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廉
摘 要:文化意識是文化知識、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能力。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需要,跨文化交流技巧中最重要的基礎。那么,如何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呢?下面就我個人教學經驗進行簡述。
關鍵詞:初中英語;文化意識;培養(yǎng);必要性;策略
一、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性
什么是文化意識?這是文化知識,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首先,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需要。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極大地縮短了全球的時間和空間,這就使得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們可以進行頻繁的國際化交往、交流、經濟、貿易、科技、醫(yī)療、農業(yè)生產、環(huán)境、資源等諸多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促進了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我們必須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其他民族的人交流。文化意識是跨文化交流技巧中最重要的基礎。有必要有這樣的文化意識,并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和思維。所以,培養(yǎng)和增強文化意識可以使人們的語言能力更好地與交際能力相匹配。其次,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是語言學習需要文化底蘊的支撐。人們的價值觀、生活生產方式和思維習慣以及習俗講究等文化因素,都會通過語言系統(tǒng)里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等來反映。這就能夠看出,語言的基石是文化。建立英語的思維方式,了解具有英語文化背景的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才能更得心應手的交流和溝通。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除了使學生掌握英語語言技能和技能知識外,還需要引導他們對英美文化的學習和理解。提高文化敏感度將有助于學生使用英語并擴展他們的知識。
二、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策略
1、強化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觀念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效果。課堂教學不能唯知識、唯語言,而要樹立強烈的文化教育意識,要牢牢記住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基本目標和任務,是英語課堂教學的分內職責。教師只有從理論上理解、接受文化教育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才會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落實執(zhí)行,才有可能讓英語課堂充滿文化氣息。教師應該以語言知識為基礎,認清英語教學和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關系,然后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挖掘隱含在英語語言結構之中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們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文化對比與語言對比掌握中西方文化間的異同,提高引導學生分析、把握文化差異問題與文化沖突問題,將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從而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養(yǎng)成。
為了更好地將文化意識培養(yǎng)滲透到英語的語音、詞匯與句子等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按照學生的領悟能力和實際語言水平,將文化意識教學內容進行有序排列。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承載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內容極,注意教學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將教材中蘊涵、注釋的文化信息整合起來。比如,在講授“Food and Drink”,“Buying and Selling”等與文化相關的內容,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應當有意的將相關的文化知識引入到課堂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合理地把握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量與度。
2、明確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內容與原則
在英語教學中,文化就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和行為規(guī)范及價值觀念等。那么初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主要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語言交際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包括恰當使用英語中不同的稱謂語、問候語和告別語; 了解、區(qū)別英語中不同性別常用的名字和親昵的稱呼; 了解英語國家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稱呼習俗; 對別人的贊揚、請求等做出恰當?shù)姆磻⒂们‘數(shù)姆绞奖磉_贊揚、請求等意義; 非語言交際中的文化意識 。第二方面是非語言交際的意識培養(yǎng)。非語言交際不僅僅是體態(tài)語的代名詞,它還包括如服裝、發(fā)式、化妝用品、行走姿勢、裝飾用品等等。它包括了解英語交際中常用的體態(tài)語,如手勢、表情等;了解英語國家正式和非正式場合服飾和穿戴習俗。第三方面是其他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它包括了解英語國家的飲食習俗;初步了解英語國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歷史等;了解常見動植物、自然現(xiàn)象在英語國家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義;了解英語國家中傳統(tǒng)的文化和體育活動、重要節(jié)日及主要的慶祝方式。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時,教師要注意遵循培養(yǎng)原則,不可盲目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有以下4個原則。第一,階段性原則 。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生理、狀況,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而逐步拓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在英語教學的起始階段,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則要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第二,實用性原則 。了解文化是為了更好地使用語言,最終是為了跨文化交際。在英語教學中,應注意實用性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涉及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應與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和了解外國文化的興趣,進而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第三,對比原則。中間有共性也有差異或個性,文化上的共性一般較為容易理解,對于差異或個性,往往有一定困難,易于造成混淆和失誤。所以,在教學中要堅持文化差異對比原則,通過中西文化的對比,使其差異更為突出和明顯,從而有利于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有助于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第四,綜合性原則。 文化是綜合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教材內容、日常交際、文化要素、文化共性、文化差異作“融會貫通”式的綜合性導入,使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諸多方面從整體上有一個理性的把握。
3、堅定學生為教學主體
學生是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文化意識養(yǎng)成的積極性。語言的應用和跨文化交流是學生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將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中,提高學生英語文化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提升學生文化意識養(yǎng)成的興趣.
4、利用多種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在學習與生活中,英語雜志、電影、小說、廣播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都是學生接觸、理解英語文化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一板一眼,要注意知識與文化的延伸。例如,在講授TheNewOceanWaves樂隊時,教師可以講述搖滾音樂產生的歷史背景、爵士音樂誕生的社會環(huán)境等,這樣寓教于樂,提高學生們學習跨文化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例如,可以利用每天晚自修時間讓學生收看程度相當?shù)挠⒄Z動畫片活著英語教學節(jié)目。這類節(jié)目可以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學習英語的理解,還會會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觀看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向學生布置幾個問題,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找尋答案,或者翻閱資料找尋答案,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和外國友人交筆友,在交流過程中逐步認識、了解異國文化,從而加強文化意識。還可以組織一些如英語角、英語討論等英語活動或在校園里開辟英語學習園地專欄,介紹一些習慣用語,名言名句,利用這些展板定期進行英語文化宣傳,從而達到活躍英語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目標。在這些豐富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要了解西方文化,吸收其先進思想,但不能因此放棄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在習得語言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愛國,愛家鄉(xiāng)意識。
參考文獻
[1]榮志軍.試談中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讀與寫.2013
[2]趙博.淺析英語教學中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文學教育.2018
[3]王雪芳.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科學大眾.2011
[4]謝素英.淺議初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滲透.軟件:電子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