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泳這項運動對強健身體素質(zhì)、提高身體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項有益于身體健康的運動。當前,從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的課程體系建設(shè)情況來看,幾乎對游泳課程實現(xiàn)了普及,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優(yōu)質(zhì)的游泳訓練環(huán)境和指導。但是,一些學生在參與游泳課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會形成恐懼心理,無法適應這項運動,這樣的主觀因素對游泳課程的開展造成了較大的困難。本文就高校游泳教學中學生恐懼心理的成因和措施展開了一系列的探析。
關(guān)鍵詞:游泳教學;恐懼心理;成因;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861.1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9-032-01
1高校游泳教學中學生恐懼心理的成因
1.1學生自身方面
從學生自身方面考慮,形成恐懼心理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即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首先,身體素質(zhì),游泳這項運動對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要求較高,一些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較弱,呼吸節(jié)奏無法被很好地調(diào)節(jié),在水中會感覺到身體出現(xiàn)強烈的不適,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完成手臂和腿部的配合,就會出現(xiàn)嗆水、呼吸困難等問題。其次,心理素質(zhì),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一些學生并沒有參與過任何游泳訓練,對游泳這項運動是缺乏信心的,相比于一些掌握游泳技能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會感到壓力,形成恐懼心理。
1.2環(huán)境方面
與其他運動項目相比,游泳對環(huán)境的要求較為特殊,也就是只有在水環(huán)境中才能進行鍛煉和學習。但是,從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歷史來看,生活的主要環(huán)境是陸地,并不是水中。人在水中無法像在陸地中行走一樣順暢,而是處于一種懸浮的狀態(tài)。這就使得一些學生無法適應這樣的環(huán)境,身體進入到水中后,浮力、壓力以及重力都會發(fā)生變化,就會使學生感覺到恐懼。
1.3教師方面
在高校游泳項目教學中,教師的作用無法被替代。為了保障學生在游泳過程中的安全,教師對一些動作技巧以及訓練任務的表達都較為嚴謹,對學生提出了明確且嚴格的要求。盡管教師是以學生的人身安全作為前提,但是嚴肅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產(chǎn)生緊張的感覺。這就使得很多學生還沒有下水開始訓練就已經(jīng)形成了對水的恐懼感,教師的心理暗示是加速學生形成緊張心理的主要原因。
2針對高校游泳教學中學生恐懼心理問題的解決措施
2.1做好課前學生心理建設(shè)
要想使學生能真正融入和享受游泳這項運動,就要對游泳的價值形成正確的理解,掌握在水中的基本素質(zhì),才能有信心學習這項運動的技術(shù)。在高校游泳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課前為學生做出一些心理方面的建設(shè),使學生形成安全意識。首先,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形成積極鍛煉的意識,認識到提高身體素質(zhì)的重要性。這樣才能為學生適應游泳這項運動打下基礎(chǔ)。每個學生在身體素質(zhì)以及運動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是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的,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和能力,對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在游泳中更加靈活和協(xié)調(diào)。其次,強化學生的思想,使其對游泳形成正確的認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是其能參與游泳這項運動的保障。對于一些剛開始接觸游泳這個項目的學生,教師可以向其滲透一些安全知識、動作技巧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游泳的信心。
2.2強化游泳教學的安全保護
從學生對游泳形成恐懼心理的根本原因角度來看,主要是由于在水環(huán)境中缺乏安全感,無法給予完全的信任,在這些學生的思想中,認為水是非常可怕的,在水中會隨時威脅到自己的生命,所以才會拒絕下水參與游泳運動。針對這樣的情況,高校體育教師需要從根本上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這樣才能使學生克服心理障礙而參與到游泳這項運動當中。首先,在高校游泳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制定管理制度,督促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游泳訓練,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自身的安全;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游泳訓練當中進行互相監(jiān)督和保護。一旦出現(xiàn)一些不正常的情況,應該及時向教師匯報。
2.3培養(yǎng)學生對游泳的興趣
一旦學生對游泳這項運動產(chǎn)生了學習興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從自身的角度克服恐懼心理,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游泳訓練活動當中。對于一些剛剛接觸游泳項目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感受到成就感的方式,幫助其建立學習游泳的信心。
2.4對學生提供科學的指導
教師應該正確認識自身在游泳教學中的作用和功能,將學生在游泳中的安全放在核心位置。教師在帶領(lǐng)學生進行游泳訓練的過程中,應該重視自身的表達方式,根據(jù)實際情況為學生布置適量的游泳任務。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可以對學生的心理形成暗示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學生在游泳項目中所產(chǎn)生的緊張心理。另外,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游泳能力形成基礎(chǔ)的了解,按照循序漸進的模式逐步向?qū)W生講解游泳知識和技巧,使學生有一個慢慢接受的過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對游泳的緊張心理程度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已經(jīng)對水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一定的熟悉程度后,再開始游泳技術(shù)的教學和練習。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學生對游泳這項運動的恐懼心理,從而避免發(fā)生安全事故。教師在高校游泳教學中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這是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的一個方面,并利用自身的知識和能力更好地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
3結(jié)語
綜上所述,游泳已經(jīng)逐漸成為高校體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體現(xiàn)了游泳課程對學生未來發(fā)展的意義。在高校游泳訓練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對游泳形成恐懼心理的原因,在對其進行仔細分析的基礎(chǔ)上,通過做好課前學生心理建設(shè),強化游泳教學的安全保護,培養(yǎng)學生對游泳的興趣,對學生提供科學的指導方式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本文通過對高校游泳教學中學生恐懼心理的成因和措施展開的一系列探析,希望能為提高我國高校游泳教學的質(zhì)量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蒿萍,楊蕊竹.大學生初學游泳的恐懼心理與克服方法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8.36(4):81-85.
[2]劉曼.高校游泳教學中學生恐懼心理的成因及其解決路徑[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2):79-80.
作者簡介:
李洪國(1988.08—),男,助教,山東交通學院。