逐漸放寬對自己的要求,比如通宵熬夜、抽煙、酗酒、不愛運動等。所以,高校體育教學作為學生參加集體體育教學的最后一站,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質水平顯得尤為關鍵。為此,高校要將學生的體育素質納入到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通過加強師資力量的投入來提高體育教學的課時占比,確保學生可以在求學期間獲得充足的體育鍛煉機會,從而為今后的就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打好基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要正視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諸多要求,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zhàn)不殆”。為此,高校要改變傳統重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模式,以實現文化教育和體育教育的相互統一,真正讓體育素質成為學生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載體。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大學生體育素質供給端和需求端的平衡發(fā)展,才能從整體上推動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秋梅.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對就業(yè)素質的影響和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2 (3):23-24.
[2]任小超.體育干預對緩解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壓力的影響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4.
[3]宋正強,劉旭東.“供給側改革”視域下高職學生就業(yè)能力提升探析[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9,28(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