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華 張愛喜
[摘要]目的:探討維生素D輔助治療嬰幼兒喘息性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4例嬰幼兒喘息性肺炎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患兒給予吸氧、抗感染、平喘止咳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維生素D輔助治療,對比分析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78.13%),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嬰幼兒喘息性肺炎臨床治療中增加維生素D治療。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嬰幼兒喘息性肺炎;維生素D;輔助治療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06-0085-01
嬰幼兒喘息性肺炎是嬰幼兒高發(fā)的一類支氣管肺炎,3歲以下嬰幼兒發(fā)病率高達40%以上,患兒發(fā)病后,臨床癥狀加重顯著,若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呼吸道衰竭、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臨床治療難度較大。近年來,維生素D與嬰幼兒喘息性肺炎相關性研究逐漸增多,維生素D在該病治療中應用增多,為進一步探明其輔助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擇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4例嬰幼兒喘息性肺炎患兒,對比分析了其治療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64例嬰幼兒喘息性肺炎患兒,64例患兒均行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喘息性肺炎,年齡≦3歲,己排除先天性肺發(fā)育不良、重要臟器功能異常者、支氣管異物等。64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觀察組,男21例,女11例,年齡6個月一3歲,平均年齡(1.72±1.23)歲,病程1~4d,平均2.49±1.56d。對照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4個月一3歲,平均年齡(1.73±1.21)歲,病程1~3d,平均2.13±1.12d。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低流量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擴張支氣管、平喘、霧化吸入治療等常規(guī)治療,持續(xù)治療2-4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維生素D輔助治療:治療前測定血清堿性磷酸酶、25-(OH)D3水平,根據檢測結果補充維生素D,阿法骨化醇軟膠囊(法能,南通華山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065,0.25ug),0.25ug/d,1次/d,連續(xù)服用1個月。
1.3療效判定
兩組患兒治療2周后,評估療效:治愈,喘息、咳嗽等癥狀完全消失、聽診顯示肺部濕羅音消失,影像學復查顯示支氣管或(和)肺部陰影完全消失:顯效,喘息、咳嗽等癥狀顯著改善或部分消失、聽診顯示肺部濕羅音顯著減少,影像學復查顯示支氣管或(和)肺部陰影大部分消失;有效,喘息、咳嗽等癥狀減輕,聽診顯示肺部濕羅音減少,影像學復查顯示支氣管或(和)肺部陰影部分消退:無效,未達到上述指標,或死亡者??傆行?(樣本數-無效)/樣本數。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采用x檢驗計數資料,P<0.05認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78.13%),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嬰幼兒喘息性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喘息、氣促、肺部哮鳴音等,患兒呼吸功能受損較為嚴重,需盡快給予支持性治療,同時控制病情進展。常規(guī)抗感染、擴張支氣管、解痙平喘等治療措施,對喘息癥狀控制效果不佳,需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
維生素D缺乏對嬰幼兒喉軟骨及彈力纖維發(fā)育影響較大,而喉軟骨及彈力纖維發(fā)育不良可導致呼吸功能的異常,患兒肺部感染時可誘發(fā)或加重喘息癥狀,因而有必要對嬰幼兒喘息性肺炎患兒補充維生素D進行輔助治療。文獻報道顯示,嬰幼兒喘息性肺炎應用維生素D治療,有助于消除喘息癥狀,提高臨床療效,且長期補充對于患兒生長發(fā)育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對維生素D輔助治療效果分析發(fā)現,觀察組總有效率(96.88%)顯著高于對照組(78.13%),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知維生素D輔助治療效果較好,有助于改善患兒預后。維生素D對兒童鈣吸收,骨骼發(fā)育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與患兒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密切相關,嬰幼兒喘息性肺炎患兒采用維生素D治療,也可促進免疫系統(tǒng)完善,對于患兒康復也較為有利。
綜上所述,嬰幼兒喘息性肺炎臨床治療中增加維生素D治療,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