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嬌嬌
摘要:本文從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xiàn)狀入手,通過對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進一步分析,結合新時代背景,提出了幾點能提升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對策建議。希望本文的淺見能讓社會都廣泛關注農村留守兒童,并能為加強其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親情關懷;人力資本
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開始進入城市謀生,留守兒童的內心需求也發(fā)生了轉變。然而,由于受制于二元戶籍制度和教育政策壁壘的影響,很多農民工子女進城讀書問題仍得不到解決,這也是造成農村留守兒童數(shù)量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農村作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日漸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和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
1.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xiàn)狀分析
在我國,“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留守兒童是指外出務工連續(xù)三個月以上的農民托留在戶籍所在地家鄉(xiāng),由父、母單方或其他親屬監(jiān)護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他們的監(jiān)護人多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有的甚至無監(jiān)護人而獨自生活在居所。他們從小與父母分開,長期生活在缺少父母愛護的失愛環(huán)境中,他們性格孤僻,或冷漠跋扈,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觀、社會觀、世界觀等價值觀念常有偏頗,心理發(fā)展極易出現(xiàn)異常,還有不少人最終走向了犯罪的不歸路。正是由于這種現(xiàn)象的普遍化和嚴重性,社會也越發(fā)關心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根據民政部、教育部等十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意見》(民發(fā)[2019]34號):當前全國鄉(xiāng)鎮(zhèn)和街道一級配備了4.5萬名“兒童督導員”,在村一級配備了62萬名“兒童主任”。另據權威數(shù)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共有留守兒童697萬人,雖較2017年總體數(shù)量下降22.7%,但這一群體的數(shù)字仍觸目驚心。根據留守兒童的區(qū)域劃分來看,四川省農村留守兒童規(guī)模最大,總人數(shù)達76.5萬,其次分別為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和貴州,這7個省份的農村留守兒童總數(shù)占全國總署的69.7%,其中有96%的農村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4%的留守兒童由其他親戚朋友監(jiān)護,獨居者數(shù)量非常少;從留守兒童的性別構成上來看,其中男孩約占54.5%,女孩約占45.5%;從年齡結構來看,6-13歲的兒童群體數(shù)量比重最大,超過了50%。眾多社會案例警醒我們:雖然這些留守兒童大多有人監(jiān)管,但并不代表他們所遭受的傷害和安全隱患降低,這也是造成其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嚴重和心理不健全的主要因素。
童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熟悉有充滿美好的詞語,我們都希望自己的童年是快樂美好、多彩絢爛、溫暖如春的,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才更容易明媚陽光,具有社會責任和擔當。而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因為他們從未感受過愛,也不知道怎么去付出愛,在社會的冷漠中他們會將自己封閉起來,如果在思想上不能及時引導他們,就有可能成長思想的毒瘤,這也告訴我們: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我們不應只將目光集中在吃飽穿暖等問題上,而應該讓他們獲得良好的思想教育,保持內心的積極健康向上,這樣才能幫助留守兒童更好的身心成長,成為對社會、對祖國、對家庭有用的棟梁之才。
2018年國際安徒生獲獎者、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就攜帶新作“一個留守兒童的故事”到新西蘭,向世界講述這個屬于中國的故事。故事的梗概為“一對父母為了籌錢蓋房,外出打工,使男孩和他的妹妹成為留守兒童。之后,為尋找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奶奶,男孩帶著妹妹,還有家里的一只羊和一只鵝,踏上了遠方的路?!辈芪能幏Q:“它的題材是中國的,但主題是人類的。因為這個作品,中國留守兒童這一特殊龐大群體再度受到社會乃至世界的關注,通過曹文軒兒童文學的表現(xiàn)手法,也再度引發(fā)了全社會關于如何改善并優(yōu)化留守兒童生存和教育環(huán)境的新思考。
2.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問題
2.1學習主動性差,家庭人格教育缺失
對留守兒童來說,因缺少青年一代父母的關愛,在學習上往往表現(xiàn)并不主動,學習吊兒郎當,應付了事,甚至會在看到父輩沒有文化卻照樣出門打工的現(xiàn)狀下,認為“讀書無用”,還會和同齡早就出去打工賺錢生活自由的人相比,一心想著早點步入社會,而非將心思放在學習上。此外,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們往往一年都回不了一次家,十天半月可能才和孩子通一個電話,因而這些孩子在家庭人格教育方面極度欠缺,往往他們對隔代教育又存在代溝,久而久之,致使他們在人格發(fā)展方面存在較大的缺陷。
2.2思想品行問題嚴重,安全隱患問題突出
