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芳
淮海小學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具有70年辦學歷史的軍工子弟學校。多年來,學校本著“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教育理念,確立了“全面、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育人目標,并以“青少年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為抓手,以“兩導兩探生態(tài)教學模式”的實施為著力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遵循教育內在規(guī)律、尊重學生個性特點,采取多元化的教育策略,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通過環(huán)境育人、課程育人、活動育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最終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近年來,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先后榮獲“國際生態(tài)學校”綠旗榮譽,以及“全國校園環(huán)境管理項目學校”“全國環(huán)境教育示范學?!薄叭珖鷳B(tài)教育示范學?!薄叭珖鴩澜逃厣珜W?!薄吧轿魇…h(huán)保宣教獎”“山西青年轉型跨越‘五四’獎狀”“山西省文明校園”“長治市首屆百姓心中的品牌學校”“長治市城區(qū)教育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目前,學校正在朝著創(chuàng)辦學生滿意、家長放心、同行稱贊、社會認可的品牌學校闊步前行,為創(chuàng)辦“全市領跑、全省一流、全國知名”的潞州區(qū)教育和長治市“教育文化中心”而努力奮斗。
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事,其他課程都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到各類課程教學中,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
那什么是課程呢?課程是對教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規(guī)劃和設計,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等諸多方面實施過程的總和。廣義的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yǎng)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教師所教授的各門學科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狹義的課程是指某一門學科。
課程教學是學校教育中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與此相應,學校的育人職能任何時候都無法在脫離課程教學的狀態(tài)下獲得完美實現。因此,課程育人是學校德育的基本路徑,要讓“課程”真正發(fā)揮育人的功能。
重智輕德,單純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學生缺乏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基礎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審美情趣,努力使學生具有中華文化底蘊、國際視野,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很難通過傳統(tǒng)的課程結構、教學過程和評價體系來實現。因此,我們在課程育人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改變教學觀念,課程突破
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標準,上好道德與法治課,落實課時,不得減少課時或挪作它用。除此之外,要想真正實現全科育人,不能只是依靠少數學科,必須在每一科課程中都要落實德育目標。
我們根據不同年級和不同課程特點,充分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德育資源,將德育內容有機融入到各門課程教學中。比如,利用語文課語言文字、傳統(tǒng)文化等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利用數學、科學等學科加強對學生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科學探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樹立勇于創(chuàng)新、求真務實的思想品質;利用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注重對學生審美情趣、健康體魄、意志品質、人文素養(yǎng)和生活方式的培養(yǎng);利用英語課對學生的國際視野和綜合人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
我們還結合長治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借助學校特色和資源等,因地制宜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了解家鄉(xiāng)、關注上黨,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感情,樹立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意識。
這樣,把課程作為推進德育一體化的關鍵,實現課程理念和課程體系的再造,努力追求“講臺無邊界,校園即課堂,一切皆課程”的大課程觀。
2.改革課堂模式,育人出新
在不斷探索中,淮海小學創(chuàng)建了“兩導兩探生態(tài)課堂教學模式”,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努力實現教學過程從“以教師為主”到“以學生為主”的轉變,逐步營造一種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行為參與、思維參與,激發(fā)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熱情,積極構建自主、合作、開放、高效的課堂,最終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和成長。通過教學內容育人、教學過程育人、學習方式育人、教學評價育人等途徑,把育人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全過程。
學校以課堂為核心,組織學科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對照課標的每一個知識點,深入挖掘語文、數學、英語、思品、科學、音體美等學科中蘊含的德育元素,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內容。
學科育人的關鍵在教師,教師的德育水平和能力直接影響著育人效果。通過學科育人示范課、育人公開課、研討課和育人精品課等評選活動,提高教師對任教學科育人的把握和理解,提升教師學科德育的自覺意識和育人能力。
在優(yōu)質課等各類課程資源評選中,將德育實施情況納入評選標準。目前,每個學科均形成了一批高質量、有示范作用的典型精品課程。
3援構建活動課程,加強實效
我們根據學生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實際,把握學生思想發(fā)展的脈絡,針對學生在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需求,總結提煉出學期德育教育主題,開展“一月一主題”的德育教育活動。主要內容有:行為習慣月、安全教育月、書香校園月、陽光體育月、環(huán)境教育月、感恩教育月、文化藝術節(jié)等系列主題活動。旨在通過“一月一主題”的德育活動,使不同階段的主題教育與不同類別的主題教育交互融合、相互推動,增強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從而更好地實現育人的目的。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們漸漸規(guī)范了自己的行為,越來越愛上了讀書,也學會了講衛(wèi)生保護環(huán)境,懂得了感恩父母和他人。
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學校課程開發(fā)研究與實施的重要支點。學校把豐富多彩的活動作為德育的有效載體,將德育融入學生的實踐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主題月”的統(tǒng)領下,通過國旗下講話、主題班隊會、主題演講、講故事以及各項比賽、各種小社團等活動或形式,捕捉問題、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高。深入挖掘傳統(tǒng)節(jié)日教育資源,開展“一節(jié)一主題”教育活動,升華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認知。
對于課程育人,我們的理解是:不僅要全科育人,還要實踐育人;德育課程要一體化,德育工作要日?;?。必須將德育內容分解落實到每一學科、每一節(jié)課、每一項活動中,滲透到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細節(jié)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品德教育,健康成長??傊?,對課程育人而言,我們永遠在路上!
(作者單位:長治市潞州區(qū)淮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