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青
摘要:“新常態(tài)”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也被應用到教育領域。高中教育是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也是德育工作的關鍵期。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在教育的每個階段,道德教育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高中學校往往很注重德育。當今社會發(fā)展中,德育教育面臨著嚴重的挑戰(zhàn)。本文闡述了高中德育的重要性,進而分析了在教育新常態(tài)下高中德育所面臨的問題,最后對如何解決高中德育工作做出進一步闡釋。
關鍵詞:教育新常態(tài);高中德育;對策;問題
【正文】教育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很受重視。德育是對學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教育的背景下,要注重加強對學生德育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未來有很大的影響,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因此,德育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很重要,可以加強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影響,有助于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高中德育發(fā)展現狀
1.1德育現狀
目前我國人口最多,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德育也變得更重要。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中提到了德育的重要性,每個教師都要加強對德育的重視,高中的學習壓力大,作業(yè)多,高考成為了每個人最為看重的任務,德育慢慢被人們遺忘,教師也無法改變這種情況。
1.2教育重形式輕失效
學校里經常會組織一些總結表彰大會,也有一些是關于德育教育的,但大多數都是總結的形式。例如學校開展了多少教育活動,組織了多少報告會等,還有很多與大會內容匹配的圖片。從形式上來看,德育教育確實做的很精彩很豐富,但是,卻沒有工作的時效性、沒有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導致德育的效果沒有理想中進行的好。
1.3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式教學影響深刻,一些高中教師還是用書本教學的方式。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德育只是不是教會的,是在自己的社會實踐和環(huán)境的影響下形成的,在社會關系中發(fā)揮主體作用。認識和評判協(xié)調自己和外部世界的道德關系時的表現,是構成道德社會主體時應有的地位。目前,很多學校的老師沒有正確使用教學方式,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能力。
二、高校德育存在的問題
2.1教育形式單一
現在很多的學校教育中“教師說學生聽”是主要的教育手段。這種單一的手段沒有辦法引起學生的共鳴,會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之外又多了一重壓力導致學生對德育產生厭倦反感的情緒。同時這種單一的手段也禁錮了學生自由的思想,妨礙了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近年來,各學校也漸漸意識到這種問題,在德育中增加了辯論、討論、演講等一些形式豐富了德育的形式,但是我們仍能看到德育的方式依舊存在問題,比如很多學校大力開展德育宣傳,實際上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大部分學校只是注重德育這種形式。
2.2教育環(huán)境出現問題
一方面,學校缺少應有的環(huán)境,在學術氛圍濃厚的學校,學校管理者以及教師大部分仍只重視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成績以及升學率,他們這種唯成績說話的態(tài)度成為德育展開道路中的一大阻礙。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也沒有真正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只是完成教學任務而講授課程,使整個德育課堂更加枯燥無味,學生學習風氣變差。另一方面,家庭環(huán)境給孩子帶來的不利影響。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學習成績,有部分父母經常與周圍學生家長攀比,為了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給孩子報名參加很多補習班,忽視孩子的德育培養(yǎng),甚至一些家長,自身存在著一些思想道德素質不好的情況。
三、德育問題管理和對策
3.1加強課堂教育的重要性
課堂是學生提高學習提高道德的有效途徑,學生每天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學校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他們的身心也會在教育中獲得潛移默化的影響。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心情容易受到起伏,在課堂的德育教育很重要。教師要加強教學理念,促進德育工作穩(wěn)定進行。
3.2開展德育教育活動
在信息時代,學校在開展德育工作時要注重創(chuàng)新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吸引學生參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應當搭建工作平臺,順應時代發(fā)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通過開設講座、演講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其次,教師可以將活動主題與學習內容相結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運用媒體技術增加對德育知識的培養(yǎng),每天推送相關的知識。可以利用團體活動增加德育教育,培養(yǎng)同學的道德素質。
3.3家庭與學校相結合
加強家庭和學校的聯系,讓學生處于良好的環(huán)境中,在德育方面多進行溝通。家長和教師及時溝通,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家長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遵守思想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教師應當為學生的發(fā)展著想,優(yōu)化教育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發(fā)展德育教育。
3.4將德育應用到實踐
無論學生接受智力教育還是道德教育,都是要回歸社會生活實踐,去服務于社會生活。而德育教育的主要場所不僅是在學校,從現實生活中的小道理悟出社會的大道理,從而產生正確的道德評判標準,并將這種悟性付諸實踐。使德育生活化,要求教師以一種全新的德育理念去探究德育生活化的途徑,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氛圍。以此下去,去構建一種生活化的,道德教育平臺,讓學生在特定的社會情境中學會自主學習和自主選擇,并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有效克服,面對社會的各色各樣的誘惑時能有效地自律??梢韵劝训掠逃w現在校園活,動中,注重學生德育的主動參與性,并讓學生自覺地去輔助社會實踐,做到知行統(tǒng)一。
結束語:高中生作為社會主義接班人,應當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也要加強實踐,鍛煉學生的能力。為了更好的進行教育,要學會分析德育工作的不足,提高工作進展。教師也要運用適當的方法,正確引導學生,增加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馬躍.探討教育新常態(tài)下高中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7(37)
[2]余德久. 教育新常態(tài)下高中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