在當前的農村留守兒童中,管教孩子的多為老人,特別是現(xiàn)在的孩子都少,老人多對留守兒童采取“金錢放任”的溺愛補償式教育,父母則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盲目進行物質滿足,卻忽略了倫理道德和法制教育方面的跟進,一些父母甚至秉承“不犯大錯就行”的教育態(tài)度,所以,在當前農村的留守兒童身上存在很嚴重的好逸惡勞、盲目比拼物質條件的狀況。特別對家中監(jiān)護孩子的老人來說,對孩子多報以“放任自流”的監(jiān)管態(tài)度,對孩子的學習和在校生活都不過問,也無法輔導,因而,這些農村留守兒童的紀律性和規(guī)章意識都較為淡薄,具體表現(xiàn)如遲到早退、曠課早戀、癡迷手機游戲等。
隨著網絡和電子產品的日益普及,農村留守兒童也對此癡迷,但他們在環(huán)境的適應方面還不強,對社會及人的好壞甄選方面還存在很大短板,對社會并無防備,對網絡上的不良用心之人也缺少防范,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兩者間出現(xiàn)斷板時,就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同時也給留守兒童的不良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多的可能,這也是造成留守兒童傷人和被傷害事件頻發(fā),安全隱患嚴重的一個主要因素。
3.3師資力量不足,社會救助匱乏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離不開學校的教育和家庭的配合,但在不少農村地區(qū),相關的教學設備并不健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能留下來的優(yōu)秀教師也不多,因而造成農村地區(qū)教學質量的受限。加之農村地區(qū)教育監(jiān)管體制的不健全,也影響了農村學校學風建設,這都意味著打造過硬的師資力量團隊并非易事。
在這種環(huán)境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上加難,并日漸成為一種社會問題。然而社會現(xiàn)實是:當你缺少知識儲備和經濟思維時,社會地位就會受到一定影響,社會競爭力也較弱,只能出賣勞動力來換取經濟收入。在用體力換錢的父輩打工者來說,當他們無力承擔子女教育問題時,多會選擇向社會求助的方式,然而,由于社會救助匱乏,相關機構團體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村留守兒童的人生選項,由此表明,在注重人才發(fā)展的新時代,知識性社會應給予農村留守兒童更多社會救助的可能和機會。
3.新時代背景下提升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對策建議
3.1重視家庭教育,做好孩子的榜樣
留守兒童的家長(或監(jiān)護人)應重視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打工之余應勤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慎重交友,幫助他們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愛好,盡可能遠離電子產品和設備,通過增加日常陪伴來消除他們內心的孤獨感,培養(yǎng)他們愛的能力,從而樹立遠大志向。對于父母及其他監(jiān)護人來說,“言傳大于身教”,必須控制粗暴教育方法,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關系,真正從內心上成為孩子的朋友,以身作則,給他們樹立榜樣的力量。
3.2注重校園思想政治教育氛圍的營建
教師在對留守兒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心理、情感教育方面。根據留守兒童的身心特點進行柔性教學,通過開展心理輔導會議等方式讓學生自主討論,在消除孩子的膽怯羞澀心理的同時,也能更開放性解決孩子們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當然,也可通過設置匿名郵箱的方法,讓學生在外聘專業(yè)心理人員的輔導中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第二,素質文化教育方面。文化教育的開展離不開政策的出臺,只有讓學生先入學才能再教育,但在農村地區(qū),教育設施的不完善、教職人員待遇低下等都是限制教育水平的關鍵,所以,只有在提升教師待遇和教育資源的前提下,讓外出務工人員有錢賺,才能提升留守兒童的入學率,接受良好教育,提升學生品格。
3.3重視聯(lián)合辦學,發(fā)揮多方合力
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外,還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當前的農村學校應改變傳統(tǒng)的辦學模式,重視聯(lián)合辦學,充分發(fā)揮學校、家庭、社會和政府的合力,通過政策積極引導和輿論導向等,讓全社會對留守兒童都給予高度關注,為他們創(chuàng)造安全、溫暖的生存環(huán)境。對社會留守兒童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活動應嚴厲懲治,鼓勵幼兒積極尋求社會幫助。政府有關部門則應盡快完善相關政策法規(guī),肩負起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社會責任,結合社會環(huán)境和民眾呼聲完善相應的政策機制,為農村留守兒童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并不應該只停留在物質滿足的表面上,而應深入其思想和心靈深處,為他們的內心健康成長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保障,消除留守兒童的孤獨感,以幫助他們找回童真,遠離孤獨,感受溫暖,今早實現(xiàn)“不再留守”的內心憧憬。
參考文獻:
[1]潘彤彤.新時代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究[J].才智,2018(10):88-88.
[2]侯祥印,張艷軍.侯祥印新時代背景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2095-3089.
[3]李萬云.淺談農村留守兒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及管理對策[J].第五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2016(5):86-86.
[4]張?zhí)仗?新時代背景下對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探析[J].現(xiàn)代交際,2016(9):31-32.
[5]靳澤群.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北大學,2016(6):54-54.
[6]黃鳳芹.淺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對策[J].教育評論,2014(10):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